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花开锦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0

分卷阅读110

    成了自己的家。

    傅庭筠听着觉得心里暖洋洋。

    阿森一溜烟地跑进了厅堂,躲到了傅庭筠的身后,伸出小脑袋和杨玉成叫板:“反正,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睡。”

    大伙儿哄然大笑,兴高采烈地收拾着房间,午膳在街上买了几个胡饼来草草打发了事,下午安了神位,敬了神,傅庭筠亲自下厨,煎炒烹炸,做了四个冷盘、四个热盘、八个热菜,一个羊rou锅子,又让郑三去街头杂货铺沽了几斤高粱酒,大家围着桌子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直到亥初才散。

    郑三夫妻和阿森收拾残局,傅庭筠用香胰子净了手,坐在镜台前抹香膏,心里盘算着得让郑三再上趟街才好,厅堂里没有中堂,长案光秃秃的,或是买对梅瓶回来或是买对花觚来装饰一下才好……

    有人“笃笃笃”地叩着她内室的门框。

    她抬头,看见赵凌靠在门框上。

    或许是喝了酒的原故,他面色微红,明亮的眼睛隐隐含着笑意,好似三月温暖的江水,亲切而随和,让空气中都流淌着股nongnong的春意。

    “都收拾完了。”他笑着慢慢朝她走过去,声音有些嘶哑,目光温暖亲切,“我明天卯时就启程。”说着,他语气一顿,望着她的眼神渐渐变得深邃,嘴角微翕,欲言又止。

    不知道为什么,在他的注视下,傅庭筠没有离别的悲伤,只有他靠近带来的紧张。

    “是,是吗?”她的声音有些不稳,“那,那你一路保重!”

    赵凌停住脚步,一言不发,站在那里静静地凝望着她。

    好像有千万盏灯笼照在她的头顶,傅庭筠有种无所遁形的羞涩和不安。

    她刚从厨房回来,还没来得及沐浴,身上一股油烟味,他应该也闻得见吧!还有她的头发,刚才用帕子包着,回到屋里随手就将帕子扯下来丢在了镜台上,此时头发凌乱得不成样子……早知道这样,应该回屋就先洗漱一番的。

    傅庭筠后悔不迭,脸上渐渐浮起朵红云来。

    他们沉默相对,屋子里静悄悄的,远处隐约传来阿森的嬉笑声。

    赵凌低声道:“我一有空,就回来看你!”

    傅庭筠抿着嘴望着赵凌,心里砰砰乱跳。

    ……

    悬腕提笔,娟秀的簪花小楷就一个个落在了微黄的宣纸上:“……醋两坛,二百八十纹;酱油两坛,三百一十纹;胡椒十斤,一千两百纹。共计……”

    傅庭筠放下笔,慢慢地打着算盘。

    转眼已是腊月二十二,她和郑三夫妻一直忙着置办年货。

    还好她在家里的时候曾协理大伯母主持中馈,现在家里也不过三个大人两个小孩,倒也井井有条没出什么差错。

    明天就要祭灶神了,也不知道他们在庄浪卫过得好不好?会不会回来过年?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捎带过去的?

    这么一想,拨着算珠的手就停在了那里。

    “我一有空,就回来看你……”他低沉而温柔的声音又在她耳边响起。

    她不由咬住了红唇。

    骗人!

    说好一有空就回来看她的,可自从月头的时候让人捎了封平安信回来,就再也没有了音讯,写信也不回,让她日夜担心,就没有睡个好觉。

    想到这里,她有些心浮气躁起来,手狠狠地拨了拨算盘珠子。

    噼里啪啦的木珠撞击声响起,让傅庭筠心头一惊,缓过神来。

    完了,账目又要重新算,偏偏她的算盘打得又不熟练。

    傅庭筠轻轻地叹了口气,把账册翻到第一页。

    这个家伙,就算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颖川侯等人的年节礼怎么办,也得拿个章程才是。

    要不是等他那边的消息,她何至于前两天才急匆匆地派了郑三去送年节礼。

    好在郑三是个会办事的,在给几家的管事悄悄塞了些银子之后,几家的管事答应在各位大人面前帮着说说好话,要不然,她可真是要急得跳脚了。

    想到这些,傅庭筠又有些走神。

    郑三娘走了进来:“姑娘,戚太太过来了!”

    第78章 邻居

    戚太太住在傅庭筠的隔壁,丈夫在总兵府库房做吏目,虽然不入流,却是个肥缺。或许如此,戚太太长得白白胖胖,如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似的。

    她进门就笑眯眯地拉了傅庭筠的手:“让你费心了,还特意给我们送了年节礼去。”说着,朝傅庭筠眨了眨眼睛,“前两天有人给我们家大人送了筐胡萝卜,我拿了些过来,你尝尝鲜。”

    傅庭筠强忍着才没有笑出来。

    想必这胡萝卜又是什么人孝敬给戚吏目的。

    她一边道着谢,一边请戚太太到厅堂里坐下。

    郑三娘奉了茶。

    戚太太喝了一口,立刻瞪大了眼睛:“哎哟,这可是上好的碧螺春,一斤怕得十几两银子吧?”

    这是上次在永靖的时候买的。

    傅庭筠含蓄地道:“戚太太觉得好喝就成了。”

    “好喝,好喝!”戚太太一双小眼睛骨碌碌直转。

    傅庭筠会意,立刻吩咐郑三娘:“把这茶叶给戚太太包上一斤。”

    “不敢当,不敢当。”戚太太连声推辞,傅庭筠但笑不语。

    说起来,有些事得感谢这位戚太太。

    赵凌走了没几天,戚太太就提了几盒点心登门拜访。

    她先是眯着双小眼睛前前后后把宅子打量了一番,然后像今天一样,拉了傅庭筠的手在厅堂里说话:“听说你们家是从京都来的?”

    傅庭筠微微一愣。

    哪有这样直言不讳问人家事的?

    她虽然心中不悦,但还是客气地道:“不是,我是平凉县人。”

    戚太太面露失望之色,道:“那颖川侯为何亲自让知事领了赵爷去备报啊?”

    傅庭筠突然明白过来。

    原来人家是来探他们底的。

    话问得这样直接,可见是欺负她年纪小,不懂事。

    只是不知道她是奉了戚吏目之命而来呢?还只是因为喜欢听人秘辛、道人是非呢?

    想到这些,她不由心中一凛。

    戚氏夫妻如果只是好奇那还好说,如果戚吏目也是奉他人之命前来打探呢?

    她脑子飞快地转着。

    祖母曾告诉她,看事情的时候,既要看见坏的,也要看见好的。既然有人想听他们的事,那她不如“据实以告”好了。

    想到这里,她心里生出几分促狭之心来。

    “我们家有亲戚在京都,”傅庭筠故作含糊地道,“所以颖川侯才让知事领了九爷去备报的。”

    她的父母在京都,这也不算扯谎吧?

    “真的?”戚太太精神一振:“那你们家亲戚在做什么?”

    傅庭筠道:“有的外放做过知府,有的在翰林院里做过侍讲,要看戚太太具体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