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重回80之大时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8

分卷阅读268

    两个点,国家信誉和对国民健康的责任心。

许久,坐在最中央的老人才开口道:“小朱啊,你先出去吧,把录像带留下。”

“好的,领导。”朱新急忙说道。

走出会议室,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珠,快步向外头走去。

“李教授啊李教授,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让我这个中年人也热血了一回。”

接到朱新电话的时候,李铮正巧在看一篇论文,去年年中的时候,杂志给李铮发来了邀请函,邀请他成为期刊审稿人,李铮答应了。

这不,看论文也算是工作了。

“李铮啊,录像带和报道,我都给你递上去了。这一项制度的改变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接下里看你的喽。”朱新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好的,多谢朱总编了。”李铮这样说着,在计划表“舆论准备”那栏画了个勾。

挂下朱新的电话,李铮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你的合作伙伴找好了?”

梁哲这几天可也没空着,天天早出晚归,偶尔身上还会带着酒味回来。

李铮自认为是个非常好脾气的伴侣,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嗯,大概确定下来了。一个东北的二代,军人家庭,背景不深也不浅,刚刚好。”梁哲顿了一下,“晚上要和他们吃饭,可能会晚点回来。”

“咔嚓。”李铮手中的笔应声而断。

“晚点?多晚?”

“大概……十点多吧。”梁哲的直觉向来是很准的,他抬头看李铮的表情,见他好似一如既往般,犹豫了一下还是改口道:“九点,我九点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一百八十五了,强迫症表示正文会在两百章完结,医药这一条线都会串起来,包括大时代的初衷,香江回归什么的。脑袋快炸了

所以这几天写得比较慢,但尽量会日更的。

唉,马上要完结了,挺舍不得我铮的。

真怀疑凭本鱼的智商,还能写出这么高智商的主角吗/(tot)/~~

第一百八十六章

舆论准备完毕后,就差一把推力了。

八十年代的上下级观念还没有这么重,对着领导拍桌子扯嗓子的事时有发生。

“我?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杨老连忙摆手。

这是华清院士楼后面的一个小花园,花园不大,约莫二十平米左右的样子,院子的三分之一,用鹅软石围起来做成了一个小小的菜地。

上面一排排种着青菜,豆芽,韭菜等等,十分富有田园风墙。

菜地旁边是一段石板路,青色的石板带着点岁月的痕迹。而李铮等人坐在石板路的另一边,田老搬了老式的折叠塑料桌子出来,李铮、杨老、田老、赵德培四人围坐在折叠塑料桌旁,屁.股上坐的是颜色十分艳丽的塑料椅子。

“这里最适合的就是你了,老杨啊,你退休前在科委会呆过,还有政协和人大的头衔,你不适合谁适合?”夏天的田老穿着白色背心,桌前的盘子里还摆着一大盘西瓜,显得格外接地气。

“说得你好像没呆过一样,不管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你可都是我的上级啊!”杨老看着笑眯眯的田老,瞪圆了眼睛。

田老还是那副不急不缓的模样,“我的性格,你知道,领导们也知道。我就算想拍桌子,也演不像啊。”

杨老气了个倒仰,这不是拐着弯说他行事冲动,脾气暴躁嘛!还亏得是老朋友呢!他重重拍了一下桌子,“田湘军!你乱弹琴!”

“对,就是这样,现在的样子就很好嘛,本色出演就成了!”田老杵了杵拐杖,看向杨老的表情中,充满了欣慰的神色。

杨老瞬间更气了。

赵德培和李铮作为晚辈,眼观鼻鼻观心,绝对不插嘴半句。

杨老气归气,大局观还是有的,他知道田老说得对,田老在退休前就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对着谁都不会说一句重话,若是让他去跟领导拍桌子,领导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制度该改了,而是田老是不是受什么人胁迫了。

“成,我去就我去。李志强的事也是在我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这制度是该改改了。”想到当日当时的场景,杨老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李铮和赵德培对望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笑意。

至此,李铮对于国内药物审批制度改革的布局全部完成。

**

“教授,刘老师的信!”孙斌小跑着从门口进来,后面还跟着气喘吁吁的孟杰,两人的面上都带着无法抑制的欣喜。

李铮挑了挑眉,“论文?”

这三人可等着刘思朝这篇论文很久了,只等着第九实验室“无限时器官储存技术”论文一发布,他们就寄出各自的个体研究论文。

他们的论文李铮都看过,水平意外得不错,虽然研究的深度还欠缺些,但有着无限时器官储存技术和第九实验室这两块招牌在,还是会接收的。

“教授,您真是神机妙算,就是论文!”孙斌的嘴巴好像抹了蜜一样,他将那羊皮信封递给李铮。

见李铮接过,没有当场要看的意思,立刻眼巴巴地看着他,若非李铮的年纪比他还要小两岁,他还真能做得出撒泼打诨的事。

李铮拿着信封的手僵了僵,本已移到了桌头,又收了回来,在两人期待的目光下,打开信封。

厚厚一沓论文,由中英两种语言组成。

既然拿出来了,李铮就没打算放回去,他从笔筒里拿出一支笔,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刘思朝不愧是后世有名的大牛,学术水平之深厚不是孙斌、孟杰这种初出茅庐的菜鸟可以相比的,看他的论文,简直是一种享受。

不过刘思朝虽也全程参与了实验,但和站在巨人身上的李铮比,在实验细节的掌控上,还是弱了些,红色的笔在厚厚的纸上不停删改。

这一改,就改了两个多小时。

期间,孙斌和孟杰几乎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旁边,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生怕打扰了李铮,见李铮收笔,两人双腿一麻,差点直接就坐地上了。

删改后的论文由第九实验室直接寄到总部,同时寄出的还有孙斌三人的论文,三人在寄论文的时候,就好像上刑场一般,三个大男人在路旁的信筒处,整整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信封投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