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炮灰奋斗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36

分卷阅读536

    下酒杯,“值此春暖花开,大唐天下安定,百废待兴,可有人知下一步,朝廷当何为,如何为?”

    考题即出,立刻有人站了起来,“当以修养生息,安定百姓,发展农业。让百姓得以食能裹腹,衣能裹体。百姓安而天下定。”

    李渊的笑意加深了,“那你依你所看,如何让百姓得以食能裹腹,衣能裹体?”

    “开荒垦田,引水入渠。因前隋战乱,人口剧降,既天下定,当行仁政,宽赋税,兴开荒,兴农业……”那二十来岁的青年侃侃而谈,李渊听着他这务实之言也点了点头。

    “皇上,臣有一问,请诸进士回答。”眼看那青年说得正兴,且引得在场人的诸多共鸣,不肯示弱的世族们起身请出题。

    李渊道:“宇文爱卿只管出题!”

    “皇上大兴科举,诸位以为何益何弊?”这位宇文先生一出口就是为难人的口气,颜元观察着下面坐着的学子们,刚刚那侃侃而谈的青年已经坐下,一时间无人出声。

    “怎么?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宇文先生一看没人回答,可是有些得意了,嗤笑一声,“长卿王,这就是您提议科举之制选出来的人?”

    矛头直指颜元,颜元却浑不在意地道:“宇文大人,你太急了。”

    果然颜元的话音刚落,一个青年站了起来,拱手而道:“科举之兴,意在破世族垄断官场,不以世家,出身而否定一个人的才干,是为天下学子争得一个为国效力,为百姓尽心的机会。”

    “科举一兴,世家定然不喜,然有能者而居,不愧这朗朗乾坤,世家既有名师教导,又有几百年的古籍传世,世家但有不容,若非还怕不及我们这些寒门子弟?”

    “好,说得好!”颜元非常给力地鼓掌,那青年再与颜元作揖,颜元意示他坐下,“其他人尽可各抒己见,原为科举之事,朝中已经吵过了,我也想知道,在你们在看,科举究竟值不值得开?”

    行,有人开了先头,各学子自是畅所欲言,相比起满朝文武讨论,这回人可更多了,不过,这个宇文大人真是够蠢的,这些学子究竟是为了什么能坐到这儿的?

    因为科举,他竟然会问这样的问题,那绝壁是自己打自己脸的。颜元召呼宫人们给学子们上茶,尤其是说得慷慨激昂的人。

    坐颜元对面的李世民看到她那一脸的笑意,同样为宇文大人的智商着急,怎么能问这样蠢的问题呢?那不是给这些学子表现的机会吗?亏得他一开始还洋洋得意,真是……

    兄妹俩这腹诽没叫外人听着,一个下午过去了,李渊定下了一甲十五名,二甲一百三十名,三甲两百二十六名。

    按各之所长,分发各州各县,一甲十五名留京城,由各部征用。

    而颜元跟李世民已经从那十五名中各要了两个,十五名一下子只剩十一个了,六部尚书手伸出了一半,好想把人都抢回来啊,可都不敢。

    第一次科考圆满结束,一下子得了三百七十一人,很大程度地补充了大唐缺人的现象。

    六月,李渊的五十六岁大寿,五十六岁,那亦是高寿了,且又是天下一统之机,这个寿节自是要大办的,作为儿女们自然都是要备上厚礼的。

    颜元的礼早就备下了,想必李渊看到了也定会高兴。

    献礼自太子而始,之后是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依次,颜元虽非李渊长女,却是嫡女,女子中以颜元为首,颜元拿着三个盒子,李渊笑道:“我儿要送我何礼?”

    “父皇看了就知道了。”颜元俏皮地眨眼,请李渊开盒,是几株颗粒饱满的稻谷,李渊一看杆还没干,“这是新稻谷?”

    “正是,去岁孩儿在唐县推行了新稻种,十月初即已收获,一年两季,孩儿又往南边推行,这是刚刚收好的稻谷。”

    “一年两季!”李渊取下几粒剥开,白色的大米晶莹剔透,丝毫不比以前的稻种差。放在嘴里细细一嚼,味道倒是比之前的稻谷要更香。

    “如果能在南方一带全部推行,那我们的粮食就是翻倍的数据。”颜元非常平静地将李渊没有说出口的话说出来,李渊已经惊喜地睁大了眼睛,激动地全身都在发颤。

    “推行粮种的事就让大哥去办。”颜元补了一句,李渊正高兴着,想也没想地答应道:“好,好!”

    李建成又岂不知此事关乎民生,那可是莫大的功劳,颜元前期已经试验好了,现在只让他去推行,等于是把功劳白送他啊!

    “那,父皇看我的第二份礼吧。”颜元提醒李渊继续,李渊打开了第二个盒子,看到一本书,拿起来一看,是一本教课书,纸长要比以前的好的,还有那装订很是特别,李渊意示颜元解释。

    “既然要办学,课本要准备吧,我已经印刷了五十本,跟这本一模一样,父皇看看可有什么要修改的,没有的话,那我就照着印刷推广全国。跟父皇解释下,这是用了一种新的印刷术,叫作活字印刷术,纸张也比以前的纸要细腻白净,都是我最新让人研究出来的。所谓活字印刷术就是能够灵活的将这些字调整掉换,有错字也随时能改,比起以前那固定的印刷是不是方便很多。”颜元拿了印板给李渊过目,还按了那印板调控给李渊看。

    “不错不错,这可比以前方便许多。这课本朕看过之后再给元儿回复。”李渊收下此礼。目光看向颜元的第三份礼物。

    颜元作揖,“无论是稻谷还是活字印刷术,还有之前的镜子都是我早年收拢的人才费尽心力研究出来的,我想请父皇将这些人收为国用,专门设立一个研究部门,收拢各方异才,以后专门为大唐研制各类兵器、农业、民生等等。再定制,凡能研究利国利民之成果,将赏万金赐府邸,终身为大唐奉养。”

    从这几样成果中可以看出,颜元手下这批人可不简单,颜元却自请将这批人上献,在场的人没有不心惊的,李渊道:“既是我儿的人,还是留在长卿府吧。”

    李渊是不想占颜元的功劳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了,可颜元摇了摇头,“父皇,私人握此大批能人,非国之幸,且为长远着想,有能之士朝廷出面网罗为国用,是为朝廷为天下百姓安宁所必为之。以我为先,正好定下此制,凡有能力而为国用,往后谁也无话可说。”

    确实,颜元身为帝女,又为亲王,她一心为天下,为大唐,不存半点私心,镜子所得之暴利,李渊跟李世民早有所闻,再有这活字印刷术一但推出,其利远胜于镜子所得。

    颜元就这样眉头都不眨的把这些东西都交了上来,这如何不让李渊动容。亦让李世民肃然起敬,

    “父皇,当初我收下这些人,本就是为了我们李家而收的,眼下天下大定,这些人录为国用,也不枉他们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