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长公主不想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51

分卷阅读251

    这个念头,对此倒也没什么异议。

    但贺卿又道,“不过这些从未见过的佐料,倒是可以一试。今日就在宫中设宴,请诸位先生尝尝鲜。”又对黄修道,“还要劳烦黄侍郎去一趟御膳房,指点他们如何用法。”

    不过在开宴之前,贺卿还有一件大事要跟诸位重臣商量。所以黄修离开之后,使臣们也被请出去暂时休息,殿内剩下的,就都是大楚朝廷的核心人物了。

    “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在增加,如今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不必再担忧吃饭的问题了。”贺卿道,“此古往今来未曾有过的盛世,都赖诸卿同心协力,才有如此景象。”

    朝臣们自然也要客气一番,把功劳归在皇帝和贺卿身上。

    “但要说普通百姓的日子有多好,却也未见得。”贺卿又道,“从前是朝廷没有余力,也只能如此。如今各处都发展起来了,国库丰盈,也该是朝廷回馈百姓的时候了。我这里有个提议,请诸位今日议一议。”

    “我拟废除丁口税,农业税,诸卿以为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古代人在每年的田赋之外,还要按照人口收税。

    所以当时成年也叫“成丁”,这个各朝规定不一,通常都是十五岁,像汉代这种比较彪悍的朝代是十八,要交人头税,可以报名参军,也要应付官府摊派的徭役了。

    再加上各地官府的杂税,朝廷临时飞派的税,基本上日子都很难过。

    而且按照国际惯例,宗室皇亲、官员亲眷、考取功名的士子可以免税,所以实际上承担这些的,还是底层百姓。

    ☆、第142章 更改税制

    丁口税和田赋, 严格说来只有最底层的百姓需要缴纳。免除之后, 能够给他们减去很大的压力。另外, 不用交税,民间兼并土地的风气也必然大为降低。

    土地兼并的前提就是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卖田地, 大户不用交税占了便宜所以要买更多的地。

    平抑粮价,免除农业赋税,在这里占不了太大的便宜,资本就会向新兴的手工业和商业转移,替朝廷完成催化产业的目标。

    这件事很早就在贺卿的计划之中,但是直到今日,才终于能提出来。

    而这个提议,更是立刻就在众臣之中引起一阵喧然, 甚至顾不上这是在御前,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贺卿便转回头来, 低声对身边的张太后和贺照解释起这两种税收来。

    贺照今年八岁, 开年时便已经正式开始出阁读书, 贺卿便让他每日下半晌到咨平殿来听政, 开始慢慢接触和了解朝堂诸事,学着怎么处理这些事。所以她讲解得十分仔细。

    这两年,贺卿总会在春秋两季寻机会带贺照出宫走走, 或是去乡下看看今年的收成,与老农们交谈,或是在街市上闲逛, 问问物价,或是在茶楼闲坐,听其他人议论市井间的新鲜事。

    在贺卿有意识的培养下,贺照虽然年纪不大,但在许多事上,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认识与了解。

    听贺卿讲完,便道,“历朝历代,减赋者多,但彻底废除,却是古未有之。盖因田地与丁口,乃是立国之根本。收取赋税为国所用,同时也能够掌控天下人丁与田地数目,便于管理。若骤然免除,恐怕会滋生出许多问题。”

    历来只要国富民强,往往都会轻徭薄役,减免赋税,但一来这些税收是国库主要收入来源,二来这样也能够加强国家对人口与田地的管理,所以免除赋税,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对此贺卿有不同的看法,“若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耕种,能够以此养活自身,却又不需要上交赋税,如此天下将不会再有逃户黑户了。等到这个政策遍传中国,到时候再括田括户,成效必然远胜以往。”

    大楚幅员辽阔,很多地方是官府插手不到的。所以山野间有逃荒逃灾的逃户,世家大族庇荫下也有交不起赋税只能把土地挂在大族名下的隐户。但这些人无非是日子过不下去,不得不如此。若是朝廷免除赋税,他们就不需要再逃避了,完全可以跟普通人一样在官府的管辖下安居乐业。

    这样一来,清查出这部分人口,将会容易得多。

    而这样一来,人口紧缺的手工业和商业,就会有更多的人可用,可以发展得更快。

    社会要发展进步,在科技还不那么发达的时候,人口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但与其鼓励百姓多多生养,倒不如把这部分现成的人口找出来。毕竟人口暴增,也会带来很多复杂的问题,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贺照若有所思,贺卿便没有继续说下去,让他自己思考。

    她转头往下面看去,朝臣们的商议显然也已经告一段落,有人赞同贺卿的提议,认为如今国库收入,至少有三分之二来源于各种贸易税收,数量远超从前,在这种情况下,免除农业税和丁口税,降低普通百姓的压力,也是应有之义。

    朝廷存在的意义,是管理和照顾百姓。而他们之前的众多努力,本身就是为了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仁政,自然不能反对。

    不过,立刻就有人跳出来唱反调,“施行仁政自是理所应当,但贸然免除这两种税种,臣以为万万不可!土地和人口乃是根本,也是长久之基业,至于商业,如今看来虽然兴盛,然而一旦有什么意外,风流云散,届时又该如何?”

    听见这番话,众人立刻转头去看顾铮。虽然说话的人不是他,但却是他这边的人。

    这些年来,顾铮和贺卿在政事上每每互相对立,久而久之,朝中大臣们也默契地分成了三派。前两派自然是各自支持一边,另一派则是保持中立,人数很少。

    要说这个新政策,众人心里其实都有疑虑,之所以有人直接出言赞成,就是因为知道还有顾铮会反对。

    贺卿摇头道,“能摧毁经济的,只有战争。可一旦战争爆发,不光是商业会受到影响,农业也不例外,不是么?何况我相信,以大楚如今的军备,即使发生战争,也觉不可能动摇国本。既然如此,又何必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担忧?”

    “新生事物总是会令人疑虑,但天子代天牧民,朝堂上衮衮诸公辅佐君王,眼光该放长远些才是。”贺卿说到这里,将矛头指向顾铮,“顾先生以为呢?”

    “臣也以为,此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