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54

分卷阅读754

    儿子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得不缩在宫里,不能展翅翱翔,说到底还是自己委屈了儿子了。

    “父亲。”贾琏先发现贾赦进院,他丢下手里的雪团,笑嘻嘻地先给贾赦行礼。

    贾赦看着阳光少年,肖似妻子的儿子,满心都是高兴。与贾琏一起堆雪人的瑶光公主回过头,正看到大步走过来的摄政王。

    逆着冬日的暖阳,摄政王脸上的阴影,使得瑶光公主感觉他比十年前的荣恩侯更有威仪。她从母后那里听说了很多父皇与摄政王的旧事,她有时候都情不自禁地会想,要是父皇活着,摄政王还会是现在的模样吗?

    母后原笑过自己的异想天开。但随着自己的长大,母后还是说了,要是先帝活着,荣恩侯的权利会越来越小的。帝王从来不是什么真的能够全心全意信任哪个臣子的。

    母后说的另一句话,“瑶光,要不是你父皇给你定了与贾琏的婚事,徒家会没了江山,你也不会还有这样的好日子。”

    瑶光都懂,母后常常告诫自己,要与贾琏好好相处,要抛开皇家公主的身份,听摄政王太后的话,做个孝顺的孙媳妇、儿媳妇。

    贾赦遵从国礼要给瑶光公主见礼,瑶光赶紧先说了一句“免礼”,然后等贾赦给贾母行礼后,按家礼问候公公。

    贾母看贾赦的脸色,就知道他达到了目的。她回身招呼孙子和孙媳妇,“玩了好一会儿了,回屋喝点姜汤了。”

    贾琏笑嘻嘻地把扔掉的雪团捡起来,摁倒雪人的鼻子上,拍拍冻红的双手,回应了一声,跟在祖母和父亲的身后,与瑶光并排往书房去。

    贾母与贾赦商议国事从来不避着俩小的,按贾赦的说法,“琏儿,荣国府还没有男人活过六十岁的,这些东西你必须要学会,要是为父等不及徒明的长大,你和瑶光要教会徒明,怎么才能守好江山。”

    第542章 红楼贾母91

    (一)

    朕是古来今来最特别的一位帝王。朕在有了年号、登基的时候, 朕还没有出生。嗯,不是说朕那时候在母后的肚子里,而是……

    朕是在父王和母后成婚两年后来到这世上的, 那时候已经到了景瑞六年,就是说朕已经在位六年了。听说朕的祖母太皇太后为盼着朕的早日投生, 在父王和母妃完婚后,日日去奉先殿,到皇祖父的灵牌前上香, 风雨无阻。多亏了朕的曾祖母、摄政王太后拿得准主意, 才使得朕的父王和母妃得以安静地等待朕的驾临。

    朕的祖母是太皇太后, 曾祖母是摄政王太后, 对呀,朕没有说错。

    你们没听明白?

    朕说的很清楚, 一点儿也没有混乱之处。

    那是你们这些凡人的孤陋寡闻, 你们不知道朕之生父生母的缘故。

    唉, 其实朕自己也觉得有点儿乱的。

    尤其是小时候。

    林太傅给朕讲解亲戚关系, 朕也是很久才弄明白的。为什么朕会有两位祖父, 而没有外祖父。

    摄政王贾赦是朕血亲上的祖父, 摄政王太后贾史氏是朕的曾祖母。噢,对了,朕在贾家的族谱上还有一个名字是贾葳。

    可是朕在天下人的面前、在朝堂的名字是徒明,那是皇祖父临终前取的。朕这个名字随了母亲瑶光公主的姓,朕继承的是母亲瑶光公主之父皇的皇位。

    这回你们懂了吧!

    简单来说就是外孙过继回去继承外家的皇位。

    还不对,朕的身份从来就没有过继的说法, 就是以瑶光公主亲子的身份登基的。

    林太傅给朕讲解这些旧事的时候,讲了许多种的皇位继承方式,有立嫡立长立贤,有兄终弟及,还有小宗过继承继大宗,尤其着重讲了定陶王(汉哀帝)、宋朝濮王(宋英宗)、还有明世宗朱厚熜。

    可朕这皇位的继承,嘿嘿,与他们谁都不一样。

    朕还与林太傅讨论过这些继承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林太傅和朕达成了一致,嫡长继承制为最好,简单明了,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但要是嫡长子不成器呢?

    要是嫡长子太小,做父皇的就驾崩了呢?

    可无论哪一种,对把皇位交与朕的皇祖父来说,都比朕要好。

    朕想到这点,沮丧了好久的。连贾蕤邀请朕偷偷出宫去文定侯府,偷偷观礼林府唯一的仙女姑姑出嫁,朕都提不起兴致去。

    朕很喜欢林太傅家的仙女姑姑,这事儿只有朕的曾祖母知道。为此曾祖母还编出来一个故事,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帝王。为美人放弃江山?当朕小就好骗么——有了江山,朕要什么样的美人没有!

    为了美人放弃了江山,最后怎么能守得住美人的!

    唉,曾祖母老了,她讲的故事一看就是骗小孩子的。朕为了哄她高兴,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贾蕤。贾蕤真傻,居然是只要美人!

    唉,有这样的傻弟弟,亏得有朕做他亲哥哥,以后能罩着他一辈子的。

    (二)

    朕是在东宫出生的。朕出生以后,关于朕该住在哪里的问题,听说当时在朝堂上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圣人嘛,自然要住在乾清宫了。历来都是这样的。可说话的人都忘记了,历来那些人、朕的父祖前辈,都是大了以后才去住乾清宫的。

    而朕的祖父摄政王力排众议,宣称朕在离不开曾祖母保护的时候,就住在东宫。

    看朕的祖父厉害吧!

    ——朝堂上所有的大臣对上祖父,就没几个人赢过,这是朕亲眼看到的。

    但祖父他既打不过朕的父王,也打不过朕的曾祖母。所以说武功高强与否,是与年龄无关的。

    在朕十二岁那年,朕能够在父王的手底下,过了三个照面的时候,曾祖母把朕交给皇祖母照料,她老人家回了荣国公府。

    不久以后,父王和母妃也带着弟弟meimei,搬去公主府了。

    偌大的一个皇宫,只剩了朕与皇祖母俩个人。

    朕睡在空荡荡的乾清宫里,心里想的都是住在东宫时候的事情。在东宫里有曾祖母、有父王、有母妃,有弟弟meimei,每天吃饭的时候都热热闹闹的。还有祖父也偶尔会在东宫留宿。

    皇祖母说那是家的感觉。

    朕非常后悔,要是知道曾祖母会离开,朕绝对会在父王跟前藏起来一点儿的。

    朕不想住乾清宫,朕要回家,要住东宫。可母妃板起脸好可怕,这话只能与父王说。朕在父王跟前磨了一整天,终于哭得父王点头。母妃在搬回公主府的第三天,又带着弟弟meimei搬回了东宫。

    朝臣弹劾父王的奏折,用曾祖母的话来说,摞起来比父王高。

    父王在朝堂上只笑着对御史说:“我这个亲王只陪着儿子住,你们还嫌事多……”

    父王尚未说完的话,在祖父的镇压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