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91

分卷阅读591

    泄露出去了,贾政就只好扛枪上船了。吓得史氏赶紧闭紧了嘴巴,让俩儿媳妇回娘家也不要提此事。

    与贾政作为对比的是京城的其他勋贵子弟,完全是按照普通士兵被分派编列入营。按胡鸿后来给兵部的解释说,“京城过来的这批勋贵子弟,就只有贾政一个,是自己考取的秀才。”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圣人在镇国公带着军队开赴辽东后,精力高度集中在辽东战场上。贾代善差不多泡在京营督促cao练新兵的时间,和在朝堂是对半开了。

    太上看着焦虑的圣人,劝慰道:“辽东不会出什么事情的。高句丽一族既往的战略,遇到火炮就没有的。”

    “父皇,朕还是心里没底啊。”

    太上理解儿子,从来没上过战场的人,对上高句丽,首先想到的就是被他拖垮隋王朝,而后身边名将辈出、武力不凡的唐太宗也颇费了几十年的功夫,才平定了高句丽。现在高句丽余族在辽东的旧址上频频谋划其全盛的版图。每逢鞑靼进犯大景,就少不了他们在辽东配合着闹事,牵扯大景的军队。

    而大景的军队真的要攻打高句丽了,他们却收缩军队回去有天险凭借的城里,耗到天寒地冻,耗到大景的军队后勤补给承受不了压力退军。

    周而复始,令人气恼不已。

    “慢慢来,不急不急。你这二十万大军,可比隋文帝当初的百万大军强悍多了。不过你真的要灭了高句丽一族?”

    “是的,父皇。辽东要彻底地安定下来,就不能留有高句丽一族的半点影子。如同江浙沿海要安稳,就必须得肃清了倭寇一般。”

    辽东战场上,二十万大军严格奉着景仁帝的策略,先一路快马传讯,通知辽东的所居住的高句丽百姓,有三天时间,可以向北逃走。三天后大军所过之处,不留一个高句丽人。

    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镇国公所率领的军队踏过结冰的辽河,来到辽东重镇。在辽东市遭遇了集结的高句丽军队的抵抗。

    镇国公只令士卒布阵而不进攻辽东城,几十门火炮高吊起来往城里倾泻炮弹,隔了一个时辰,待火炮降温后,再来一次轰击。

    理国公世子柳长风对贾赦说:“要是能上去砍一通才快活呢。”

    贾赦拍着柳长风的肩膀说:“圣人都说过了,能用火炮就不许用人上阵。一个婴孩要养十八年才能成丁,□□哪里有人贵重。”

    柳长风牵着自己的高头大马,拍拍被接连不断的轰炸声,引得暴躁不安的骏马,安抚自己坐骑的情绪。

    “圣人看重士卒,也是黎民百姓的福气。”

    突然间正说话的贾赦和柳长风,都不约而同地跳上骏马,各自往后传令,“骑兵预备。”

    辽东城的南城门打开了,相信这是要出城死战的队伍了。

    镇国公却面带冷笑,高声命令,“火炮对着南城门。轮射。”

    震耳欲聋的火炮声再次响起,就见南城门才落了吊桥以后,城里的军队尚未出城门就被炸了回去。

    贾赦和柳长风怅然地从马上下来,松开马肚带。

    “镇国公真的是要用炮弹解决辽东城了。”

    原来要从南城门出来的高句丽士兵,目的是阻拦大景的军队,好让其他人从北门逃离。这些士兵被火炮炸死不少,尸体堆积在南门口,引发了城内更重的混乱。刚才对着城门的一通炮击,使吊桥的一边绳索被炸断,放下去的吊桥收不回去了,城墙上的士兵紧张地那弓箭对着吊桥。

    “呸,这群蠢货。”贾赦骂了一句,“到这时候还看不出来,咱们不想攻城啊。”

    不等入夜,辽东城就成为了一座空城。

    圣人在战报上兴奋地题了一句“临城却影散,陇得复望蜀。”

    等圣人回去坤宁宫和石氏、还有几个孩子一起吃了饭,徒旦对他说道:“父皇,皇祖父说您在折子上题诗了,史官是要记录在史册的。”

    圣人抱起最小的徒丞,笑呵呵地问宝珠,“知道那句‘临城却影散’是谁写的吗?”

    三个大男孩子都知道,徒旦和徒丞太小,宝珠看看等自己回答的父皇,羞愧地低下头。

    “父皇,儿臣不知道。”

    圣人沉吟了一会儿,“你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对待师傅留的课业,也要认真一点儿。”

    宝珠的眼泪就要下来了。

    圣人继续温声说道:“朕让你和徒丌、徒丕哥哥在一起读书,就是把你和皇子一样看待、教养,你要是有什么女孩子可以不用好好读书,可以学的不如哥哥弟弟们好的念头,就是自己看轻自己了。”

    宝珠在圣人的目光压力下,结结巴巴地说:“父皇,儿臣读书也没有用处。”

    “宝珠,谁告诉你的读书没有用处?”

    “父皇,儿臣是公主,公主以后也不能当官,读书做什么?”

    “不当官就不用读书了?”

    圣人问宝珠,就是因为他问了教导公主读书的老翰林,得知宝珠连着数日的作业都敷衍的厉害。

    宝珠的眼泪立即噼里啪啦地落下来,小姑娘还没被父皇说过,一下子就哽哽咽咽地哭了起来。

    圣人把目光对着皇后,石氏笑着让人打水给宝珠洗脸,然后对圣人说:“明允,黎嫔学识有限,我也是忙的没空。几位长公主读书都很认真的。把宝珠移宫,让她和姑姑们住到一起,也能得些好的熏陶。咱们宝珠是这代的唯一公主,大了以后不说要学富五车,就是与官宦人家的姑娘一起说个诗词什么的,也要与官宦人家的姑娘旗鼓相当,才不丢了皇室的脸面。”

    圣人点头,宝珠的眼泪擦都擦不尽了。

    “宝珠,过来。”石氏把宝珠喊过去,接过宫人手里的面巾给她擦脸。

    “宝珠,秋天给你三皇叔、四皇叔、五皇叔选皇妃的时候,你还记得那些官宦人家的姑娘写诗做画吗?”

    宝珠点头。

    “你几个皇婶的文采好不好?”

    “好。”

    “等你像她们那么大了,京中官宦人家姑娘们的聚会,你也会去参加的。要是别人都会写诗做画的,唯独你不会,臣女们当面不敢说你,背后也要笑话你是草包公主了。”

    宝珠因为是唯一的公主,对着尚未出嫁的几位长公主姑姑,也只有表面的尊敬。石氏为此事忍了许久,忍着不把宝珠拘到坤宁宫教导,是不想让圣人误解她要针对陈妃、黎嫔。黎嫔读书不多,与她进宫早有关,也与她娘家只教导她读了一些有关。所以,现在宝珠认为女人不做官,读书没有用,十之**就是黎嫔在她跟前说的。

    如今圣人提出宝珠的读书事情,石氏趁机要剪断黎嫔对宝珠的不良影响。不然以后宝珠的学问太差,圣人该怪责她没尽到嫡母的教养责任了。

    宝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