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春酒(美食) 第22节
林姑娘先行迈出店门,她身旁的小厮却跑过来和自己耳语几句。陶玄安回以了然的眼神。 他摸摸鼻子,“宋大人莫急,我倒是知道有家店卖莜面窝窝。” ---- 宋正甫坐在逼仄小店里慢悠悠品着茶。其余人不爱这粗野食物,被他强行要求留在今耀楼吃自个的。 此刻过了饭点,小店里不过寥寥数人。 进门处的大锅中咕嘟咕嘟煮着粥,倒像那南边沿海的做法。 掌厨的是个年轻的小娘子,生得貌美,再联想到陶公子的风流性子他不禁皱眉,这能行吗? 今耀楼说是南来北往的吃食应有尽有,他正是奔着老家的莜面窝窝而来。谁知坐定了小二才告诉自己,没有。想到此处宋正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朝那跑堂的娘子唤道,“劳烦快些。” “就来”后厨传来极年轻的应答声。 莜面窝窝和猫耳朵做法有些类似,一个是拇指搓出花纹,一个是用食指卷成窝窝。一卷卷灰褐色莜面立满蒸笼,吃的就是粗粝原始的味道。 她之前扛着台摄像机到处跑,天南海北的吃个遍,跟位老师傅学了一手好面点。楚云飞说山西菜上不得台面不过自谦,真正吃起来才知其中内涵。 蘸料只有山药丝和油辣子,在林绣的饮食理论里,碳水配碳水可是绝顶美味。 老醋转着圈儿的倒了小半瓶。庄娴光是看着这觉牙齿酸软,“真的不酸吗?” 林绣点头。酸就对了,不酸哪是老醯儿呢。 竹笼蒸的莜面窝窝还冒着热气,一掀笼盖,扑面而来的酸香让他口齿生津。 卤子竟是山药擦丝!他顾不上惊讶,忙捉起筷子。 这辣椒对味,黄河边上的辣子都是香而不燥。他在老家时自诩能吃辣,直到第一次吃川饭店的面条,险些辣麻了舌头。 光吃干的太噎人,林绣掀帘子端出个砂锅来。黄澄澄的沁县小米养人,她自己都没舍得喝呢。 煮粥时到底是冷水下米还是热水,各派厨师吵吵数年也没有定论。她更喜欢冷水下锅,米粒饱吸水分才圆涨香软。 米汤上凝着层厚厚的米油。用调羹吃就落笑话了,仰头痛饮几口,香香nongnong不剌嗓子。有几个谷壳没去完全,增添份粗糙的山野气。 客人一口面一口汤吃得畅快,林绣乐见如此,给自己倒杯水歇息一会。 食客爱吃自己做的菜,算是对厨师最大的赞誉。林绣晃荡着腿,暖风拂面,心情舒畅。看来自己的小馆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嘛。 正想着,庄娴走过来捅捅她,递上个眼神。 不知什么时候放下的筷子,这位客人以手掩面,滚滚泪珠透过手掌落了下来。 这是好吃哭了? 众目睽睽下大哭实在伤面子,林绣顾不得震惊,把他请到里间慢用说是里间,不过是她们日常起居的小小待客室。 宋正甫揉揉眼睛,此刻才平复下心情,他也不想如此失态的。到盛京生活许多年,才知道同乡所说“跨过汾河不吃面”是何解。 同伴里陕地人常炫耀,盛京多陕味面馆,还极正宗,让他嫉妒得发狂。 想起家中母亲一点一点卷成的莜面窝窝与清淡的米汤,宋正甫很是伤感。 好不容易找到家合心意的面馆,竟用那洋柿子作卤,实在可恶。莜面定要配山药才好吃。 看这涕泪涟涟的,应当同张季鹰莼鲈之思一样。猜也知他肯定思念家乡味道,林绣岔开话题,聊起陇西的洪涝来。 从陇西扯到漠北,她脑海里突然拼凑起句诗。既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也莫怪何人不起故园情。 诸位家乡尚可回,她自己可真是“归无计”了。比惨是第一生产力,若不是自己怀的秘密太大,定要比得面前宋长史为自己掬一把同情泪。 插科打诨半晌,宋正甫心情舒朗起来。 小娘子收起碗筷冲他笑笑,“明日请您吃豆角焖面。” 他又擦擦眼睛。怎么还是想哭呢? 第21章 水晶烧麦与羊杂汤 糯米还是rou馅? 夏日缠缠绵绵延续许久,新凉又出晚晴天。 移观道两旁的饭馆皆人来人往,店主忙个不停当,唯独一家小店从掌勺的到伙计都很闲散。 别的酒家饭庄都在晌午营业,这家却主营朝食与夕食。昼食不是没有,只不过限量,您来得稍晚就售罄。 林绣倒不是故弄玄虚,只是实在人手不够,何况她自己也要吃午饭呢。 宋正甫一打听才知,这家炊饼铺子原本是她父亲林老丈经营,后来才改的粥店,也兼卖些小食。 林老丈年纪渐老,一直没娶妻生子,就靠着卖炊饼的微薄收入养活自己。有天在墙根底下捡到只襁褓,花被裹着的女婴瘦瘦小小,饿得都没气力哭喊。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他自己先撒手去了。若是此刻还在,有林小娘的手艺,慢慢享福的好日子才刚开始。 说到这儿,邻居们也不免唏嘘。 起初有街坊怜其体弱,时常来照顾生意。没想到小娘子技艺出人意料的好,吃过的没一个不想再来。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名声打了出去。 宋正甫慢慢听着,更是不好受了。他惯常是容易多愁善感的,尤其见不得好人受苦。 思来想去,干脆拉上京官江学士和刘长史为林小娘撑下场面。 当然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两分私心所在刘长史是陕地人,带着外省官员们吃遍了大小陕菜馆,这次定要好好挫挫他的风头。 宋正甫一路走着,边絮絮讲起林小娘子的厨艺。他早让小厮预定了菜肴羊汤得老火慢炖,不提前说不行。 刘长史笑得有些勉强,虽同为黄河边上,他向来觉得晋菜过于粗俗,难以下咽。 “食不在繁琐,贵在有心。”这话不错,可出自不苟言笑的江大人口中,算的上是极高的赞誉。 前方便是了。 几人停下脚步,有幡帜迎风而动。 江霁容颔首:“二位先请。” 宋正甫走到前面带路,笑道:“小巷难寻,在下先为大家指路” 江白微微擦汗,该说不说,其实他家大人早已熟门熟路 ----- 庄娴在外盛粥、端粥进进出出,厨房里林绣也忙活的脚不沾地。 她是不太爱做炒菜的,尤其是古代少了油烟机轰隆隆声,小厨房烟雾缭绕,熏得人直咳嗽。 蒸煮稍好,只是腾腾水气让室内空气都湿了几个度。 透过蒙蒙白雾,林绣觉出点从前拍摄时的样子。 这职业看着光鲜,从选材到拍摄到后期,她都亲力亲为,没睡过几个整觉。 好不容易熬出头,还没等她找个团队替自己分担,就莫名其妙穿过来。 真是天意弄人,哲学家林托克挥着锅铲,很为自己扼腕。 谁说膀大腰圆必是厨子,明明做完饭摆好盘就累得少了食欲。 想到平行世界里怕是新人辈出,早遗忘了她这前浪。林绣微微惆怅,我这该死的胜负欲 水沸rou熟,扑腾着快要顶翻盖子。她掀起锅盖,抛入葱结和嫩姜,再略一搅拌。葱姜若放得太早,就会把rou味夺了,让汤“死气沉沉”。 热天喝冷饮是通神舒爽、消夏解暑,热天喝热汤则祛火落汗、不违天时。反正她是厨子,自然怎么说都有理。 清汤慢煨,皮rou酥烂。 精挑细选的肋边rou紧密细嫩,柴火猛炖出又为rou质添份烂糊,白水羊rou蘸蒜泥辣子可谓美哉。 都说鱼羊为鲜,她总觉得吃鱼太麻烦,羊rou可以大快朵颐,绝对属上等佳品。 林绣毫不客气地捧碗吃了半晌。是嵌着牙缝的紧实,半透明样夹在丝丝缕缕中的羊筋,愈嚼愈有缠绵的rou香。 不足为外人道的,难以言语形容的rou味。 庄娴挑帘子刚要说话,不由震惊道,“姑娘吃了半斤羊rou” 林绣摸摸肚子,不自然地咳嗽一声,“正事要紧。” 庄娴这才回归正题,“宋长史到了。”她想了想又补充:“同行还有江大人。” 林绣一挑眉梢,江大人怎么突然到访? 嘴上说着“小店真是蓬荜生辉”,林绣忙把他们请至里间。不然别的客人见了,也都嚷着吃烧麦喝羊汤可怎么办。 林绣思忖着摇头,又想,待有钱了定要把店做大,让每个食客都圆着肚子出门。 奔回小厨房,尝了咸淡正正好,便压火收汤,盛进大白瓷盆中。 蒸的一笼水晶烧麦皮薄柔软,折出娇花状的十八叠褶子。小伞一样,轻盈的风一吹就能飘起来。 咬开一个小口,羊rou汤汁争先恐后流出来。顶上刻着鲜绿葱丝,让她想起《鹤林玉露》里蔡京的包子厨上人,专门镂刻包子rou馅上的葱丝。 忙活半晌,菜品上桌。 江霁容夹起一个烧麦,外皮晶莹剔透,隐约能看见微红的rou馅。 刘长史疑惑道:“怎么是rou馅的?” 他吃过的烧麦在江南小馆,多以糯米做馅,清香细腻。 宋长史吃得满嘴是油,“就得是rou馅的!” 羊杂汤满满当当装了一盆,各人用汤勺分食。羊肠与芫荽交映颇为鲜亮,辣子飘红,浮起一层薄油。 林绣知江大人不怎么吃杂碎,又给他单独做了碗羊rou汤。 瓷碗端在手中烧手,喝进嘴里烫口,二人却滋滋喝得香甜,额头都染上晶莹。 刘长史还嫌不过瘾,去隔壁买了个白馍,掰成黄豆粒大小泡着吃。 这下味就对了。他一边埋头唏哩呼噜,还不忘指点着宋长史,“你老头不懂吃。” 宋正甫极不赞同地摇摇头,“要我说,喝羊汤还得来个” “红糖烧饼。”另一道声音同时响起。 林绣笑吟吟地端来几杯水,顺口接道。 宋正甫心中大生知音之情,这小娘子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