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宗师

茅山宗师

分类:科幻小说

状    态:连载

作    者:萧莫愁

动    作:直达底部  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第147节

最后更新:2024-05-05 10:28:51

" 天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谓之茅山正宗!显宗承运千年,密宗伏龙万里,关于茅山派千年来的密显之争,已然成为旷古奇谭!谁道捉鬼驱邪尽是混吃骗喝?谁道一方术士密宗威龙尽是虚妄?聚千古仙道之精粹,凝稀世秘术之古蕴,道至简,是谓茅山宗师!禁忌古法、不传秘术、咒语等,为你揭开茅山密显之争的神秘面纱,捉鬼驱邪、降妖伏魔、夺宝斗法、传统殡葬 第一章:午夜压坟人 茅山宗从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南宋以后,逐渐衰微,但仍传承不绝,且时有高道名于世,茅山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传入后世,自明、清时期,道家传承受到了执政者的极力排斥,遂以茅山多流派的萌生,但茅山宗的《上清大洞真经》一直传承至今,以茅山显宗著称,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师四十五代,第一代称太师,第二代称玄师,第三代称真师,其后各代皆称宗师。 清末时期,茅山显宗与密宗的正统道门之争逐渐显出端倪,显宗秉承《上清大洞真经》以思神、炼丹、诵经为主,而密宗以修持秘术、玉符、古禁咒隐世不出,为何时至今日真正的道士越来越少,反而那些假道士、真神棍们却越发的猖獗起来,以至于世人对茅山误会加深,把好端端的茅山宗弄的面目全非、乌烟瘴气,追溯寻源,逃脱不开神秘且富含传奇色彩的密显之争。 当然,在我十六岁前,对于茅山宗,以及茅山道士,是全然不知的 我叫初七,山东晏子沟人,五六年那年我刚满十六岁,说是刚满,是因为刚过完年,我的年龄据说也是村里的孙爷爷从路边捡起襁褓中的我时开始计算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初七,村里人便随口给我取了个名字叫初七,我是个孤儿 晏子沟十八里村是个小山村,原本这个村子叫孙庄,据说是因为早年的抗日战争时期,鬼子进庄杀人,晏子沟这一带的人啊都是家破人亡,整整十八里之间的村子都是残垣断壁,最后全国大解放,这一带的村民都稀稀松松的聚集在了一起,也就是这个原本叫孙庄的村子,因为姓氏很杂,所以随着村子里的人口口相传,便有了现在的十八里村。

《茅山宗师》正文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第8节
第9节
第10节
第11节
第12节
第13节
第14节
第15节
第16节
第17节
第18节
第19节
第20节
第21节
第22节
第23节
第24节
第25节
第26节
第27节
第28节
第29节
第30节
第31节
第32节
第33节
第34节
第35节
第36节
第37节
第38节
第39节
第40节
第41节
第42节
第43节
第44节
第45节
第46节
第47节
第48节
第49节
第50节
第51节
第52节
第53节
第54节
第55节
第56节
第57节
第58节
第59节
第60节
第61节
第62节
第63节
第64节
第65节
第66节
第67节
第68节
第69节
第70节
第71节
第72节
第73节
第74节
第75节
第76节
第77节
第78节
第79节
第80节
第81节
第82节
第83节
第84节
第85节
第86节
第87节
第88节
第89节
第90节
第91节
第92节
第93节
第94节
第95节
第96节
第97节
第98节
第99节
第100节
第101节
第102节
第103节
第104节
第105节
第106节
第107节
第108节
第109节
第110节
第111节
第112节
第113节
第114节
第115节
第116节
第117节
第118节
第119节
第120节
第121节
第122节
第123节
第124节
第125节
第126节
第127节
第128节
第129节
第130节
第131节
第132节
第133节
第134节
第135节
第136节
第137节
第138节
第139节
第140节
第141节
第142节
第143节
第144节
第145节
第146节
第14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