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残照当楼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

分卷阅读5

    。奴婢虽想孝顺父亲,却不愿落得如此,便从家里逃了出来。”

    脑子还算清醒有条理,说出来的话倒像是读过书的,杨熙点点头,再问:“码头上这么多人,为何独独选了我?”

    衣裳虽破旧,但是缝补的不错,还算干净整洁,身上也没有长途跋涉的痕迹,看样子,这姑娘不是在这儿等了一段时间,就是家就在附近的。

    “因为奴婢见公子您爱护弟弟,也......想起了我弟弟,后母虽不慈,弟弟与我却极好,此番公子若要买我,卖身钱奴婢交给父亲,也可让家人渡过难关。”

    说完后,她放开了杨熙的腿,端端正正的跪着,等着杨熙的决定。

    这时身旁的杨凌目露不忍:“jiejie,要不,就买了她吧。”

    “若是买了你,你就要跟着我们去京城,也许,再也回不来了,更见不到你弟弟。”杨熙看着她,淡淡道。

    姑娘对杨熙叩首,泪如雨下:“若是活着,总有再见的希望,不走,才是死路一条。”

    ☆、第 3 章

    她说完这一句话,让杨熙心神巨震。

    离开江阳前,杨熙为了活命殚精竭虑,想得都是如何从族人手中保下自己和弟弟的姓名,还有自家数代积累的家业。

    待离了杨氏宗族那虎狼之地,杨熙却不知,前路又在何方。将要去往的京城,她只在祖母的三言两语中勾勒出了模糊的印象,就是那模糊的印象每每也令杨熙不安。

    而她们姐弟要去投奔的成国公府,祖母在家时尚还是成安侯府,况祖母那一辈的人,太久未曾联系,不知还会不会认她们姐弟。

    杨熙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心里的担忧,可是现在一个自卖自身的姑娘点醒了她,就算前路未卜又如何呢,只要她和弟弟都能活下去,总有翻身的那一天。

    她看了看弟弟,杨凌也担忧的看向她。

    这孩子,这一年来经历的不比她少,父母早逝,才六岁的小人儿,就会安慰jiejie,孝敬祖父祖母。祖父祖母去后,更是一夜间长大了许多。面对族人的逼迫,还知道护着jiejie。

    杨熙说要离开江阳,他也没有半点不愿,只是些舍不得家,却也听从长姐的安排,踏上了远离故土的路。

    一路走来,不管路上有多艰难,这自出生就由长辈们宠着,有长姐护着的娇气小少爷,全无往日里的任性娇纵,从不肯哭一声,不肯说一句苦累。

    经历了生离死别,又见识了族人的丑恶嘴脸,杨熙和杨凌都明白一个道理,再没有人,能给她们遮风挡雨。日后,也只有姐弟俩互相扶持着走下去了。

    杨熙想,从今往后,她和弟弟要好好的活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弟弟,更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江阳,让那些欺凌过她们的族人看看她们姐弟是如何重振杨家的。还有就是,报答外祖一家危难中的回护,再到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坟前磕头尽孝。

    她最终买下了那个姑娘,给了十两银子的,签了死契,让她把钱拿回家里给父亲,往后再不要想着以前的家,从此以后便是杨家的人了。

    翌日,杨熙带着众人离开了蜀中。

    上京的路途中,遭遇了很多事,杨熙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竟然真的带着弟弟,平安的到了京城。

    弘正十二年的水患,造成了无数人家破人亡,那些因天灾人祸,没有生计的人,落草为寇的不在少数。杨家一行人,跟着商队同行,也遇见过几遭。

    几番下来,忠仆已是死的死,离得离。

    杨熙也并未为难他们,能在危难之中冒险从族人手中救出自己和弟弟,已是难得,何必强求更多。要走的她都还了身契,未免他们没了活路,还给了几两银子。

    及至京城,身边剩下的,也只有大管家杨成夫妇,和他们半大的小子杨平,还有半路买下的金月。

    不知成国公府会不会收留她们,杨熙让杨成夫妇先在外面安顿,她手里还有些银子,若是投奔不成,便在京城买个小院子先住着。将来再找个生计,也许是买个小铺子做些小生意,也能养活一家人,还能把弟弟送去念书。

    杨熙作了最坏的打算,给了杨成银子,让他先去置办起来。然后带着弟弟,金月杨平,去了成国公府。

    成国公府位于内城西边,此地乃是勋贵聚集之地,许是贵人多的原因,整条街虽宽敞大气,但却没有几个人。

    按着客栈里打听来的地址,来到沈家所在的通锦巷,只有一家府邸占了整条街,大门上悬着成国公府的牌子,府门紧闭,门外是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

    杨凌不安的撰着jiejie的袖子,感觉到他的无措,杨熙拍拍弟弟的手,无声的安抚他。

    初来乍到,又是如此显赫的人家,不说杨凌,便是杨熙,心里也惶惶不安的。她定了定神,叫杨平拿着祖父留下的帖子去敲侧门。

    门房开门问清来由,诧异的看了一眼,见只有四个孩子,便将人让进去,送上茶水。

    “姑娘稍待,小的这就叫人去回太太。”

    杨熙拿出准备好的打赏钱和祖母留下的信物:“多谢这位大叔,不知大叔如何称呼?”

    “不敢不敢,姑娘叫小的余六即可,”余六接下赏钱和信物,转身叫了小厮,低声吩咐几句,那小厮便一溜烟儿的跑了。

    “余六叔,我姐弟二人初来京城寻亲,也不知京城里的规矩,还望六叔指点。”

    余六心知这姑娘想打听府里的事,便道:“这京城里大户人家的规矩嘛,别家的小的也不知,若说咱们府里,那是再好没有的。”

    “愿闻其详,”杨熙再拿出二两银子,让金月给余六。

    余六拱手接了银子,娓娓道来。

    成国公府的老国公爷,也就是杨熙祖母的大堂兄,祖母在家那时还是成安候世子,后来袭了其父的爵位成了侯爷,弘正元年时又因功升至国公,弘正六年,也就是五年前去了,现在府里最大的,是老国公嫡妻,成国公府老太太。

    老太太现已过知天命之年,为人慈和,最是心善,疼惜小辈儿,善待下人。

    一家之主是国公爷,现任后军都督府的都督俭事,正二品的大官。

    国公爷的嫡妻,国公夫人张氏乃是当家太太,书香门第张家嫁过来的,其父乃是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太太为人宽和,理事周到,且深得老太太信重,掌着内院的理家大权。

    太太生有二子一女,大少爷沈莱今年十七岁,老太爷在世时定下了忠诚伯府的嫡长女,只待明年开春完婚。二少爷沈蔚今年十三岁,在白鹿书院读书。而府里唯一的姑娘,便是太太最小的女儿,如今才七岁,因是内院姑娘,余六不敢多言。

    至于府里有没有姨娘庶子,余六没有多说,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