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残照当楼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

分卷阅读3

    她少撞见杨熙。

    昨日表姐来看她,约好了今日一起去请安,她便早早的打发了丫头,叫奶娘今日好生歇着,不用来水仙阁。谁知她竟还是来了。

    哎,沈莹无奈,也亏得表姐大度,不爱计较,不然她还真不好做人了。

    “嬷嬷何必,表姐什么样儿的人,我如何能不知?”她说完,也不管王嬷嬷,叫上铃兰,匆匆跟了上去。有王嬷嬷在,红玉便不肯出来。

    王嬷嬷还在后头嘀咕:“姑娘你年纪小,不懂得知人知面不知心......”听她说的越发没体统,沈莹走得越发快了。

    ☆、第 2 章

    表姐妹两人来到德馨院,外头传话的丫头见姑娘们来了,行了礼一叠声儿的进去禀报:“太太,大姑娘和表姑娘来了。”

    成国公夫人,沈家的当家太太张氏,此时已洗漱完毕,正坐在炕上等着她们了,一屋子的丫鬟嬷嬷立在边儿上伺候着。

    沈莹到自家亲娘这里,自不需拘束,快步进了内室,挨到张氏身边坐着。

    “母亲,我饿了,快上早膳吧。”

    杨熙也上前行礼,张氏点点头,然后退到一边,让她们母女二人说话。

    张氏点点女儿额头,嗔道:“也不问母亲睡得好不好,可用过膳了,一来就会要吃的。”

    沈莹腻到她怀里,顺着张氏刚才的话撒娇:“母亲昨夜睡得可好?胃口可好?若是都好,快让女儿也好好用膳嘛。”

    “整天就想着吃,你一个姑娘家,当心胖了被人嫌,”张氏捏着沈莹有些婴儿肥的脸,嫌弃道。

    “我才不胖呢,”她辩解,“我这是珠圆玉润,表姐,你说是不是?”

    杨熙抿嘴一笑:“是是是,咱们嫣嫣一点儿都不胖,嫣嫣是全京城最好看的姑娘。”

    “母亲你看~表姐取笑我~~~”知道杨熙故意这样说,沈莹红着脸不依。

    沈莹小字嫣嫣,幼时老太太常逗她,说她是全京城最好看的姑娘,小沈莹信以为真,便也跟着老太太说,直到长大了,才知道这话有多羞人,再不许人提起的。

    “你呀,什么时候能懂事,若是有你表姐半分稳重,我呀,就不愁了。”张氏看着天真懵懂的小女儿。

    张氏敢说,杨熙也不敢应:“嫣嫣还小,正是天真可爱的时候,太太不必心急,过几年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杨熙想,若不是没法天真,又有愿意懂事呢?

    何况张氏有多宠沈莹,杨熙早就见识过了,这时候万不能顺着张氏的话说。

    “熙儿说的是,”杨熙的话让张氏很满意,她也就是随口一说,并不真的认为女儿哪里不好。

    稳重有稳重的好处,可还是那句话,若不是没人疼着宠着,谁不愿意天真一辈子呢。

    想着女儿还没吃早膳,张氏叫来丫鬟:“半夏,问问小厨房,早膳可好了,快去传上来,别把咱们大姑娘饿着了。”

    德馨院有小厨房,平日里不论是要早膳,还是要点心茶水都便宜,且都是新鲜又热乎的,无需去大厨房里慢慢端来,这天儿还凉着呢,指不定饭菜在路上就凉了。

    半夏应了退下,屋里子便剩下张氏和沈莹,杨熙,还有别的几个丫鬟。

    张氏身边有四个大丫鬟,分别是半夏,灵芝,杏仁,连翘,主要伺候张氏起居和房里事务。底下还有四个二等丫鬟,跟着一等的四个做事,是预备着一等年龄大了,将来放出去,好替换用的。还有八个三等丫鬟,还有若干粗使丫鬟,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有四个嬷嬷,其中王嬷嬷给了沈莹作奶嬷嬷,还有李嬷嬷,白嬷嬷,周嬷嬷,管着内院的大小事务。

    此外,还有内外的管事仆妇,因着张氏是管家太太,掌着府里的大小事务,每日里来回事的人太多,杨熙也只记得要紧的几个。

    用罢早饭,张氏让沈莹和杨熙各自回去,回事的仆妇来了,正院人多事忙,别冲撞了两个姑娘。

    沈莹却不肯走,还有一事未说呢:“母亲,近日是不是要去大安寺为祖母作法会?”

    二月出的孝,如今都三月了,却还没去寺里给老太太作法会。

    “嗯,等你父亲休沐便去,”张氏翻着账本,不甚在意道。

    老太太孝期刚满,国公爷便起复了,平日里公务繁忙,又要上朝又要去衙门,不得空闲,老太太的三周年忌日法会,便只能等休沐日。

    “母亲,我能去吗?”沈莹伸出葱白似的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

    张氏合上账本,叫回事的仆妇先下去,转头对沈莹道:“去问你父亲,若是他答应了,你就去。”

    “谢母亲,”打从守孝起,就再没出过府,沈莹早憋得不行,此时得了母亲应允,如何不高兴。

    至于父亲,他最疼女儿了,有不答应的时候吗?

    看她高兴地样子,张氏摸摸女儿红润的小脸儿:“行了,收敛着点儿,一年赶一年的大了,一点小事就值得你高兴成这样。”

    又看向杨熙:“熙儿也去,把你抄的佛经烧给老太太,也不枉她老人家疼你一场。”

    老太太生前信佛,在荣晖院里供着小佛堂,杨熙刚来那年就跟着一道儿礼佛。

    年前抄了不少佛经,原本拿不准能不能去的,现在太太应了,也算是圆了杨熙的心愿。

    想起老太太的好处,杨熙眼眶微湿:“是,本就该孝敬老太太的。”

    “表姐的经书抄的可好了,祖母在天上看见了,一定会夸你的,”沈莹不忍她伤心,笑着逗她。

    去大安寺一事总算是定下来了,杨熙放下心中大石,不枉她年前就开始抄经书。

    婉拒了沈莹邀她去玩耍,将人送至水仙阁门口,杨熙才带着绿蜡,往玉兰轩走去。

    杨熙本是蜀中江阳人,四年前才至京城成国公府投亲。

    说来是一段很长的故事。

    杨家是蜀中大族,世代居于江阳,杨熙祖父杨闻年轻时,曾是明宗年间的进士,年轻俊秀的进士,家里又是地方大族,在京中自然受到不少青睐,不然也不会有“榜下捉婿”一说。

    时年二十,还未成家的杨闻,便受到了当时还是成安候府的沈家二老爷赏识,沈二老爷与他相交不久,觉得他是个值得托付的人,便将女儿嫁与他,这便是杨熙祖母沈氏。

    杨闻与沈氏成亲后不久,杨闻便因直言敢谏,得罪了权臣,被罢官回家,后又因时任四川布政使大人的赏识,起复为一地父母官。

    祖母沈氏也跟着去了江阳老家,生下了独子,也就是杨熙的父亲。

    杨父学问上不如其父,只考上了举人,成年之后娶了江阳本地乡绅的女儿,生下杨熙和弟弟杨凌。

    杨闻致仕前,托了同僚,给儿子谋了个令尹的缺,在玉泽县。

    玉泽县虽也在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