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2
趟,去看看田地怎么样了。可谁知道,当天晚上,一轮暴雨没有一点预兆,又狠狠砸落了下来。 这一次雨势,比上一回猛急大,可贞心再一次揪了起来。 看着每隔一个时辰就要去疏通一次暗沟,可贞心里也堵了起来了。 暴雨一下三四天,苏家又冒雨送了蔬菜禽rou来。 天气这样潮湿闷热,牛mama怕菜都放坏了,回过林氏后就带着莺时把蔬菜过了水,鸡鸭鱼都拿盐腌了,猪rou也腌了点,其他都剁了,和蔬菜拌了包了糯米团子,养白矾水里头,好留着慢慢吃。 这三四天里,苏怀远冒着雨来看过可贞林氏一回,说是官府已是派了所有兵丁出去守堤守堤,转移百姓转移百姓了,又和林氏可贞说好,再落下去,就搬到苏家去。 白氏也来过一趟,说是西城南城根本就不下水,都已是齐膝盖高水了。 可贞越发担心乡下佃户和田地了。 这日一大早,听得敲门声,牛mama应了门,却是东邻耿家大娘,说是想问顾家借点盐。 “街上铺子全都关张了,什么都买不到了,连菜也没得卖了,说是乡下农田也全部被淹了……”又告诉可贞林氏,夏家搭凉棚也被大风刮塌了。 夏家前几天刚刚后院搭了凉棚,那天下冰雹时候,就砸了好几个窟窿。这回,是全部塌了。不过幸好是晚上,人没有出事。 林氏牛mama送了耿家大娘出去,回来就见可贞又站门口发呆。 林氏很有些担心可贞状态,再看看这天,也是一筹莫展。 可贞现已不担心那些田,那些水稻,那些鱼虾蟹了,她担心那些佃户们。 那么低洼地势,那么原来看着千好万好现却是致命弱点环境,可贞心里害怕不行。 “娘,若是发洪水了,会怎么样?”好半晌,可贞转身搀上了林氏手,一径回了屋。 呼呼,刚刚赶出来,晚上还有一~ D*^_^* 第一百九十章洪灾(三更) 按照可贞上辈子为数不多经验,这样大暴雨,再落下去,那非得发洪水不可。而且这时候河流湖泊蓄水能力肯定是不及上辈子,会怎么样,可贞不敢想象…… 林氏闻言,眉头是紧皱了两分。 她记得,建武七年时候,直隶真定府元氏县大雨七昼夜,城外水高数丈,几座城门全部打不开,城墙倾塌二百余丈,一时间,官民庐舍倾塌及人民淹溺,不可数计…… “蕴儿,我们搬去你舅舅家吧!”苏府所位置算是整个湖州府地势高,若那也保不了了,这湖州府,也就…… 可贞抿了抿唇,重重点了点头,带着一众人七手八脚收拾好家里所有物什。趁着雨稍稍小了些,请牛mama跑一趟,还特特跟她说,就苏家等着,别回来了。 差不多两刻钟功夫,苏怀远带着苏家车队冒雨来了,牛mama也跟着来了。 “我正要来接你们!刚刚传来消息,南城外已是溃口了。”苏怀远面色很是难看。 可贞林氏闻得此言,俱是一惊。 “我也已是派人去接姑妈了,她那里靠近南城,很不安全了。我听说靠近南城城门,水差不多都已是没到人腰了……” 上了车,苏怀远细细把情况说了一遍。说话时候,紧皱眉头就没有舒缓过。 他们乾丰也领了官府命令去协助兵丁守堤巡查,也有人南城外,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一众人没有回苏府,而是径直跟上了苏家车队,等到了去接白氏车队,一径出了东门,往苏家燕山别院去了。 城内。可贞就时不时挑起车帘透过厚厚油布往外看去,只见即便是地势比较高东城,积水也已是没到一尺来高了。街面上所有店铺已是全部关张了,路上行人很少,就那么零星一两个,也都脚步匆匆。原本人声鼎沸湖州府显颓唐之色。 出城时,可贞又特意看了看护城河,一看之下,惊悚不已。护城河里水势湍急犹豫海水一般,而且水面已是与堤面齐平了。 护城河也是用来泄洪。可若是水势继续上涨,倒灌入城中,可贞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真是造了什么孽了。怎么能连着落了十三天都不停呢!”魏氏抱着绰哥儿,满脸忧容。 白氏揽着看着窗外可贞,安慰着魏氏,“没事儿,燕山那么高。哪有事儿都轮不到那有事儿,上了山就好了,你只管放心吧!” 可贞却一点都没觉着安心,发洪水往山上跑? 好吧,这也没错,可是那山究竟是什么山? “姑祖母。那燕山陡峭吗?树木花草多吗?” 白氏虽不知道可贞这时候为什么会这么样,不过还是告诉了她,“那燕山山势平稳着呢。树木花草是多得很,风景好很。” 可贞一听这话,略略放心了。 不是那种山高沟深陡峻,又有植被附着,也不应该泥土松散。应该不会形成泥石流吧?! 待到了山脚下一看,可贞彻底放心了。 一径进了别院。又是好一通收拾。 看着没有花草点缀房间,可贞心里挺不是滋味。 因着匆匆忙忙,再加上苏家兵分三头,马车有限,所以可贞很多物什都没能带出来。这其中,就包括了可贞花花草草。 像是银票地契房契,贵重首饰,都装箱带了出来。像是书画这类,可贞带着莺时一道收了箱笼里,也都带了出来了。而衣裳被褥,大部分林氏带着牛mama几人都装了箱,然后苏怀远带着下人来了后,又帮着把所有箱子都摞了桌子上。花草盆栽陈设器皿亦是如此。 而家里家具,亦是都用砖块垫了起来了,垫得高高。 不过,若是没有发洪水,那自然是谢天谢地,若是发了洪水,想来也没什么大用处。 燕山上,也好些富户之家别院。苏家搬来之后,也有人家陆续搬了上来。同时,也有好些官吏家内眷此借住。 像是知府、同知、通判并归安县令家内眷,就借住苏家别院内。 因为此时官员回避制度,地方官员必须易地为官,就是不可以原籍、寄籍、邻省接壤五百里之内为官。 再加上这时候官吏,只允许住衙门,是不允许任处置买田宅。 于是无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