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炮灰奋斗史[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80

分卷阅读480

    新上任的县令是京中来的,见识的也比小老高,肯定能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说着又转头看向路边的王蒙等人,“王县令,这些户老乡亲就交给你了。”

    王蒙郑重的点了点头,“胡县令请放心,我会凭借自己所有的努力,来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胡县令又扫了一眼所有百姓,这才背过身去,拉着一头毛驴,背着包裹往城门口走去。

    一会儿人就这样目送着他的背影。

    王蒙看着这群百姓跟身边的人说,“难怪书上说,这个世界上,百姓是最可爱的人。你对他好,他们自然会以真心来回报你。”

    凡是要考科举,都要学一本必不可少的书。

    这本书叫做。

    原本王蒙还有些疑惑,但是看到这群真心对待胡县令的百姓,他一瞬间明白过来。

    百姓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即使胡县令没有帮他们什么,甚至没有改变他们的境遇,但是没有乱加税,乱摊徭役,对于百姓来说,这就是难得的好官。

    这些百姓要求太低了,已经低到尘埃里去了。

    不由得王蒙心里起了一股豪情,若是说之前,他还想奔着官场,那么此时他想为这些可爱的人做些什么,也想做百姓口中口口相传的好官!

    第151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51)

    “……趁着这次机会, 我们一共在十三省安排了三百多学子,其中多数都是近十年来培养出来的进士。”

    “再加上跟随过去的学子, 一共放出近两千人。”

    这是一个会议,不大的圆桌会议, 全都是这些年来负责帮敏宁处理下面事物的秘书。

    听他们各自汇报情况, 敏宁就坐在最上首听着。

    她翻开了面前的本子,本子上记录了有哪些学子前往了哪些地方?

    翻了几页之后,敏宁点了点头, 等待所有人都报告完毕, 她才开口道:“下面的这群学子都是刚做官, 得好好监管, 千万不要被金钱和美色给腐蚀了。每一个学子都是我们辛苦培养出来的, 学的本领不同反响, 要是闹出问题来, 可是比一个庸官闹出的问题更大。”

    下面的人连连点头。

    敏宁继续道:“人才还要继续培养下去,咱们的人才储备还不够, 如今这点存量还远远不够满足市面上所需,如今整个大清都缺人, 缺的最多的就是大量的人才,如今培养出来的堪堪满足自己的需要,最好再扩大, 将这些人才推广到其他势力手中。”

    “回东家的话, 已经陆续投入资金办大学了, 和有些商人一起合资的大学也开始投建了。未来十年, 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出现井喷爆发状态。”

    “这些你们继续跟进,我们在讨论一下,下一个五年计划。”

    “接下来的五年,人才培养持续跟进,铁路修建也要继续,还有大力投入资金打造海军……”

    一日时间转眼就过,敏宁开完会后便回到了园子里,前几年的任务已经告一段落,要在规划下一段任务,如今处于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些迷茫,所以需要敏宁来指点迷津。

    为了方便敏宁特意搬到了圆明园,开会的地点也选在了圆明园不远的一处宅子。

    揉了揉额头,这已经是开会的第四日,仍然有一些事情未处决完毕。

    敏宁想着什么时候开一场更大的会议,多招一些人来解决这些问题。

    又过了三日,未决的问题终于处理完毕,敏宁才松了一口气。

    回到圆明园后,她没有想到四爷也过来了。

    愣了一下,她才问,“不是都说了,我在圆明园这边住几天在回宫。”

    四爷放下了手中的书,抬起头看向她,“有一些事想要跟你商量,这几日里关于你那些生意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吗?”

    敏宁若无其事的移开了眼,脱下了身上的外套,挂在了衣架上,洗了手,才走到四爷面前开口。

    “已经处理好了,现在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我也只能把住方向不让它脱轨。”

    四爷点了点头,然后说起了自己这次过来的目的,“倭国那边传来了信,说是想要透过德川家的人来掌管倭国,我过来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敏宁挑了挑眉,“到底是怎么回事?”

    四爷将详细的情况说了,敏宁才摸了摸手指,回道:“短时间内确实可行,但是想要长期的话,没哪个可能。”

    随即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倭国那个地方古怪的很,天皇就跟庙里的石像一样是供着的,然而不论哪个政权当政都是以天皇的名义。德川家族如今正盛,若是真能够一直保持下去,确实能够加倭国,掌握在手中。怕就怕倭国政权更替,会反叛,以往花费的心思会付诸流水,到时候我国的政权可能会脱离我大清之手。”

    四爷附和着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是这么个想法。

    “不过……”敏宁话音一转。

    四爷抬眼看向她,“你有什么主意尽管说出来。”

    敏宁一边整理思绪,一边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暂时可以靠着德川家族将倭国掌握在手中,然后实行两路方策。”

    四爷问哪两路?

    敏宁回道:“推行官话,让倭国的人同样说我国的官话,学习程朱理学,还有大力发展贸易,让倭国在经济上依赖我国的贸易,依赖到什么程度,最好一旦如果那边发生变动,咱们这边贸易一段就能够让他们饿死这种程。”

    光是从宋朝开始就可以看出程朱理学对于中原思想的禁锢,再从经济着手,两样加锁所在倭国身上,就不相信我国还能够摆脱大清自主发展。

    四爷思考了一下,作为统治者自然喜欢程朱理学,一下子便明白了这招的厉害,随后又问到了前者,“倭国的书不都是从我国传过去的吗?”还需要费工夫再送书过去?

    敏宁摇头,“倭国接受的思想是从唐朝那会儿传过去的,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某些思想早跟如今中原大不相同。”

    四爷点了点头,“就照你说的,先探一探。”

    倭国的事情处理完毕之后,敏宁又问起了西藏那边的战事。

    四爷回道:“岳钟琪在半个月前已经奔赴西藏,如今还会有消息传来。”说到这里,他踌躇了一下才开口,“这次火器爆出来之后,肯定会引起不同反响。关于八旗营的改制,你有什么想法?”

    敏宁认真的看了一眼四爷,随后道:“爷,八旗士兵的改制,您最好还是跟太上皇商量一下,没有太上皇的支持,你很难做成的。”

    四爷点头他自是明白这个道理。

    太上皇才退位不到一年,他就这么忙着八旗营,这让太上皇怎么想?

    “等待岳钟琪打胜仗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