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每次醒来都在案发现场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3

分卷阅读203

    的一些学术报告,同时跟江然一起去走访了郑晓宇的一些社会关系。

郑晓宇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跟着母亲。幼时,父母还未离婚,父亲每次喝醉酒回到家之后都会打他以及他母亲。等到他上初中的时候,母亲终于忍受不了了,跟他父亲离了婚。

只是,离婚后,母亲过得并不好,生活非常的艰辛。

父亲在一次喝醉酒之后,半夜在路上被一个酒驾的人撞死了。而母亲,也因为身体上的劳累以及心理上长期的折磨,早早的去世了。

从那以后,郑晓宇变得越来越沉默,开始独自一人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毕业后成功的进入了一家企业,但由于不善于交流,和同事以及上级领导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因此,在重重的心理压力之下,去了心理咨询室。

走访了同事、邻居、朋友等人,并没有发现任何的线索。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很好,安静沉默认真做事。没有人跟他结怨,没有人想要杀了他。他死后,也没有任何人获利。

杀人动机这一项在这些人身上似乎并不成立。

就在林谦和江然安慰着因郑晓宇骤然离世而哭得很伤心的邻居老太太时,赵胜的电话打了过来。

“头儿,重大发现,葛教授研究生时期的毕业论文中写的就是有关催眠的事情。而且,在论文中,他明确的支持心理咨询师用药物对来访者进行控制以达到完全催眠的效果。”

第98章论文

等到林谦和江然回到警局之后,赵胜走上前来说道:“头儿,我们查阅了葛思华所有的学术成果,包括他在读书和工作期间的。在他研究生论文的题目中,发现了有关催眠的内容。然而,最终定稿的论文中有关催眠的内容中规中矩,没什么可指摘的。顺着这个内容查下去,让人惊讶的是,葛教授的毕业论文在开题报告时,竟然显示的是未通过。看到这几个字,我就好奇的翻了翻他的开题报告,结果却有着惊人的发现!”

赵胜越说越是兴奋,他觉得自己这次去调查葛思华的学术成果简直走了狗屎运。通过题目名字检索就找到了有关催眠的内容,而从论文进度上,又找到了最原始的开题报告的内容。

“什么发现?”江然配合的问道。

赵胜显得非常激动,然而,他并非专业人员,所以赶紧让专业的心理学家给他们分析了这一重大发现。

“葛思华最终的论文中,有关催眠的研究中规中矩,跟现在流传的有关心理催眠的内容差不多。但是在开题报告中,他的观点却和最终的论文相反。这也是葛思华最初的开题报告没有通过的原因。”

说着,犯罪心理学研究专家打开了多媒体:“在开题报告中,理论分析这一部分,葛思华用到的是华生的行为主义。众所周知,华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这个实验导致这名男婴患上了白色恐惧症,最终不到十岁便去世了。实验严重违背了伦理性原则,在当时的心理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样的,葛思华的开题报告中极为推崇华生的理论,并且不顾伦理性原则,认为为了挖掘来访者心底的秘密彻底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有必要对来访者注射一些药物。”

“因为违反了伦理性原则,所以葛思华的这个开题报告虽然得到了自己导师的认可,但却被其他开题报告的评委老师否决了。少数服从多数,葛思华重新写了自己的论文开题报告。”

林谦静静的看着大屏幕上的相关资料,沉思了一会儿之后,问道:“后面他有没有继续写过关于催眠的论文?”

专家摇了摇头,道:“没有,后面的论文多半都是研究其他了。关于催眠的内容再也没写过。”

林谦仔细回忆了一下葛思华的办公室里面的书籍。似乎不管在办公室还是咨询室,里面都有一些关于心理催眠的内容。课葛思华却不再写关于催眠的内容。为什么呢?

是否可以说明,他其实还是对催眠感兴趣。亦或者是,有其他的需要?

江然似乎有点明白葛思华最后那个笑容的含义了:“林谦,这能说明什么?”

林谦摇了摇头,道:“什么都说明不了,只能说葛思华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却不能证明这几起杀人事件是他做的。”

说完之后,林谦想到刚刚的那个问题,问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葛思华桌子上的东西?好像不止一本有关催眠的书。”

江然点点头,道:“注意到了啊,好几本呢。你说他又不写论文,也不教催眠的课程,研究这些做什么?怎么想怎么有嫌疑。”

这同样也是林谦一直没想明白的问题。

“他似乎对自己催眠的水平非常自信,虽然他一直在强调催眠不可能让人丧失理智,可我总觉得,若是他催眠顾安娜或者郑晓宇,肯定用不着药物。”江然想到葛思华面对心理催眠时自信的神情说出来自己的困惑。

林谦侧头看向了犯罪心理学专家:“你了解葛思华吗?怎么看这件事情?”

专家道:“这一点我同意江然的看法。葛思华在心理学界是一个天才,年纪轻轻便有了如今的成就。他若是想成功催眠一个人,根本就不需要药物。而且,来访者即使是自杀时感觉到了身体上的疼痛,想必葛思华也可以利用催眠让他们体会不到痛处。再者,这些来访者肯定非常信任他,所以他真想做点什么事,这些人或许会全然的相信他。”

听了这段话,林谦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些东西,快得他有些抓不住。

催眠,药物,疼痛,信任。

反过来说,这些失败的催眠,这些需要借助药物来实现的催眠,是技术不过关,是不够信任。

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既能得到患者的信息,催眠患者,而患者又不信任呢?也就是说,处在信任和不信任之间。

接下来,组内开了一个会议,林谦让张晓晓带领大家重新梳理了整个案件中跟葛思华有关的内容:“先是程津接到一通电话之后跳楼身亡,接着我们就发现她有轻微的抑郁症倾向,而且去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梁时做过咨询,期间梁老师曾把程津的案例拿出来给葛思华分析。”

“接着,便是顾安娜在家中的浴缸割腕自杀,期间被人注射了药物,而且同样接到了一通电话。她曾去过思华心理咨询室咨询。”

“最后,是郑晓宇。被人注射了药物之后,接着电话走进了海里自杀。同样也去过思华心理咨询室。”

“随后,我们了解到葛思华的办公室内放了很多有关催眠的书籍。而他只在十几年前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提到过有关催眠的内容。当时,葛思华的导师曾热衷于研究心理催眠,所以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