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花开锦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5

分卷阅读75

    拿着他的血汗钱去嫁人?还招赘?亏他想得出来。

    不过是怕傅家的人不接受她,她没有个去处而已,西安府多的是尼姑庵、上清观,到时候大不了绞了头发去伴了青灯古佛。

    心里又是一阵怨。

    事事都帮别人想得周到,怎么就不顾自己?

    他一个人住在客栈里,也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阿森那边一点动静也没有,难道杨玉成和金元宝都照着赵凌的吩咐散了同伴出了城?

    七想八想的,六神不安。

    阿森带着杨玉成回来了。

    傅庭筠喜出望外。

    这么说来,这杨玉成也是个忠肝义胆之人了!

    她换了件衣裳去了厅堂。

    和那天风流倜傥的贵公子不同,今天的杨玉成穿了短褐,身上不知道涂了什么,皮肤呈蜜色,像码头上卖苦力的挑夫。

    他看傅庭筠的目光隐隐带着几分警惕。

    傅庭筠不由暗暗皱眉。

    现在是同舟共济的时候,杨玉成不信任她,两人又怎能齐心合力?

    脸上就透出几分冷竣。

    阿森看着心中暗暗焦急,生怕他们一言不合一拍两散,先是神色紧张地拉了拉杨玉成的衣袖,低声道:“玉成哥,傅姑娘真的很厉害,我们的事她都猜出来的。她是真心想帮九爷的。”然后目带恳求地望着傅庭筠:“傅姑娘,玉成哥说,九爷决定了的事,谁也不能改变。他怕您冒然行事,反而坏了九爷的大事。”

    那杨玉成的原话恐怕不是这样吧?

    他多半觉得她是个养在深闺里的无知妇人,什么也不知道,借了赵凌的名义指使阿森把他找来不说,还自以为是地出主意让他去救人吧?

    可就这样,他还是来了。可见他对赵凌不仅忠心而且还很尊敬!

    傅庭筠这么一想,表情不由和缓起来,抬手示意他在下首的太师椅上坐下,喊了阿森斟茶。

    阿森担心他们吵起来,犹豫了片刻才转身。

    而杨玉成则毫不客气地坐在了太师椅上,朝着傅庭筠拱了拱手,道:“傅小姐,听阿森说,您有妙计可以救九爷,我急急赶来,还请傅小姐指教?”话里藏针,客气里带着几分漫不经心。

    他是烦傅庭筠多事。要不是她,金元宝也不会被派去华阴送信了。金元宝如果不去华阴,他也就有个能商量的人了,对救九爷的事,就更有把握了。

    这女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傅庭筠反而冷静下来。

    他们之前不过是打了个照面,说话还是第一次,杨玉成既是赵凌的左膀右臂,想来也是有几分本事的人,让他突然就相信她这样一个女流之辈,未免也太想当然了些。

    如今最要紧的是要说服这个杨玉成相信他。

    傅庭筠微微地笑,神色更温和了:“看杨公子这身打扮,想来是想暗中助九爷成事了?”

    杨玉成以为她会问赵凌的现状,没想到她却说起不相干的事来。微微一愣,点头道:“不错!”

    傅庭筠又道:“不知道金公子哪里去了?和杨公子可有联系?”

    杨玉成脸上闪过一丝愠色。

    他当时劝金元宝和他留在西安府,金元宝却执意要去华阴,还说出“这是九爷的意思,我从来不曾违背九爷,这次也一样”这样的话来。

    想到这些,他心中就有气。

    金元宝奉命行事,他不能怨金元宝;这是九爷的吩咐,他更不能怨九爷。

    这气自然又冲着傅庭筠去了。

    “元宝兄去了华阴。”他冷冷地望着傅庭筠,“傅姑娘不知道吗?”忍不住露出几分讥讽。

    傅庭筠却像没有听到似的,她微微颌首,若有所思地道:“这个时候,金公子不留下来和杨公子一起想办法帮九爷脱困,却去了华阴……”

    杨玉成闻言气得双手握成了拳。

    却听着傅庭筠继续道:“看来,金公子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了!”

    杨玉成再一次愣住。

    金元宝的主意的确很多!

    傅庭筠徐徐地道:“想必他早就看出来九爷不可能脱困,杨公子又打定了主意要和九爷共进退,他只好去华阴。一来完成九爷的遗愿,二来,”她说着,声音渐低,带着几分悲泣,“二来你们都去了,也有个收尸的人……”

    她的话如雷击,震得杨玉成脑子“嗡嗡”直响。

    是啊,他和元宝情同手足,两人不知道一起经过了多少腥风血雨,元宝从不曾退缩,并不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弃九爷而去?

    他想到兄弟间有什么事都是元宝出主意。

    或者,真如傅家这位九小姐所言,金元宝是看出九爷不可能死里逃生,所以才去的华阴?

    杨玉成望着傅庭筠,神色渐肃。

    傅庭筠松了口气。

    她并不知道金元宝到底有什么打算,但她想到赵凌派金元宝去打听陌毅的底细,而金元宝竟然不负赵凌所托,真的就把个甘肃总兵旗下游击将军的底细摸了个一清二楚,可见此人十分善于刺探和分析,她才有此一说。希望能出奇不胜,引起杨玉成的注意,掌握先机,为她接下来的话做个铺垫。

    看这样子,她猜对了。

    “我从前看戏的时候,最佩服那能些威武不能曲,富贵不能移的御史大夫。”傅庭筠话锋一转,面露敬仰之色,“总觉得他们‘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名留青史,配享忠祠,是人间最荣耀不过的事了。”她说着,目光一黯,“可有一天,家父却说,文谏死,不过是些无能小人为求清名,以一己之私陷君王于不义的卑鄙行径而已。”

    杨玉成讶然。

    不知道傅庭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那时年纪小,正在读,觉得父亲言过其实,和父亲争辩。”她神色凝重,徐徐地道,“当时具体说了些什么,我现在已经记得不十分清楚了,可父亲把我问到词穷的那句话,却如烙在我心里般,我到如今还记忆深刻。”她说着,朝杨玉成望去,“父亲问我,大臣名流青史,配享忠祠了,那君王又该当如何呢?”

    傅庭筠目光灼灼如焰,直直地盯着杨玉成的眼睛,仿佛在问他,如果是你,你应该怎样回答呢?

    那团火好像从她的眼睛里烧到了他的喉咙里,杨玉成只觉得口干舌燥,半晌说不出话来。

    “我想问杨公子,若九爷得你相助脱困,又应该如何呢?”

    傅庭筠声音铿锵有力,如黄吕大钟般响在他的耳边。

    九爷如果脱困,又应该如何呢?

    对方是他们还没有摸清楚底细的藩王,牵扯出了颖川侯,广东总兵,鹿邑陌氏……这些人身后都是真正的豪门世家,那些所谓的江湖巨擘和他们相比,如茧火与皓月,随便拎出来一个,翻手就能把他们打落到尘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