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一品驸马爷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9

分卷阅读169

    谢则安想低调,别人却不让他低调。

富延年还在那里陶醉呢,正主跟过来了。顾骋身上也淋了点雨,却浑不在乎地拍了拍肩膀上的雨滴,越过锦袍男人一行人走向谢则安:“听说三郎你小子在这里,特意过来瞧瞧,你们可真是用功啊。”

顾骋在士林中的声望虽不及姚鼎言、徐君诚那几人,却也是许多人眼中的“重量级前辈”!他三年前金榜题名,取了探花,这两年又早早入了馆阁,直接在御前做事,这样的人物要是能好好结交,好处多不胜数!

要是他能在御前美言几句的话……

许多人心里都活跃起来,同时对谢则安也看得更高。

瞧瞧,自己想尽办法要见都见不着的人,听说谢则安在这就主动找过来了!

富延年倒是纯粹的“追星族”,他羡慕地说:“原来三郎认识顾学士啊!”

谢则安说:“顾学士给了我许多指点。”谢则安望向顾骋,“等秋闱考完了,我一定上门向顾学士和顾府尹道谢。”

顾骋说:“没什么谢不谢的,你们是在讨论经义吧?别管我,继续继续,要是有什么疑问我也可以帮你们答一答。”

富延年说:“那可真是麻烦顾学士了!”

顾骋说:“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我在一边干站着也无聊。”

有顾骋加入,气氛更为活跃,连雨停了都没人察觉。

锦袍男人意味深长地扫了被围在中央的“谢三郎”一眼,上马离开留客廊。

谢则安在锦袍男人打马离开的时候抬头望了一眼,只瞧见了一个那器宇不凡的背影。

等士子这边一散,戴石为他牵来了马,也带来了打探到的情报:“那是端王,一个月前陛下让他回京一趟,他走走停停,今儿才到京城。”

端王封地在西边,燕冲在信上偶尔会提及端王其人。这人和恭王不一样,当年的大乱来前他年纪极小,根本没有军功在身,在封底上他不施恩也不对官府的事干涉,是个安分老实到不得了的王爷。

可惜的是谢则安从晏宁公主和赵崇昭口里听说过这位王爷几次,很清楚这人绝不是心无城府的无能之辈。正相反,此人才华卓绝,交游广阔,连不少隐士奇人都对他另眼相待。更要紧的是赵崇昭和晏宁公主都极为惦念他,从晏宁公主那只言片语的回忆来推断,晏宁公主的许多想法竟是端王教与她的。

想想也是,身在宫中的病弱公主从哪儿学来那么多东西?一般人只会想着让她快快乐乐过日子,绝不会想到去教她什么是江山社稷,什么是谋略计策。

怎么看这位王爷都不寻常。

谢则安颔首说:“继续让人盯着。”说完他也翻身上马,踏着满路泥泞回京。

第110章

关心端王回京的不仅仅是谢则安一个。

姚鼎言同样注意到端王的回归。

端王的境遇实在太奇妙,姚鼎言不得不对这位王爷另眼相看。端王和恭王一边礼遇下属一边牢抓兵权不一样,他为人处事太过纯粹,比隐士更像隐士,因而姚鼎言不像厌恶一般藩王那样厌恶端王。

在姚鼎言看来,假如所有皇室都能像端王这么安分,那他根本不用出面当恶人了。

姚鼎言叫姚清泽去拜访端王。

姚清泽领命行事,抵达端王在京城的府邸时却被告知端王出去了。门人说:“王妃爱收集墨蝉,殿下去给王妃买去了。小世子也快到识字的年纪,殿下会顺便去拜访几个人,给小世子请个厉害的夫子。”提起端王,门人脸上满是崇敬。

姚清泽有些失望,但还是有礼地递上拜帖:“那劳烦先把我的帖子收下,我改日再来拜访。”

姚清泽回到家中,见姚鼎言面色不太好,不由问:“阿爹,怎么了?”

姚鼎言说:“秦老太师还真是了得,居然劝得陛下临时改了主意,今年科举维持原来的考法。”他叹息不已,“徐君诚竟也认同秦老太师的看法,这次科举怕是选不出我们想要的人才了,还得再等三年……”

姚清泽说:“这老东西着实可恨!”

要是在平时,姚鼎言肯定会斥责姚清泽。可一想到自己特意在孝期赶回来,却只差这临门一脚做不成,姚鼎言心里也颇有些怨气。他恨声说:“老而不死是为贼!”

姚清泽冷笑说:“阿爹你正当壮年,三年对我们而言不算什么,对秦党来说却没有多少个三年了。”

姚鼎言颔首。

父子俩齐齐计议许久,准备在县学、州学、太学大刀阔斧地整改一番。

秦党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不拿出点真本领来他们永远能找到借口阻挡新法推行。

与此同时,远在边境的恭王也接到了赵英手书的旨意。

恭王拿着茶去找谭无求。

谭无求从谢则安那里学了画地图的新法子,笔下的地图变得详尽了许多。北疆的草原和荒漠广阔无垠,谭无求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把这一块地方逐渐消化掉,越是繁华的地方人越多,良田越难求,而愿意到北疆这边定居的人少之又少——谁愿意来到这么个贫瘠之余又战乱频起的地方?

谭无求的想法是“同化”。设法让异族定居于边境,用华夏文化和礼仪同化他们,教他们开拓土地、种植粮食、养殖家畜,卖给他们布匹和其他商品,到时狄国来袭,他们自然会抄起武器保卫家园。这种想法风险极大,毕竟古往今来都有不少养虎为患的例子摆在那儿,但大庆总不能永远守在这小小的一隅。

想要拥有更广阔的领土,必须有更多的丁口。丁口不可能凭空冒出来——就算有也不能占了一个地方就移居一批人过去。

让他们打从心底彻底认华夏为宗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至于那些不认可的,打得他认可便是了。

谭无求正琢磨着怎么培养一批能言又敢言的使者,却见恭王撩起门帘走了进来。

谭无求说:“殿下来了。”

恭王点头,见外面艳阳高照,他绕到谭无求身后将谭无求推到屋外。

刺目的阳光让谭无求微微眯起眼。

恭王说:“皇兄让我回京一趟。”

谭无求说:“那殿下您快去快回,这边有我守着就成了。”

恭王说:“这个季节水草还算茂盛,狄人一般不会南下,我倒是不担心。”他替谭无求理好一绺挂在轮椅旁的头发,“不过你不回去吗?”

谭无求说:“我走一趟得花不少时间。”他淡淡地答道,“从北上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要回去。”

恭王说:“皇兄可能快不行了。”

谭无求静默无言。

恭王盯着谭无求的表情。

谭无求的目光平静无澜:“生死有命,福祸在天。”

恭王静静地看着他,仿佛想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