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元配之训妻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1

分卷阅读121

    ,母亲叮嘱自己,孕妇情绪波动较大,动不动就爱伤神,让自己让着些,此时见情况果然如此,便笑道:“大家都本都对你好,又不是独独今日,等你生下儿子,那才更是你的好日子呢。”

    王巧儿闻言破涕而笑,有心让头脑清静一会,便赶着丘如源去前边读书去。

    丘如源心中高兴,哪有什么心思读书,不过最后到底怕妻子在劳神,只好嘱咐丫头们好生伺候,这才往前院而去。

    丘如源刚离去,段氏就派人来贺喜并送了礼物,说道:“原本想过来看看你的,偏你婆婆怕累着你,不许我们过来,你只管养身子,我们明日再来瞧你。”

    王巧儿收下礼物,又特派人去向段氏道谢,她自己正好利用这难得的清静,好好思量下面要走的路。

    可惜王巧儿靠坐在床上,总想不出个头绪来,正烦躁时,丘若兰便走了过来。

    王巧儿便要起身相让,丘若兰笑道:“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嫂子真要如此客气,竟是赶着我离开这里了。”

    王巧儿只得作罢,请丘若兰坐在床边绣墩上,二人说话。

    丘若兰细看王巧儿面色,半天,叹道:“嫂子,可做好和大哥分居两地的准备了?”

    第一一零章 亲自照顾

    王巧儿闻言不由一愣,不过只一刹那的工夫,她便明白丘若兰为何有此一问了。

    婆婆不会撇下家里的根基在京城长住的,况且如今又到了春耕时节,没出几日,她必是赶着回去的。

    偏如今自己又有身孕,不能伺候夫君不说,说不得反让他cao心,公婆一向对夫君甚是期许,定不会让自己在京城分他的神的。

    自己生产至少还得大半年时间,男人又最是喜新厌旧的,日日不得见面,也不知夫妻二人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呢。

    王巧儿真是旧愁未消,又添新忧。

    不过,她也是个要强的,不肯在人前显露烦恼,尤其是她与夫君夫妻相得一事,一直是她引以为傲的,越发不会露出声色来。

    再则丘若兰到底是个小姑娘,虽然二人相知,但这夫妻房中事,实在不适合在她跟前提起。

    王巧儿面上去了忧色,笑道:“你胡说什么呢,我这才正有喜事呢,你过来不说道贺一声,这冷水倒是泼得挺及时,真是见不得我好啊。”

    丘若兰便委屈道:“嫂子有孕的事情,这是全家上下都知道的喜事。嫂子又一向待人和气,任谁都想过来给嫂子道喜,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很用不着我来锦上添花,我若如此,倒显得咱们二人生分了,有这个来道喜的工夫,还不如帮着嫂子盘算一下后面的日子呢。”

    王巧儿闻言。心中大为感动,叹道:“我向来拿你当知己,难免待你亲厚些。为这还惹得别人不高兴,如今看来,我果然没看错你。”

    丘若兰惊讶道:“嫂子待我好,我自然会投桃报李,但凡真心为你好的,自然也会高兴又多一个人疼你,怎么还会不好高兴?嫂子告诉我。那个人是谁?”

    王巧儿知自己失了言,便掩饰道:“并没有这个人。方才是我说错了话,你别往心里去。”

    丘若兰便促狭笑道:“我明白了,莫不是源大哥看你对我好,因此吃了醋不高兴了。”

    王巧儿脸儿一红。笑道:“你瞎想什么呢,再没有这种事的。说起来,我得好好教导你一番了,小小年纪,说起话来也太不忌讳,往后少在这方面学你如意jiejie。”

    丘若兰笑着谢王巧儿的教导之恩,复又叹道:“我何尝不是因为嫂子待我好,这才怕嫂子只管高兴有孕的事情,倒把万事都给放下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伯娘盼孙子也有年头了,如今终于有了,必然要放在身边时刻关注着。偏源大哥又要读书离不开京城,嫂子还是得赶紧想个对策才是。”

    王巧儿心中尚报着一丝侥幸,笑道:“我明白你的心,这事我会考虑的,不过事情也许未必就到了那一步呢。”

    事情当然会到了这一步,前世王巧儿就是回到顺阳城安胎养身的。

    此时丘若兰却只管笑着附和道:“嫂子说的是。如今嫂子身子金贵,伯娘自然是事事以嫂子为主的。倒是我多事了,怀孕的人最忌心思过重,嫂子就当我胡说八道了。”

    王巧儿拉着丘若兰的手,笑道:“你放心,你是什么样的人儿,我心里明白的很。”

    先不提这边如何姑嫂情深,只说于氏高兴过后,果然开始考虑带王巧儿回顺阳城的事情了。

    原本于氏就决定过几日回顺阳城的,这里面也是有几个因由的。

    一来,自然是春暖花开,春耕时分就到了,如今丘家也算是家大业大,丘如海又年轻,于氏还真不敢这时就撒手不管。

    这二来,则是丘如意的亲事此时已有些眉目,王家亲友那边还真有几家有求娶之意的,尤其是王连君这边,便是殷勤的很。

    于氏倒也觉得这几家还算合适,不过她却不准备立马就答应下来。

    虽然丘如意进京就是奔着姻缘来的,但于氏认为好事多磨,尤其是亲事,不能急于一时。

    不能人家一上门求亲,她这边就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好像终于逮着个上门求亲的,就不肯撒手了似的,自家女儿不差,总要摆一下谱,矜持一点,也好显示一下“一家有女百家求的”的威风气派,免得女儿将来被夫家小瞧。

    所以于氏面对求亲者,颇能把握分寸,虽未答应,却也不会把话说绝了,给人留了一些希望。

    那求亲的人家,大多是在派媒人提亲之前,先自个儿试探一下,见于氏这个态度,心中明白,两家联姻还是极有希望的,于氏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她家女儿是个好的,值得她母亲如此硬气。

    大家心知肚明,心中打算等于氏忙完春耕回京后,再试探一番,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能否遣媒人上门正式提亲了。

    故于氏也早已经同丈夫商议好,再过几日就回顺阳城的。

    不想,今天就得知儿媳怀孕的好消息,于氏惊喜过后,决定带儿媳回顺阳城。

    这是她深思熟虑所做的决定,她认为儿媳太年轻,怕她大意照顾不好自己及腹中孩子。

    说到这里,于氏不由挑起王巧儿的错处来。

    于氏算了下日子,发现王巧儿早在她们来京城时就怀上了,想到那时儿媳忙上忙下地地帮着她张罗进京的事,来到京城后,为了女儿的亲事,更是几乎天天坐着马车来往于夫家和娘家,全没个顾忌处。

    于氏想到这里就惊一身汗出来,暗道,幸好自家孙子是个命大的,不然这么折腾法,万一有个好歹,阿弥陀佛,真是不敢想下去。

    于氏双手合十念声佛,心里不由暗暗埋怨,儿媳看着也是个聪明灵透的,怎么就这么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