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汴京春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50

分卷阅读550

    “你觉得他担心我此番前来会再次索取城池?”赵栩若有所思,手指轻轻摩挲着九娘的掌心。

    九娘挣脱出他的手掌,径直从侧柜中取出茶盏茶瓶,给赵栩倒了一盏茶:“六哥是担忧契丹内部权力纷争,甚至可能和阮玉郎有关?阮玉郎的手能伸到这么长么?”最后一句她也吃不准。

    赵栩接过茶盏抿了一口:“阮玉郎能在契丹救回赵瑜,保住他几十年的平安,可见他的手已经伸得很长。赵瑜能站到寿昌帝的面前,全凭在诗文绘画琴棋上深得圣宠,若身后无人,他这些才能从何而来?阮玉郎能掌控福建一带的海运和西北一带的榷场,他几十年的布局应该不会漏了契丹,尤其是析津府。不然他如何能认得出高似?又如何得知高似的身世和目的?”

    九娘托着茶瓶替他续了一盏茶,柔声道:“六哥为何不亲自问一问高似他和阮玉郎之间的种种?高似一样也谋算了几十年,对契丹想必了如指掌,他不善言辞,需要有问才有答——”

    赵栩手中的茶盏轻轻颤了一下,目光投在摇晃不稳的茶水上。

    “阿妧所言极是。是我意气用事了。”赵栩点了点头。

    ***

    众人浩浩荡荡,自拱辰门入南京皇城,一应马车皆有官吏安置。赵栩坐于肩舆之上,身边是摘了斗笠的陈太初和高似,章叔夜九娘紧随其后。陈元初和孟建带着方绍朴穆辛夷等人殿后。耶律奥野早从赵栩信中得知陈太初等人同来,并不吃惊,亲切地对他们点了点头,领着众人往元和殿便殿而行。

    众人抵达元和殿,却听内侍高唱了起来:“赵国燕王殿下驾到——”

    赵延寿等南京群臣一惊。赵栩也侧目看向耶律奥野。

    耶律奥野淡然道:“我皇兄极感激殿下千里迢迢施以援手,特请示了皇耶耶,从中京赶来相迎。因事关重大,故无人知晓。还请殿下谅解奥野不告之罪。”

    契丹皇太孙耶律延熹?

    赵栩笑道:“多谢皇太孙殿下厚爱,六郎不良于行,恐有失礼数,怠慢了殿下。”他心里却又沉了一沉,看来契丹皇室纷争也十分厉害,朝廷从上京迁都中京,正是政务最繁忙之际。寿昌帝年近八十,皇太孙理政名正言顺。若不是情势实在不利,耶律延熹怎可能悄然来南京和自己见面。而寿昌帝的态度更令人难以捉摸,若支持孙儿,理当以太孙仪仗出行,若不支持,耶律延熹也不可能顺利抵达,还征用延芳淀安置自己的随军将士。

    “久慕汴京六郎美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延熹不枉此生,善哉善哉。”儒雅的声音含着笑,一口流利的汴京官话,在安静的大殿周围听来十分清晰。

    一个修长的身影稳步出了殿门,耶律延熹身穿绿花窄袍的契丹盘裹,头戴玄色纱冠,唇上蓄了短须,五官堪称秀丽却略带病容,几步走到赵栩轮椅前,笑着拱手行了一礼,却是平辈之礼。

    “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赶紧行礼问安,不免也惊讶于这位太孙殿下无视礼仪流程,就这么跑了出来迎接赵栩。

    赵延寿等群臣从地上起身,心中暗暗叫苦。皇太孙悄声无息到了南京,进了皇城,他们竟一无所知。究竟是中京朝廷不满他们,还是不信任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燕京(析津府)的资料来自作者:奉宽。。

    2、析津府:今日北京。

    3、延芳淀:今北京通州某地区。

    4、赵延寿:原型南京留守赵延寿。

    第270章

    元和殿的偏殿内早已备好了宴客茶酒, 耶律延熹和耶律奥野当先引领众人依次入座。

    待赵栩等人坐定后, 司赞高唱, 耶律延熹举杯作贺, 众人喝了三巡, 说了些场面话, 氛围宽松下来。

    满殿的目光都在赵栩和身侧陈太初等人的身上不断来回巡弋。

    耶律延熹又敬了赵栩一杯, 感叹道:“大赵贵公子, 气盖苍梧云。殿下身边也尽非尘土间人。难不成竟然是名闻天下的汴京四美齐聚南京?”他视线扫过垂首立在赵栩身后的女官身上, 略作停留,又看向赵栩。

    赵延寿等人又大大吃了一惊。传闻中的汴京四美,可谓大赵朝廷新一代最拔尖的公子, 怎会全来了此地?

    赵栩笑道:“殿下谬赞了。这三位都是本王的表哥, 因吾不良于行,一路陪伴前来,故未曾细细介绍。”

    苏昉和陈太初陈元初三人坦然上前,给耶律延熹和耶律奥野重新行礼自报家门。

    “吾听说宽之在洛阳和应天府的国子监里推广张学,甚得士子爱戴, 还望小苏郎对我契丹学子不吝指点。”耶律延熹起身,回了苏昉半礼, 更举杯相敬。

    “宽之岂敢。殿下对李青莲和家父的诗句信手拈来, 可见对中原文化熟稔在心。还请殿下指教。”苏昉唇角含笑, 回得不卑不亢,双手平举齐眉,饮毕杯中酒, 心里却多了一分警惕。他在西京洛阳和南京应天府所作所为,乃先帝密诏礼部在国子监和太学进行的试行推广,并未对外公开。远在千里之外的耶律延熹却了如指掌,可见契丹对大赵朝野也从未掉以轻心过。

    耶律延熹又说了两句仰慕苏瞻才学书法的话,转向陈元初陈太初问起赵夏之战的近况,叹道:“前几日吾从中京出发时,和兴平长公主见了一面。若陈大公子愿意,吾愿从中调和。若能化敌为友,也是一段佳话。”

    陈元初桃花眼冷凝,面无表情,抱拳拱手道:“多谢太孙殿下。陈某如今已是一介废人。国仇一事当听从燕王殿下的,陈某不敢置喙。但这私怨陈某一日不敢忘怀,只能辜负殿下好意了。”

    耶律延熹也不生气,见赵延寿下首的群臣露出不忿之意,他摆了摆手:“既是私怨,吾也就不说了。”

    见苏昉三人回了座,耶律延熹举杯对赵栩说:“兴平长公主听说她的meimei辛公主在秦州被赵军俘虏,特请吾向殿下讨个人情,可否还辛公主自由,若能交给吾妹照顾,西夏愿归还熙州城。”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燕王赵栩前来调和契丹和女真之战,大赵又在赵夏之战中扳回局面,逼得梁太后狼狈不堪,自然是四国之间最强势的一方。耶律延熹这两句话,不仅显示出契丹在丢失上京的情况下还有资格斡旋赵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