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汴京春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22

分卷阅读422

    他本身对历史的熟悉程度。

    年轻读者恐怕不少人没有看过他的书。其实我最喜欢他天马行空的结尾,里,项羽是项少龙的义子。里,结局婠婠的女弟子来拜会徐子陵,她就是武媚娘。哈哈哈。真是很好。

    忍不住透露,是的,春深结局,在开文前就定下了,有个类似的致敬。

    现在晋江禁rou禁得严格,所以二十年前文学出版氛围真的宽松。我们大学时的都没有禁。莫言的在晋江根本不可能入V,八个女儿七个爹?先会被读者喷死在“作者三观不正”上,母亲这一类似里老祖母的角色会被喷各种“表”。就算挺过来,继而倒在各种举报上,就算挣扎着入V,章章会被锁。

    还记得里的三位年轻男主都是种马,尤其男一韩柏,全文里的rou,香喷喷,尺度极大。还记得“接天之恋”一章里,“仙女”秦梦瑶需要动情不动心(只有□□),他要动心不动情(只有情感),两人同时抵达,才能修复秦梦瑶断了的心脉。男主修练到想让谁high就谁high,想让谁怀孕谁就怀孕。幸好秦梦瑶最后天道大成。不然做了男主七八个老婆之一,读者我会气死的。

    第204章

    地湿莎青雨后天, 春深意浓花树间。

    几盏灯笼从木樨院出来, 到了院子里, 两盏往东廊下去了, 还有两盏停了停, 却出了木樨院的院门, 往北面青玉堂缓缓移去。

    青玉堂自从老太爷逝世, 便上了锁, 只有两个婆子上夜, 因端午节,她们夜里领了节里犒赏的酒食,此刻早吃饱喝足熄灯倒头睡了, 哪里留意到外头的灯笼和人声。

    玉簪敲了两下门, 不见回音,回到廊下取下自己的披帛,折了几折垫在美人靠上头,请九娘坐了,心里不是滋味, 家里的规矩如今越发散了。

    九娘靠着阑干,见池塘的水面粼粼碧波微微泛白, 才抬起头望了望夜空, 倒呆了片刻, 撒天箕斗灿,明明正当是良辰美景,偏偏心底生出无限惆怅感慨。

    木樨院灯火骤然大亮, 人声鼎沸起来,十几个婆子匆匆设了步障,梅姑领着外院的七八个男子,抬了一口薄棺进来,不多时,灯火引路一群人往东角门而去。不过小半个时辰,木樨院的灯火又暗了下去。

    水底的锦鲤听见人声足音,以为有人来喂食,顾不得天光不对,纷纷翻腾着上来,互叠互攘,游了片刻,却是白等一场,沉下去许多,只剩几尾不肯死心,在池面盘旋了好几圈,金色鳞片在夜里也闪着亮。

    九娘想起初见到阮姨奶奶的时候,也是春日,见她坐在此地喂鱼。阮眉娘和阮玉真,大概年少时和前世自己的娘亲、姨母常来孟家,也一起喂过鱼摘过花,那样的几个女子,走的路,截然不同,却又似乎是同一条路。

    怎样的际遇,遇到了怎样的男子,才令她们各自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才被推向如今的结局?曾经的她们,如今的自己和四娘、六娘七娘,一代一代的女子,又有什么不同?随波逐流抑或逆流而上,又能怎么选?瞻前顾后也好,不顾一切也罢,谁又称心如意了?

    三年前那个大雨夜,她们四姐妹也曾在一张床上,说着,笑着,哭着,吵着。那样的嫉妒又何以变成刻骨的恨毒,又是怎样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变成了这般境况,九娘已经回忆不出来。此刻狱中不知生死的四娘,宫中不知安危的六姐,木樨院里固执别扭的七娘,她们四个,每一条路都是自己选的,也有旁人在推,却没法比较另一条路会不会好一些。

    她比她们三个多活了二十五年,走过别的路,可此番走来,依然跌跌撞撞。多走一回,不是应该更省心省力才是?知道得越多,竟越是惶恐,无路可退。

    方才孟建告诉她那许多语无伦次的话,千头万绪,似乎有了另一条线,又好像乱成一团。九娘看看渐渐平复的水面,轻轻拭去眼角的泪。她看向翠微堂,一声叹息。

    灯笼摇摇晃晃,回了木樨院,穿过回廊,往听香阁去了。

    ***

    过了端午休务,翌日常朝。四更天,福宁殿灯火通明。按祖制,官家在黎明十刻前盥洗。赵栩抵达福宁殿问安时,赵梣已换好了大衣裳:“娘娘,太皇太后今日视朝吗?”

    向太后看了一眼赵栩:“娘娘身子还没康复,受不得劳累。今日不来。”

    赵梣松了口气,对赵栩笑了笑。向太后心稍微定了定,对赵栩点了点头。

    崇政殿内,众臣跪拜后,依次由中书、枢密院、开封尹、审刑院和请对官上前奏事。

    到了辰时散朝的时候,尘埃落定,不少官员上前恭贺赵昪。也有人暗中窥察张子厚的神情,见他并无异色。议了好几日的拜相一事,大多数人都觉得会是张子厚重回二府,都没想到竟然会是赵昪。

    官家随太后返福宁殿进食,稍晚到后阁视事。赵栩等殿上没了人,才慢慢走出崇政殿,在廊下果然见到张子厚,两人慢慢往后阁走去。两个小黄门知情识趣远远地跟着。

    张子厚看着赵栩挺直的背,突然意识到这位不再仅仅是自己相中的未来君主,而是真正要掌握天下之人,他的心思似乎已不是自己可捉摸的。

    “季甫可失望你未能拜相?”赵栩淡然问道,作为亲王和开封府尹,他和定王也支持了赵昪。

    “殿下英明!先前是臣鲁莽了。朝中旧党没了苏瞻,若有赵昪在,尚能维持原先的政令不变,内政既稳,相信旧党一派也能领会到殿下的示好之意。”张子厚毫不犹豫答道,只从向太后对赵昪的突然被举荐丝毫不觉得惊讶,他就领会到赵昪拜相一事毕定有赵栩在掌控,几念间就领会到了他的意图,顿生敬畏之情。

    自从苏瞻罢相后,几次集议,他回枢密院重任副使一事,始终未得到二府诸相公的认可,无论是太皇太后一派或是旧党,都忌讳他重掌兵权支持燕王。今日太后突然提议谢相升任参知政事,一时间竟无人有异议。跟着向太后依然提出自己重回枢密院任副使,而谢相却出面推荐中书舍人赵昪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一职。在张子厚和赵昪之间,几乎无需讨论,二府和各部重臣一边倒地共同举荐赵昪拜相。

    赵栩脚下不停,转身看着张子厚一笑,毫不掩饰对他的信任和欣赏:“季甫心胸,传言有谬,世人多误会于你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