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汴京春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07

分卷阅读407

    这日大起居,巳时三刻还没结束。日头已有烈意,垂拱殿广场上的槐楸片片绿叶透出了翠绿,一小片一小片树荫下,石位旁一人一石投下重叠交错的斜斜影子。在广场上站了近两个时辰的文武百官,个个汗流浃背,饿得快不行的有,被尿意憋得厉害夹紧双腿暗暗发抖的也有,更多人预感到垂拱殿内出了大事。

    终于,翰林学士院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赵昪神色凝重地联袂出了垂拱殿,立于高阶之上。百官一见赵昪手中的白麻制书还有黄麻敕书,都心中大震,今日大事不少,竟然还有拜相或罢相的大事!一点动静都没有!

    片刻后,赵昪的声音犹在空中回荡,百官还没回过神来,朝野大震荡!苏相被罢免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一职!陈青征西一事暂缓!秦州监军田洗无诏归京,下刑部狱,由大理寺同审!

    广场上一片死寂,随后礼仪官高声宣布:“散朝——”

    百官行跪拜大礼,高呼万岁,按班退出垂拱殿门,往西南各部或东华门出宫上衙去。

    苏瞻慢慢走出垂拱殿,自上而下,能看见文武百官们看向自己的目光,有幸灾乐祸,有愤慨不平,有神色平静,也有面带惋惜。他也不甚在意。

    阿昉给他看的那封信,一手王右军的行书极好,他记得很清楚。张子厚得到的消息也确实是真的。他却不能如信中建议的那般自污请罪,他做不到,他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也有碰触不得的地方。有今日之结局,他不怨张子厚,他早有准备。入仕二十余年来,几起几落,都是因为政事或党争,却从未料到会由于高似而遭罢免,幸而不曾连累他人。

    日光刺眼,苏瞻眯起眼,玉笏已不在手中,他拢起大袖,慢慢走下台阶。燕王竟然如此沉得住气,从头到尾都没有插手此事,难道他以前确实看错了燕王?想到陈青以往所说的话,他心中生出一丝遗憾和疑惑。难道张子厚不是为了和自己作对才在三年前就拥立燕王为皇太子?难道他比自己看得更清楚?苏瞻叹息一声,想这些都已是徒然,无论是赵栩即位,还是太皇太后当政,他只盼诸法不变,当下局势,朝廷再变政令,只会越发混乱。大赵何去何从,帝位谁来继承,江山国民,他再cao心,也无用武之地了。

    垂拱殿后阁里,另一场并无刀光剑影的争斗才刚刚开始。

    定王老眼不再昏花,盯着太皇太后同样苍老的面容,沉声问道:“娘娘,垂拱殿前后这些侍卫亲军步军司的刀斧手,是要替娘娘收拾我等这些不听话的硬骨头吗?”

    太皇太后冷哼了一声:“老身得知陈元初投敌一事,不过防备陈青暴起伤人而已。皇叔多虑了。”

    定王转向面色赤红的朱相和脸有愧意的曾相,厉声问道:“何时后宫能直接命令三衙了?枢密院调兵用印,谢相吕相和苏瞻事先可知道?内臣传旨处分公事,并需覆奏,中书可有接到旨意可有覆奏?”

    谢相愤然道:“苏相和臣还有吕相均一无所知!朱相,还请问这是何道理?短短十二天,枢密院两次仅凭东院印就调动侍卫亲军步军,皆未得到二府用印!”

    太皇太后寒声道:“皇叔是忘记成宗驾崩时出的事了?老身和先帝母子可是险些丧生于刀斧之下!那事以后,二府杨相公奏请,诸相公附议,皇叔你也未反对,凭老身飞凤玉佩,有枢密院东院印,可急调侍卫亲军步军司精兵三千护驾。比起皇城司五千人、殿前司大内禁军五千人,老身就算调用这三千人也未必能保住官家和老身的安全吧?有何不妥?”

    定王寸步不让:“娘娘可别忘记当年还有这一句:太后可用兵裁制于内!什么是外朝,什么是内廷?这前朝六殿是娘娘能出兵裁制的地方吗?这文武百官各部重臣二府相公和我等宗室亲王,是刀斧手能横刀相对的吗?自成宗帝始,我大赵宗室就立有家法:后宫不得干政!娘娘垂帘是听政,可不是任意干政!还有,太后去哪里了?缘何大起居不视朝?”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白麻:制书。黄麻:敕书。后者用于宰相三公等高级别官员以外的官员。出自职官志。

    2、垂帘听政,后宫干政,这个相关的限制,有参考张明华所著的,北宋刘娥垂帘听政十二年,北宋的祖宗家法和文官集团(官僚体制)对于防范后宫干政和女主篡位上,是很下功夫的。本文高氏,虽然借用了wuli高滔滔的形,却实际有着刘女士的神。高氏在后宫是有自己的智囊团的,在朝中也有效忠她的权力集团,她也在宰相任命上暗中影响着皇帝赵璟的决策,以达到掌握权力的目的。她在信息传递(入内内侍省、尚书内声)、武力掌控(三衙中的步军司、枢密院重臣)、文官培植上都有自己的一套,这是几十年政治斗争经验的结果。她能参与和二府定期面议政事,这个是很厉害的,也避免了宰相擅权。至于这个角色,留待读者们各自评论。

    第197章

    后阁里阗寂无声。定王这一通发难, 貌似要搬出祖宗家法来治太皇太后了。这话一说, 就算是宰相也没法插嘴。

    屋内的四位宰执心里都清楚, 德宗皇帝设置大宗正司是干什么的?掌纠合族属而训之以德行、道艺, 有罪则先劾以闻, 法例不能决者, 同上殿取裁。第一任知大宗正事是濮王殿下, 也就是武宗皇帝和定王的生父。第二任就是定王殿下。这位老殿下是历经四朝的位高尊者, 就算是太皇太后, 也照样得领这位老殿下的训斥。

    太皇太后羞红了老脸,气结道:“皇叔!五娘在照顾官家脱不开身。老身疼了她几十年,难不成还会将她如何?何况老身人在何处, 何处就是内!自身难保时还不能便宜行事?陈青的身手您也看到了, 不能不防!又怎会是对着皇叔和众卿家呢?”

    她掩面而泣:“皇叔!老身一个妇道人家,杯弓蛇影一些,也是因为前车之鉴,只求自保而已!您这是何用意?侄媳何尝干政过了,您竟搬出成宗遗训来训斥于我?难不成要侄媳去地下见成宗辩解?”她心里也发慌, 连自称都改称侄媳了。

    定王吹了吹白胡子,嘿, 这妇道人家见识短手段多, 动不动哭哭啼啼的。前车之鉴?她当年怒撕成宗的时候势如猛虎, 抱着还是太子的赵璟找自己诉说时,哭得那个愤慨委屈;后来宫变时她踩着尸体走出来的时候镇定自若,要处置阮玉真时被他责怪了两句就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