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汴京春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5

分卷阅读155

    四娘心中一甜,赶紧点头:“多谢表哥指点。”

    六娘不动声色地挽了四娘的手站到魏氏身边,也伸手去摸了摸:“我们这么多人摸它,它不会发脾气吧?”

    魏氏眼睛一亮说:“不会,它性子温顺得很,还最爱吃糖,有糖吃就对你们亲近了,你们以后想要骑它就带一些糖给它,它会认人的。”

    九娘大喜,她为了这边的孩童,带了满满一荷包的乳糖呢!赶紧从荷包里取出两颗糖,小心翼翼地伸过去。那马儿机灵得很,早就凑过头来,舌头一卷,将两颗糖卷了去,吧唧吧唧就吃了,又瞪大眼瞅着九娘。九娘被它舌头舔到手掌心,吓了一跳,看到它这个样子,忍不住大笑起来,摸摸它的鬃毛感叹道:“原来你也是个好吃鬼!”

    六娘也大笑起来:“可不就和你一样!也是个好吃鬼!”她将那个也字说得重重的。连陈太初都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四周围上来好些孩童,仰起头叫:“jiejie?jiejie——”

    四娘赶紧提起裙子,怕被他们不慎弄脏或抓破,一看陈太初笑眯眯的样子,又赶紧强忍着不适将手松了开来,捏着帕子浑身不自在。六娘笑着弯腰问起他们的名字来。九娘从荷包里又掏出几颗糖,蹲下身问:“你们叫我九娘就好,我这里有好吃的乳糖,谁喜欢吃糖?我们和小灰一起吃!”

    孩童们齐齐露出渴望的神色,却又转头望向魏氏,听着魏氏笑说:“每人只准吃一颗哦。”这才高兴地伸出小手:“我喜欢吃糖!”“我也喜欢!”

    九娘笑着给他们小手中一人放了一个:“来,一人一颗,小心这糖很调皮,会黏住你们的小牙齿,别担心,你们用舌头尖儿去顶一顶!糖就会掉出来,好吃极了!”

    陈太初将马儿牵到大槐树下系好缰绳,耳朵里听着和四年前几乎一模一样的话语,脸上泛起红来,更有些哭笑不得,九娘那时候是把自己这个一手就能抱起她的表哥当成幼童在哄的吗?

    孩子们将糖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小腮帮子鼓了起来,说着“谢谢九娘”,飞奔回南边的慈幼局去了。

    九娘又从荷包里取了一把,往自己嘴里也放了一颗,笑着将剩下几颗摊开来:“表叔母可吃糖?四姐六姐吃吗?”

    魏氏笑盈盈地取了一颗放入嘴中,一抿:“啊,是西川乳糖啊。好香。”

    四娘从来不爱吃糖,在魏氏面前也只能取了一个勉强放入口中。

    六娘也取了一颗笑着说:“我家阿妧就是贪吃。屋子里全是各种蜜饯糖果干果,小时候胖得可厉害了,三婶急得都只给她吃两顿饭。”

    魏氏哈哈笑起来:“能吃是福,我们进去吧。哦,对了,太初,你吃不吃糖?阿妧发糖呢。”

    九娘正要收回的手一停,随即大大方方地递到陈太初面前。

    陈太初垂目看了九娘一眼,修长的手指从她如玉的掌心拈起一颗糖,放入口中。想起她小时候直接将糖塞到自己口中的事,刚刚碰到她掌心的手指尖就麻了,耳朵根也有点发烫。

    九娘也想起幼时对陈太初说过刚才那番哄孩子的差不多的话,还曾经想用两块糖算两文钱,却被陈太初吃了糖,还没少算馄饨钱。不由得笑着将手里的糖放回荷包。

    魏氏笑着将她们几个带进福田院,哈,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小时候从来不爱吃糖啊。

    作者有话要说:  题外话:

    六十五章里牵涉到的一些地点解释一下:

    宁江州:古地名,现在的吉林扶余县。北宋期间,属于辽国东京道行政区域。辽国的行政区域名字听起来都很高大上:东京道、上京道......每一个各国并立的时代,都是很精彩的。宋、辽、西夏、金、大理、吐蕃,在那个时代都进行过多次的战争。参考书籍是谭其骧老师的。套装八册。

    秦凤路:北宋二十三路之一,如今的甘肃等地。兰州有不短的时间是属于西夏。西夏李元昊是个很厉害的家伙,其实西夏王族不姓李,姓拓跋。嗯嗯,拓跋是党项族贵族的姓氏,李元昊同学也是一战争狂人,小动作很多。秦凤路和永兴军路都和西夏接壤,是宋夏战争的主要战场。宋神宗的时候曾经五次伐夏,呵呵。花了好多好多钱啊。本文目前夏乾帝的原型就是李元昊的儿子,李谅祚。

    然后附带说一个大理。熟悉金庸的天使,都知道大理段氏。镇南王段正淳历史上真有其人,但并不是个花心大萝卜,爱一个睡一个就生下一个女儿。(泪目)在段家的大理王朝历史上,有位高升泰相国,自立为王了。中的鄯阐侯高升泰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中写的那样是个贤臣,而是一个权臣。“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见。高王爷临死前一看,段家还有势力,就让儿子把政权归还给段正淳。段正淳是个好皇帝,段正淳的儿子段和誉,就是里的段誉。也是个好皇帝。不过这两位段王爷历史上也真的都出家了。幸好段家没后人人告金庸诽谤罪。段正淳王爷有点冤枉。

    现在武侠的式微,也是潮流所趋。我很有武侠情结,发现不少老读者也有。这大概也是自己写陈青、赵栩、陈太初功夫好的原因吧。满足自己的各种小情结。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

    第67章

    九娘她们几个跟着魏氏先在慈幼局和福田院走了一圈。两处倒都没有被淹,院子里积水也少。六娘很是佩服:“表叔母此处真是想得周到!我们沿途过来,几乎没有不被淹的人家!”

    魏氏笑着摇头说:“你可夸错人了,想得周到的是你家三房的表舅母,昔日的王夫人。”

    九娘低下身子,查看当年沿着院墙为了排水特地挖出的深沟。魏氏告诉她们:“我们这两处,已经是东城地势最高地方。加上这个落水沟,是平常人家的两倍宽,秋冬天扫落叶虽然吃力一些,可遇到涝灾,才知道好处。你们看这里的院落,中间特地铺高了,四周低矮。就不容易被淹。”

    福田院后院里,一个大夫带着背着药箱的药僮从屋里走了出来,笑着和魏氏打招呼:“昨夜才在相国寺见到魏娘子,现在又见到了。辛苦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