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重回80之大时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2

分卷阅读242

    “沃森先生,这是我最近项目的实验资料,我希望您能花十分钟看一下。”

沃森挑了挑眉,“实验资料?这可是应该保密的东西,给我看没关系吗?”

“晚辈向前辈请教,会有什么问题吗?”李铮笑道。

沃森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接过李铮手中的资料,带上眼镜慢慢开始看起来。

这沓资料包括了李铮的思路及实验记录,李铮的思路比较跳跃,但是沃森却能非常轻松地跟上。

他越看,眼中的精光越盛,在1986年前,零散的基因工作已经展开,遗传学家们天天喊着基因是人类生命的本质,鉴定了基因便能了解疾病的本质和机理,是人类战胜疾病的根本途径。

但是如果借由基因来战胜疾病,效果又是如何。却没人说得出来,这也是为什么遗传学家们喊了那么久,但基因工程却迟迟没有正式启动的原因。

因为,没有人会投资一项看不到成果的项目。

而李铮的这份实验记录,虽然只是半成品,却让沃森明明白白地看到了基因组计划将带来的效果,具象化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方向。

他有把握,如果这份实验记录在手,他能说服那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医学研究院官员,让他们尽快推动项目实施。

“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年轻时候的我。”沃森目光灼灼地看向李铮,眼里流露出一种惺惺相惜来,他是天才,眼前这个年轻人也是。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有很多,但是如沃森一样二十五岁登顶到现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天才却很少。

而他有预感,眼前这位年轻的学者,和他是一类人。

“这是一份开创性的设想,它为我们攻克基因突变型疾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李,你很了不起”沃森摘下眼镜,由衷地说道。

“这项实验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四十,只要找到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对应的突变基因,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特定分子靶点,就能针对性杀死癌细胞,我理解得对不对?”沃森道。

“是的,沃森先生。要做到这一步,我们必须首先正确认识人体基因。所以我希望能加入人体基因组计划。”李铮桌子下的右手已经慢慢攥起,面上却还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

沃森莞尔,他总算明白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为何而来,原来实在这里等着他。

“因为杜伯克那个倡议?”沃森从桌子后走出来,“你是华国人?是了,听说你现在在华国一所大学教书,有兴趣来冷泉港吗?”沃森答非所问。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很伟大的项目,吉尔伯特和伯格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和他联系过了,他们很兴奋地阐述了他们对这个伟大计划的畅想,他们认为这将是一次载入人类历史的项目,意义绝对不会比登月计划和曼哈顿□□计划小,这将是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壮举。

伯格甚至激动地向他宣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将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人类将掌握这场生命战役的主动权,这次与疾病的斗争,人类终究获胜!”

沃森敏锐地认识到这将是一个伟大的项目,同时他也答应了吉尔伯特和伯格,让他们在冷泉港召开“人类基因组计划”专家会议。

但这只是他们三人在电话里商讨暂定的,就算是所谓专家组的名单都还没有定下呢,这位李铮李教授如何会知道?

沃森当然不会想到他眼前这位李教授,是一个来自三十年后的未来人,他只想到一种可能,这位在制药学上有着极高天赋的年轻学者,和他们一样对于这项计划有着极高的认同感,他们是同道中人。

科学家总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使他们对拥有同样理想的人抱有特殊的好感,当发现这个抱有同样理想的人已经走在了实践理想的道路上的时候,这种好感度就到达了巅峰。

沃森深深看了李铮一眼,随即伸出手道:“李铮先生,下个月,在冷泉港有一个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会议,我想您会有兴趣的。”

李铮闻言,全身一震,他强压住心头的狂喜,努力让自己保持面上的平静。

“我的荣幸。”李铮和沃森第二次握手,这一次两人都感受到了对方手中传来的力度。

有了沃森的承诺,李铮第二日就飞回了华京。

华清奖的设立仪式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赵德培和众人商议后决定,在华清奖设立仪式上公布第一届华清奖的获得者,并颁发奖杯奖金。

赵德培这几日的嘴巴就没有合拢过,华清的世界排名在一个星期前就出来了,第258位,比去年前进了整整47位,虽然他心里明白,这主要是科研成果那一项加分不少,也就是因为李铮的第九实验室的原因,但那又怎样,李铮是他们的合约制教授,人是他请的,谁叫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那时候不肯直接寄聘书。

“李铮啊,你总算回来了,过两日就是华清奖的设立仪式了。这是奖项项目书,你看看,有什么需要完善的。”赵德培看到李铮,就好像见到了许久不见的亲人,这目光温柔得简直能滴出水来。

李铮打了个哆嗦,他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接过赵德培手上的项目书,随手翻了两页,华清奖暂设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文学四个奖项,物理和化学奖的评选人随机从华科院、华清、燕大等知名院校抽选十二名骨干学者担任,生物医学则由在全国范围内随即抽选一百八十八名一线骨干医生,由他们投票选出。

至于文学奖的评选方式,众人争论许久,最终决定由燕大中文系主持,毕竟人文一系,燕大独领风sao,这是毋庸置疑的。

“还是全国范围的……”李铮轻叹一声,果然是他有些好高骛远了,现在的华清甚至现在的华国,还担不起一项国际性的奖项。

赵德培明白李铮的意思,他拍拍他的肩膀,“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总有一天,华清奖会走出华国,站到世界的舞台上。”

李铮合上项目书,笑着点了点头。

华清奖的设立仪式在一个星期后按时召开,召开地点是华国人民大会堂。

壮丽的江山社稷图,极富时代特色的红绒布椅子,宽阔的大会堂内身着黑西装白衬衣的服务生训练有素地倒水,台上华国国旗国徽熠熠生辉,李铮不是第一次来人民大会堂,但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的忐忑、第二次的紧张、第三次的愉悦、第四次的平静,还有这次的感慨。

他没有辜负他的重来一回。

这回华清奖的设立,华京方是十分看重的,不仅设立仪式的地点放在了人民大会堂,就连出席的嘉宾都是华国的副总理。

八十年代的人民大会堂可不是三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