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九州遍地开银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7

分卷阅读67

    没有用,只得如实答道。

    公孙瑜下意识地抓紧了杯子。

    “那时候顾淳还是太子,奉命去西戎谈判,”顾烨回忆道,“他不知道这是赵粲和西戎王帕夏设好的局,大军中了埋伏,江陵将军带着精锐杀出重围,想着至少把他安然无恙地送回去。后来将军殉职,跟着顾淳的人……都死在了路上,只有我一起来到了白城附近。”

    谢兰一惊——这段往事谁都没提过,百姓更是无从知晓。连她也以为是西戎不仁不义,赵粲为子复仇才掀起了当年的腥风血雨。

    顾烨接着说道:“但顾淳到了白城就病倒了,我们自小一起习武,他身子不弱,也不该是水土不服。就这么过了半年,我们偶然遇到了一个云游道士,他才说顾淳是中了一种罕见的毒,名为’千寒‘。中毒者不论此前有多高的武艺,内力都会一点点散去,畏寒畏阴,等到伤及心脉,便再无回天之力。那道士还奇道,中了千寒的人本活不过三日,顾淳竟然撑了半年。”

    “顾淳那时候才想起来,中埋伏的前一日,他是喝下了一杯茶水——那倒茶的人,是赵粲亲自派来的,说自己身不能至,总要派个放心的人来照拂一二。”

    “还有这种事……”谢兰喃喃道,“赵粲是怕临时有变……他还真是铁了心置太子于死地。”

    “赵粲是没想过顾淳能活下来……”顾烨苦笑道,“顾淳也没想过,自己会一辈子做一个书生。他不能运气发力,否则会加剧痛苦,后来慢慢不能再提剑、不能纵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这毒能解吗?”公孙瑜哑声打断。

    顾烨没回答——他自己也不知道。

    习武的人都知道,自己的一身本事,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年累月、日日夜夜积累起来的。他不敢去猜测顾淳初到白城的那一两年,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对家国的未来无可奈何的绝望。

    他看着顾淳亲自当了剑、买了笔。看着他一点点把自己满目疮痍的内心藏在坚硬的外壳下,埋葬了鲜衣怒马的过去。看着他……曾经多么崇敬父亲,却在余生里,除了抬出身份的时刻,都再不愿姓赵。

    作者有话要说:

    连上落水&其他小伏笔辽!顾淳好惨一崽崽……真的好惨……都不忍心写了……但高举HE大旗!!信我!

    然鹅他永远都不可能为了爱一个人放弃天下的,所以只好阿瑜来和他一起爱天下了。(这是什么CP=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绿满姑娘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3章 蓄力(修)

    顾淳再醒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天两夜。此时正是清晨,他揉了揉太阳xue,披上外衣,刚打算下床走走,便看见自己屋中服侍的小厮慌慌张张地行了礼,一溜烟地跑了出去,片刻后“咔哒咔哒”推来了轮椅,站在一旁等他坐上。

    他哭笑不得,又有些惆怅——自己弄这么一出,恐怕又让不少人担心了。

    没过一会儿,便有丫鬟送上了熬好的药。他早就习惯了这种常人难以接受的苦味,很快便喝了干净。等他把碗放到一边,刚接到消息的顾烨便匆匆赶至,看见顾淳还不愁喘气儿,心终于咽到了肚子里。

    顾淳一开口便是“昨日我错过了什么事”,顾烨觉得此人一点病患的自觉都没有,简直懒得理他,敷衍道:“一切如常,上月新选的官员按部就班开始干活了,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案子劳你大驾,闻堂将军的信到了,说泰州边界还算安稳,北边没有大动作……”

    顾淳倒是一句句认真听着,末了,反问道:“阿瑜呢?”

    “……在运河办那边,”顾烨觉得跟这人讲话着实心累,想问人家在哪儿直接问就行了,还拐弯抹角地把其他人都问候一遍,“好像是在谈事情。”

    张介等人此前勘测好了地形,绘出的图纸也有厚厚一沓,如今在北方暂时无从下手,可淮扬江到沧江一段也是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且淮扬江与沧江都有河段在淮州,可行性不必担心。

    国债发行有了眉目,便意味着资金压力减轻不少,公孙瑜便与张介迅速商谈了一番,觉得运河不可再拖——这主要是因为流民越来越多,再不妥善安置,恐怕会另生乱子。

    顾淳随意吃了点早饭,便踏入了运河办的小院子,还未向前走几步,就听到了公孙瑜的声音。

    “……按照预定的进度,淮沧河段大约一年便可完工,”公孙瑜道,“如此,淮州从南到北,通行时间可缩短数日,通商也会更为便利。”

    “沿岸城市定会日渐繁荣,粮食和军需物资转运也将受益,”一男声接道,“实为一举多得。”

    这男子话音沉稳,举手投足颇有气度。他正是乔家大公子、乔旬的兄长乔忻。乔忻本是一心追随父亲乔恒,想在诗文上有所建树,无奈这不是个适合吟风颂月的世道,满腹圣贤书的乔忻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到南方后,便决意从政,但还未定下方向。

    “运河办是张大人自邺都便开始着手规划的,”公孙瑜说,“总算是走上了正轨。”

    “阿瑜巾帼不让须眉,”乔忻赞道,他与公孙瑜在邺都便认识,又知道自己二弟对人家的意思,便直呼了名字,“多亏你各方奔走,才顺利发了国债,听闻’青龙‘一脉早有归附之意,如今也有了财力支持。在下一直崇敬匠人,青龙又对军备多有研究,有他们在,我军定会如虎添翼。”

    “分内之事,”公孙瑜笑了笑,“都是些商人的小聪明。”

    “商乃国本之一,”乔忻道,“尤其是当下这个局面,我朝若是想收复北方,自当立足江南优势。如此远见,怎会是小聪明呢?”

    “那乔兄……”公孙瑜突然看向他,认真道,“可愿凭此救国?”

    乔忻被问得突然一愣。站在门外的顾淳倒是笑起来,心道:“阿瑜这是挖人来了。”

    “一书鞭辟入里,”公孙瑜顺势拱手道,“对经济局势的见解令人叹服。我此前提出的’交子办‘,若能得乔兄相助……”

    乔忻也终于明白方才是被公孙瑜绕了进来,不禁笑了笑。他知道“交子办”的想法——公孙瑜提出以纸币“交子”作为流通货币,以朝廷信誉做担保,既节约铸钱费用,又便与流通。朝廷垄断铸币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赤字压力。只是想法虽好,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立法便是最要紧的一关。乔忻对历代货币发展了如指掌,对“交子办”而言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公孙瑜见乔忻有几分答应的意思,便把更具体的想法一一道来。二人相谈甚和,末了,公孙瑜换上了缓和却严肃的语气:“我不日便会启程去汝南州,这些事情交给旁人也的确不放心……”

    乔忻一句“所为何事”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