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九州遍地开银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9

分卷阅读39

    么可能在这担心暮云哥哥呢。”

    “说,”她把脚收回来,双肘交叠在胸前,打量着乔旬不怀好意的笑脸,“新门街铺子的情我还没还,但是别提太过分的要求啊。”

    “不过分不过分,”乔旬立马收起笑容,摆出了一本正经的脸色,“就是新门街有关的——阿瑜最近好吗?你转告她,铺子没关系,不要赔偿,我这儿还有一间空的可以留给她做生意,在西武街,她要是愿意,我今天就能陪她去……”

    顾淳本来已经走出一段距离了,他现在作为“杨岷”,也没法和箫薇打招呼,但听到“阿瑜”两个字顿时停步倒了回去。

    而箫薇越听越不对劲儿,听到“陪她去”的时候终于恍然大悟:“你要追阿瑜啊?”

    乔旬“嘿嘿”一笑:“对,这姑娘多好啊。”

    顾淳差点被一根木枝绊个大马趴。

    他定了定神,忍不住打量起这个“要追阿瑜”的人来。

    乔旬眼睛不大,却总是神采飞扬,不管在哪儿都给人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虽说顾淳自己也做得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却是一点点被磨出来的圆滑,并没有乔旬的天成与自然。他与顾淳差不多高,却少了些清瘦,莫名多了些灿烂。

    对,灿烂,这就是顾淳想到的词语,一个自由自在,却因底气十足而发出耀眼光芒的人——他突然发觉自己已经在处处和乔旬做比较了,连忙收起这不能与人言的小情绪,却还是忍不住有些气愤。

    乔家的背景顾淳清楚——乔恒是个彻彻底底的文人,一门心思做他的太学直讲。乔家大公子乔忻紧随其后,还因为新书收到了数不清的赞扬。乔老二乔旬则是觉得父亲和大哥已经挣足了面子,那里子只好交给自己了——他一扔书,潇洒地当了个生意人。

    然而在乔恒大骂乔旬不争气的时候,乔旬却是投什么赚什么,不出几年就当起了房东,小日子过得无比滋润。

    邺都世家不算太多,在一众追求功名、继承家业的人里,叛逆青年乔旬和叛逆少女箫薇自然而然成为了朋友。但箫薇完全没想到乔老二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自己闺蜜身上,她尬笑着问:“你认真的?”

    乔旬一拱手,恨不得在脸上写八个“真诚如我”。

    箫薇牙疼般地欲言又止,顿了一会儿,还是泼了他一盆凉水:“其实,阿瑜要嫁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俯仰对得起天地,心里装得下生民,天下文士,若能代代相继,盛世太平延续的希望便多了几分。”改自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情敌出现了,顾老师赶紧把阿瑜娶回家吧(请把乔老二留给我。

    第32章 拨款

    眼见着乌离去了别殿歇息,各官员也纷纷离开去忙自己手中的事情,赵明恺才不着痕迹地轻叹了一声,起身来到了自己的书房。书房还是赵粲的风格,算不上大,色调与布置却给人一种开阔与厚重的感觉。年轻的新帝屏退左右,正对着匾额上的“勤政亲贤”四个字出神。

    当皇帝可真是太苦了。自登基以来,睡到自然醒就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虽然小时候也因为皇子的身份被严格要求,赵明恺却没什么“以一人之力扛起天下”的负重感。毕竟当时的太子哥哥什么都好,而自己文不成武不就,只要追着他的背影,每天多往前走一点点,就能得到莫大的满足感了。而如今前路漫漫,在多方压力之下,赵明恺还品出了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寂寥。

    “寂寥”的皇帝逼着自己看了会儿折子,却没什么效率。他脑子里乱糟糟的,什么场景都往外冒,一会儿是乌离那双锐利的眼睛,一会儿是那名叫云舒的随从看不出意味的笑脸,一会儿又变成了赵粲的病容。有一瞬间,他还想到了多年前太子出征的画面,年纪尚小的自己攥着拳头,心底还涌起了“有朝一日,我当如他”这样豪情满满、又带着几分幼稚的念头。

    物是人非,却事事未休。除了西戎的一团麻需要他打理,朝中其他的事情也要费不少心思。半个时辰后,便有下人通报,邺都兰若寺的了俗大师按照约好的时间前来面见了。

    赵明恺连声有请,说罢又觉得自己表现的过于热情有失威仪,装模作样地咳了两声。

    论起对佛法的了解,赵明恺还算是有一段“家学”。

    赵粲在位的时候,就曾给予寺院优渥的发展条件。原因也很简单,“盛不信武将,乱不信文臣”是不少帝王的通病,文武双全还造反成功的赵粲更是深谙此道。因此,赵粲就把无处安放的信任给了这些“世外高人”。

    再者,佛教思想在战乱年代已经成为了百姓坚定的信仰之一,很多时候和尚说话比知识分子有用。建造寺院、佛像,也是顺应时势,有利于新朝代的精神统治。

    赵明恺自小便熟读佛经,算是小半个专家,本就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折服。而这些年来,兄长的离世、父母的渐行渐远、母亲手握大权所做的种种事情,让这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少年感到迷惘万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佛法也成为了他的精神避难所。赵明恺对寺院的支持、对僧人的尊重,比起赵粲只多不少。

    战时许多寺院收留灾民,为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少贡献。曾经的重臣公孙彦提过一个想法——按期给寺院拨款,以在饥荒之年赈济灾民。虽说公孙彦的名字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或是刻意避讳,赵明恺却对这位江南名士有着十二分的敬意。他了解自己的母亲杨月的谋划,但因这一点对公孙家的私心,也旁敲侧击为公孙瑜说过好话。

    赵明恺把“给寺院拨款”提上了日程,还找人多方询问,得知邺都有一所小寺院,院里有一位“了俗大师”在民间颇有名望,便不惜放下身价,差人请他入宫商讨,给之后出政策多些参考。

    了俗见到皇帝,自然是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再三推辞后才坐下。赵明恺简单地把想法叙述了一番,问道:“大师有何高见?”

    “不敢不敢,”了俗微微低头,“回陛下,普度众生乃是我等使命,即便没有拨款,若百姓有难,也自当倾尽全力救助。如果得到拨款,自然是件好事,邺都大部分寺院都会欣然接受,只是多了管制上的麻烦。陛下如此看重,我也不讲虚言——百人百样,也不是每个僧人都能两袖清风,怎么把这些钱用好,还需进一步思考对策。”

    赵明恺心里有些惊讶,想不到这位“了俗”的思想竟如此“入世”。二人深聊了一番,正事差不多讲完,还有些少年心性的赵明恺忍不住问了些题外话,从繁忙的政务中短暂抽离,好好和“高僧”交流了一场。

    而就在了俗忙着“渡”赵明恺的时候,一路气鼓鼓走到兰若寺来找他的顾淳恰好扑了个空。

    顾淳本想来告诉了俗,乌离的汉人随从“云舒”值得一查。但了俗既然不在,他也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