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唐探幽录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79

分卷阅读579

    烈刺痛感又扑面而来。

    阿弦浑身战栗。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小伙伴们~二更君伸出柔软的小爪子么么哒!(づ ̄3 ̄)づ╭?~

    海燕阿弦: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火孔雀敏之:不愧是我忠心耿耿的跟班,上吧小弦子!

    阿叔:==唉,忽然发现了楼上两位在某些方面的相同点……

    第224章 切肤之痛

    满眼的惊骇已经难以掩住, 阿弦死死地看着索元礼, 心底竟有千万个声音在厉声尖叫。

    终于她迈步往前, 想要冲过去。

    忽然身形一顿,却是阿弦的手臂被旁边狄仁杰紧紧抓住。

    仓促中阿弦回头看向狄仁杰,便是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

    那边儿索元礼眼中透出几许疑惑之色, 目光却又从阿弦身上看向旁边的狄仁杰身上。

    当见到狄仁杰的时候, 索元礼不以为意笑了笑, 仍是转身去了。

    等阿弦重新寻找索元礼的时候,那连人带马早自前方经过。

    阿弦满心想追, 狄仁杰微微用力, 拦阻道:“十八弟。”虽不知阿弦为什么举止略显怪异, 但狄仁杰本能地嗅到不对, “且稍安勿躁,到底出了何事?”

    脚下顿住,阿弦皱眉:“狄大人为何拦着我?”

    对上她含怒带恨的眼神, 狄仁杰缓缓道:“你须知道, 这索元礼虽是胡人, 但性情残忍阴狠,又是梁侯身边极得力的人……我虽不知你跟他有何过节,可当街冲突绝非良策。十八弟须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道理。”

    狄仁杰的话当然极有道理。

    可是在认出索元礼之后,阿弦的眼前,却总是闪现曾经在桐县所见、崔晔于大漠之中踯躅独行,绝境半死的情形, 以及敏之在韶州之外,火物**的场景。

    狄仁杰察觉她脸如雪色,且竟在微微颤抖,越发惊疑:“十八弟,你还好么?”

    阿弦呼吸困难,往旁边退出一步,身子靠着墙才勉强站住:“我很好。”

    她很好,不好的……是跟她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两个人。

    因为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而无法忍受,就像是心在冰火之间炙烤煎熬。

    切肤之痛。

    ***

    狄仁杰等她稍微平复了些许,才小心挽着她的手臂,温声劝道:“你的脸色很不好,这里距离大理寺近些,不如去歇息片刻再回户部。”

    阿弦振作精神:“不必了,我是奉命出来找人的,不能撇下不归,改日再去大理寺拜会就是了。”

    狄仁杰打量她片刻,颔首道:“那好,请十八弟务必保重身体,另外……若你心里为难之事果然跟索元礼有关,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记不可冲动,不然恐怕反而身受其害。”

    心头沉痛,阿弦苦笑:“我明白了,多谢狄大人。”

    两人就此告别,目送阿弦打马而去,狄仁杰心头一动。

    他本要跟她说一件事,然而见阿弦神不守舍,自不是说话的时候,才未曾开口。

    狄仁杰想同阿弦说的,却是宛州客栈大火的那件案子。

    ——这案子虽是狄仁杰接手,但因案发突然,行凶者又是专业高手,因此现场除了几具烧得面目全非的尸首外,连客栈的种种账簿、财物等都烧得一干二净,几乎无迹可寻。

    在查明其中两具并非是林侍郎跟阿弦后,复严查客栈上下人等,以及近来在宛州城内外出没的可疑之人,却一无所获。

    本来线索就此断绝,无处可查。

    寻觅无着落之时,狄仁杰记起在之前领命离京之前,却蒙武后亲自召见,同他说的一番话。

    当时在大明宫中,武后问他:“据狄大人之见,宛州客栈这一把火,是天灾,还是**?”

    狄仁杰道:“以臣愚见,若是天灾,不至于令黜陟使一团之人全部覆灭。”

    武后露出赞赏的笑容:“那你觉着,这一把火是谁人所放?”

    狄仁杰不答。

    武后摆摆手:“不必有所忌惮,畅所欲言就是。”

    狄仁杰方道:“按理说,嫌疑最大的应该就是钦差使团此行的目的之人,首当其冲是括州刺史张勱,虽然说张勱未必没有这个能耐千里纵火,但臣觉着,他不至于画蛇添足至此,毕竟先前朝中曾也派过人前往,如此大张旗鼓全军覆灭于半道的从未有其他,且张勱也应该明白,使团出事他必是头号嫌疑之人,他更该清楚,若行此举必会惹朝廷震怒,越发引火烧身。”

    武后玩味般问道:“那若不是张勱,又是何人?”

    狄仁杰疑惑摇头:“臣驽钝,实在不知。臣想不出来世间还会有什么人敢如此大张旗鼓地行事……竟似浑然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竟像是……故意要给二圣一个下马威一样。”

    “你说的对极了,如今岂不正是有人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个下马威,也正是他们能做出来的。”武后淡淡地说。

    狄仁杰一震:“娘娘指的是……”

    武后的回答只有三个字。

    “不系舟。”

    只三个字,却振聋发聩,让狄仁杰心中警悚。

    毕竟是法曹班的能吏,对于不系舟的隐秘,狄仁杰也并不陌生。

    但也正是因武后这一句,侧面提醒了他。

    ——不系舟之人,遍布天下,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无处不在。

    想到这一节,在宛州大火案几乎陷入困境的时候,狄仁杰越发自警,细致入微,一毫的异样也不肯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他核对客栈人事之时,给他发现了一丝本不易被人察觉的异常之处。

    这客栈在本地数十年,也算是一家老店,规模且不小,从客栈老板到账房,厨房,采买,杂役等等人手,常用的一共有四十六人。

    当夜大火之时,本有二十三人当值,其中不幸身死的有四人,这些伙计之流因都在底楼,察觉火起跑的快些,才逃出生天。

    狄仁杰将整个店铺的这些人员一一排查,详细审问,并没什么异样。

    ——除了在当夜的轮值之中,本有一名后厨打杂是当值的,却在前一日告了假,是以那夜他竟没有在店中,恰恰避开了这场杀戮之火。

    狄仁杰命人极快将此人带来,这小伙计眼神闪烁,起初支支唔唔地并不肯说,奈何狄仁杰乃是个最经验丰富的刑官,一旦窥知异常,绝无放过的道理。

    小伙计哪能扛得住他的审讯,很快吐露了实情。

    原来宛州本地,城郊十四里地,有一个庄子,庄主姓窦,平日最爱舞枪弄棒,手下养了二三十个乡勇,时常演练。

    这小伙计因是窦庄旁边村子里的人,平日也很倾慕这些侠士等的豪迈,故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