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农妇山泉有点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1

分卷阅读151

    字吧。”周敏合上面前的书,本来想把自己写的这张揉掉,又有些舍不得, 只能提笔将写过的部分抹去, “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平时根本没时间也想不起来练这个。

    送过来的书内容很杂,周敏记得之前搬下来的时候看到过有临写的名人碑帖, 当下翻了出来。

    所以这天下午,齐老三难得过来小楼一趟,便见宽大的书桌旁边,两人相对而坐,悬腕提笔,正在认认真真的临字。他在窗外静静的站了一刻,没有打扰两人,转身走了。

    回去的路上,他想起之前提议允许外村人到万山村周边开荒种地的事。

    其实一开始,这个提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否定。一个村落的形成,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然后就会趋于稳定,之后便不怎么会接纳外人了。万山村现在就是这样,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关系网,要接纳新的人过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其中的利益纠葛和关系错杂,一时很难理清楚,而且还不能保证其中没有心怀叵测之人。

    但是九叔公一席话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都说十年生聚,这聚的是人气。没有人,再好的东西放在那里也没用。但接纳了这些人,万山村就会逐渐扩大,以后变成城邑,改叫万山镇也不是难事。从前咱们是穷乡僻壤,就算有心想让儿女上进也没有门路,但如今手里宽裕了,谁不愿意让孩子们有个更好的门路?等过几年村里的人越来越多,出几个好苗子,大家出资建一座学堂,延请先生过来开馆授学,子孙辈就不需要像咱们一样地里刨食了。”

    到这个时候,这已经不是他们一家一姓的事了。不管想做什么事情,只靠万山村这几十户人家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有人想打什么坏主意,也等于是站在了这些人的对立面。

    齐老三自己念过书,最后没有继续下去,不是天赋不够,只因家里供养不起。

    石头年纪大了些,现在才开始读书,最后估计成就有限。但再下一代,想来就不会是这样的光景了。

    齐老三绕着齐家山转了一圈,然后心满意足的背着手回家去了。才一进门,安氏就往他身后看,“不是说去叫敏敏和石头过来吃饭吗?人呢?”

    “啊……”齐老三一愣,才想起自己过去小楼的目的。当时那幅场景对他的触动实在不小,所以竟把自己要说的话给忘记了。他连忙遮掩道,“我看天色还早,让他们再写一会儿,天黑了自然就过来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周敏和石头都没怎么出过门。

    本来也是大冬天,没什么事要忙活,周敏的小楼这边平常就没人来往,这会儿就更是一片寂静,只有偶尔风刮过这座山时发出零星的声响,还有炭盆里火星炸开的“噼啵”声,以及书写时纸与笔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宁静得仿佛全世界只剩下了眼前这一幕场景。

    书房的空间留得本来也不大,放上书架桌椅和沙发之后,剩下的空间就更狭小了。炭盆一烧,屋子里很快就能暖起来。虽然手指长时间握笔还是会有些僵硬,但影响不大。真正能够让两人分心的是……

    “石头,你看看炭盆里的土豆是不是要烧糊了?”周敏鼻子用力嗅了嗅,手上的动作不停,只用脚尖踢了踢石头的小腿,头也不抬的道。

    石头只能搁下笔,蹲下去将炭盆边缘一整圈的土豆一个个翻出来看过了,选出其中已经烧熟的递给周敏,“这个烧好了,休息一下,吃完了再继续吧。”

    周敏欣然答应,扔下笔剥土豆皮去了。

    炭盆不大,仅能埋下六七个土豆,等周敏跟石头分吃完了,洗过手回来,看着今天完成的部分,她又会忍不住哀叹,“怎么才抄了这么一点?”

    两人练了几天的基本笔画和“永”字,确定写出来的字勉强可以入眼之后,便索性将抄书当成练字,直接开工了。只不过周围的干扰因素实在是太多,所以进展十分缓慢。

    周敏发现,自己穿越过来之后就已经消失无踪的拖延症,不知不觉又回到了身上。

    按理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她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时间都用来抄书,效率应该很高。但事实是,冬天天时短,早上总要到当地时间寅时初,也就是七点左右才会天亮。晚上则五点,也就是申时初之后天色就已经很暗了.

    手里有些余钱,万山村如今偶尔也能在晚上点松节油的灯或者蜡烛照明了。但这些东西贵不说,照明效果也很有限,对眼睛不好。周敏已经脱离学生时代很多年,抄个书也完全没必要点灯熬油。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中间十个小时的时间。早上起床洗漱吃早餐,磨蹭一下用去一个小时,中午吃饭休息以及处理杂事算是两个小时。按理说她应该还剩下七个小时的时间,绰绰有余。

    但现实情况是,抄书手腕很容易酸痛而且因为是不带句读的手写本,有些地方字迹比较模糊,还有些地方语义难以确定,当然更重要的是某些繁体字比划实在太多周敏写起来费劲……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降低了抄书的效率,经常需要停下来休息和比对讨论,速度自然就慢下来了。

    不过最大的原因是,周敏从前上班时养成的习惯,在办公桌上准备一些小零食,没灵感的时候就来一份。现在住在家里,她更不会委屈自己的嘴,所以什么烤土豆炒栗子已经是小儿科了,周敏发挥自己的经验和创意,每天都有不同的新花样。

    她自制过爆米花,差点儿将一个铝锅给直接烧坏,不过炸出来的玉米花味道的确很不错,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称赞。最后周敏将这个创意卖给了小铁匠,代价是对方免费替她打一个专门用来炒爆米花的锅。相信要不了多久,这种新食物就会走入万千百姓家,为玉米热再添砖加瓦。

    甚至腊月里家里杀了年猪之后,她还组织了一场露天的BBQ,体验了一把围炉赏雪的意境,虽然中途因为天气太冷,不得不将烤炉搬回了正房那边,以至于屋子里的烤rou味好几天都没有散,让石头打趣说是“余味绕梁,三日不散”。

    总而言之,勤奋的人都是相似的,摸鱼的人各有各的理由,在周敏这个表率的带动下,抄书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也就不奇怪了。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这一天,早上吃过饭,见周敏还要往小楼那边去,齐老三不由问,“敏敏,今天还要抄书吗?难得过年,休息几日吧。那么些书,也不知抄到什么时候,慢慢来就是。”

    “没什么,对我来说抄书就是休息了。”周敏道。

    这倒是,对周敏来说,从前生活在现代的时候,虽然也花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在读书上,但实际上,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运用在传统文学上的时间自然有限,除了课本上选的那些内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