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6

分卷阅读196

    子笔一起从抽屉里拿出来,叫李振华自己照着样子写介绍信。

    李振华按照“样子”写了一张,当然字迹比样子好看,格式更规范。

    马永福从裤腰上把公章拿出来敲的时候就问他:“字写的这样好,是初中毕业生?”

    李振华笑一笑,回答:“大学快毕业了。”

    “大学生!你大学都学什么?”马永福很好奇,都顾不上把公章揣回裤腰里。

    “电机,就是学习设计制造发电的机器。”李振华的态度非常诚恳,县官不如现管啊,生产队的队长和支书都是很大的官好不好,绝对不能得罪。

    马永福没听懂,他知道大学生很厉害就够了。现在扫盲是政治任务,可是去公社上扫盲班来去几十里地,现在村子里有了文化人还是大学生,他就动起脑筋,说:“公社里教扫盲班的陈老师也只有初中毕业,你是大学生,教书肯定行的吧?”

    李振华反应很快,立即想到让mama当老师脱离农业劳动,说:“我没教过书,不过我mama是师范毕业生还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我妈肯定可以的。”

    教了二十多年书的师范生,就算是个女同志那也很厉害了。马永福就说:“曹同志教女社员和小孩,你来教男社员,行不行?”

    “我爱人肯定可以的,这孩子让他试试,要是不行村里再找吧。”李大海就怕儿子又要把教书的好工作推给他干,赶紧给孩子做决定。

    李振华确实想推给父亲的,不过父亲替他答应了他也不争,点点头,“我试试。”

    “那就说好了,我们这两天把队部收拾收拾,再做一块黑板,你们也正好去买粮食。我们两边都收拾好就上课。”

    李振华立即开始考虑教材问题:“那扫盲班用的课本是去公社领,还是自己编?”

    “去公社领。”马永福总算把公章揣回裤腰里去了,“不过公社没有多的粉笔,你们进城的时候看能不能买到,要是能买到就买两盒。”

    李振华点点头。

    李大海又问:“村里有没有人会打井?”

    马永福摇头,“打井又不难,难的是打能出水的井。打井不出水,粮食和钱就冤枉花掉了,你们挑水不方便就省着点用水,不要想那些!”

    既然支书不支持,他们家想打井肯定不会有人愿意过来帮忙,那就没必要再问公社和县里有没有人会打井的话。李大海再散了一圈烟,和李振华回家了。

    曹月英离开教师的工作岗位已经有好几年,当不成老师能当扫盲班的老师她也很开心。不过已经见识过洗衣机和烘干机的便利,她更关心挖井的问题。

    李大海说:“支书那意思打井很难出水,我们要打井估计也不会喊到人来帮忙,就是家里人试着在院子里挖一挖吧,挖得出来就是水井,挖不出来当地窖用!”

    爸爸真是很乐观的,李惜文笑死了,“我听爸爸的。”

    马永福也没有说扫盲班哪一天正式上课,那么曹月英和李振华就不好一起去进城,只能李大海和李惜文去。

    按照马永福的指点,李大海带着李惜文四点多起来步行,走了二十多里路到公社,搭公社唯一一趟去县里的大车。

    到公社天才大亮,大车就停在供销社门口。李大海仍然拿“劳动”烟开道,赶车的老头和两个要进城进货的供销社职工接到烟都很高兴,就算知道李大海是下放来参加劳动的干部,也和李大海聊的很热闹。

    和顺县通公路不通火车,交通相对来说没那么方便,县城很小横竖十几条街,都没有百货大楼,供销社的隔壁是五交化商店,再隔壁就是粮站和副食品商店,这个地方就是全县最繁华的商圈了,连个两层楼都没有,就是高大一点的土坯房。

    大部分商品当然必须有票。不过李惜文去逛街主要是看有哪些东西卖,有没有票无所谓。李大海先找粮站的人问过,有全国粮票可以买到粮食,不过细粮没有了,只能多换一些粗粮。李大海确定能换到粮食就不担心了,喊女儿先去邮局寄信再逛供销社和五交化。

    这几个地方逛完都没用半个小时,离下午两点钟回公社的时间还早,父女俩啃着窝窝头当午饭,溜达着往河边去。

    李大海现在已经把“虫洞”啦“穿越”啦,视频里的各种东西沉淀的差不多了,智商已经回归正常水平,大中午的河滩上又空旷又冷没有第三个人,他就问:“小妹你到底装了多少东西?”

    “家里所有的东西,主要是衣服家具什么的、家用电器和藏书。一两百人能吃一年的粮食和日用品。一些户外设备,就是我们一家人出门到野外玩,需要的帐篷,睡袋什么的。再就是几辆车,柴油发电机和柴油。”李惜文没提宁东的东西和她的大小理想,一来这是宁东的**,二来她自己的事交待了估计要挨打,她不敢说。

    李大海听说有一两百人吃一年的粮食,就觉得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到他了,他轻松的说:“那你装了那么多的东西,还能装水吗?”

    “能的。大盆和水桶是可以叠着放的,数量不少。只要我把手伸到水面以下,我就能把水直接送进盆里。”李惜文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蹲下来,把手伸进冰冷的河水里。冬天河水的水位本来就低,再加上干旱,突然少了十几立方的水很明显。

    李惜文的精神力在空间把装满水的容器叠起来放也需要时间,而且她还把几十个水桶洗了几遍把脏水倒出来。最后她把能装满的澡盆和水桶都装满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李大海啃着窝头,看女儿安静的坐在石头上啃窝头,额头却渗出细小的汗珠,非常心疼,下定决心回家就打井!

    再回县城李大海去粮站买了五十斤的玉米面和八十斤的荞麦面。李惜文去买了两盒粉笔和一大包火柴几斤盐。粗瓷大碗不要票,她也买了十二只。

    回家的路很漫长,因为公社里有个干部家在梨树村,正好和他们同路走。路上一直有人,李惜文不好做手脚,李大海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走的比较慢。

    公社干部估计身体不大好,走路气喘吁吁的也不快。

    李大海居然也能和人家聊得起来,一路还聊的挺开心的。不过到家他老人家就不行了,担子一扔趴到炕上喊腰酸背痛,要曹月英给他揉一揉。

    曹月英一边说懒得理你,一边还是给他揉肩膀去了。李惜文默默的洗手,接过mama留下的面粉继续捏窝窝头。

    李振华把粮食袋口撑开就有一股很大的霉味散出来。他抓出一把玉米面看看,不只发霉,里面还有玉米叶子和棒子碎呢。

    荞麦面没有霉,不过里面掺的壳什么的也不少。李惜文过来看一眼,开心的说:“我只是听讲过荞麦壳枕头,这么多的壳可以做一个枕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