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媵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7

分卷阅读287

    。

    为了万无一失,苏海把大同近八成兵力留了下,继续戒备。只带了两成兵力,及太原分派出来的援兵,远赴宣府支援。

    刚开始形势还不错,有了援兵,宣府驻军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隙。双方汇合后,又反攻开始收复被攻陷的失地,可苏海却在青边镇遭遇敌人陷阱后失踪了。

    同时失踪的还有傅磬。

    如今两人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军中却已开始流传苏海已叛国的消息,为了这件事,大同的人和宣府的人打了数架,差点引起军中哗变。

    为此,宣府总兵施淄只能遣离大同兵,仅留下孟庆荣和宋明带了不足五百人留在此地。

    想到这里孟庆荣收起愁容,转为一脸冷肃。

    不管如何,他是一定要找到总戎的,且剩下的人绝不能再生乱了。

    第176章

    京中, 永顺伯府。

    姚金枝气呼呼地坐在椅子上, 骂道“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我儿怎么可能投向那些个什么人!”

    “娘, 是鞑靼人。”边上的苏海道。

    “我管他是什么大大人,还是小小人,总而言之我儿苏海不会叛国。”

    若说伤心难过, 自然是伤心难过的, 当时苏海失踪的消息传回来后,姚金枝当场就晕了过去。

    哭了整整两日,提起这事就哭, 可还没来得及伤心过头,外面就有流言说苏总兵叛国了,也因此张家冲和葛岭才会失守。

    这下可把姚金枝给点爆了, 也不哭了,更不伤心了, 最近这些日子没少因为此事和外面人吵架。

    弄得京里有些人家家中办事都不敢请永顺伯府了, 生怕永顺伯夫人又去砸场。可就这么闹腾多了,流言非但没有止住, 反而愈演愈烈,姚金枝的小题大做未曾没有虚张声势的意味。

    所以苏家人最近都焦头烂额的,也蔫头耷脑, 提不起来精神。

    不光姚金枝一人,苏家乃至苏大田在外面也遭受了冷遇,妇人们也就罢, 对时局的洞悉反应都不如男人,以前苏家男人走在外面,都是人人追捧的对象,现在则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对象。

    哪怕避不开,也不敢与之交谈过多,都是敷衍了事哈哈两句,就赶紧走人了。

    所以哪怕苏家人再迟钝,也意识到情况渐渐不容乐观。

    “伯爷、夫人,不好了,不好了。”

    “什么不好了?会不会说话?”姚金枝怒道。

    来报信的下人忙扇了自己一个嘴巴,又道“都是小的太心急了,才会说错了话。是翠花胡同的毛家人来了,好像是、好像是……”

    “好像是什么?说话怎么吞吞吐吐的?”

    “毛家人好像是来退亲的,小的看他们抬了很多箱子,好像是当初府里抬到毛家去的聘礼。”

    “什么?!”

    姚金枝绷着一张脸,看着毛太太。

    苗翠香还在那里跟毛太太缠磨,问她怎么好好的要退亲,两个孩子的婚礼差点都办了,要不是边关有战事,形势不太好,你想想大家都在关心边关战事,你们两家敲锣打鼓的办喜事,这不是找着触霉头吗。

    哪怕是为了皇贵妃的名声,所以两家就把婚事推迟了,万万没想到现在竟然成了这样。

    毛太太一直支支吾吾没有正面回答,可苗翠香就是这种性格,打破砂锅问到底,眼见苗翠香对毛家的下人说,让他们把东西抬回去,事情弄错了,毛家没想退亲,毛太太终于忍不住了。

    “苏家的门第本就比我们家高,当时结亲时,我们家就觉得有些不安心,后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我们家想了想,还是不该攀附这么高的门第,也免得咱家姑娘受不住这福气。这不我家老爷就说了,不如还是把婚事退了吧,你们家是男方,也不会吃亏,聘礼我也都抬来了,一文不少,你们派个人清点下,咱就回了。”

    “什么门第高,门第低的,我们家不嫌弃毛家的门第低。”苗翠香忙道。

    要不姚金枝说苗翠香不识眼色呢,毛太太明显就说的场面话,是为了退亲,却又不想把苏家得罪狠了才会这么说。

    姚金枝就在边上冷眼看着,看着苗翠香缠磨毛太太。

    毛太太终于被缠磨得快崩溃了,道“现在外头人人都说苏海叛国了,我们家小门小户的,不想为了结个亲就给家里惹来祸事,您家海涵了。”

    说完,她拿帕子掩着脸对下人们道“走了走了,都杵在这儿做甚!”

    一行人仿佛背后有鬼追似的,匆匆走了。

    堂中一片寂静,下人们都不敢吱声。

    苗翠香看了看婆婆,又看了看公公。

    苏大田叹了口气,姚金枝绷着脸道“退亲了就退亲了吧,好女不愁嫁,好儿不愁娶,都散了,好好干你们的活儿。”后面这句是对下人们说的。

    一众下人忙都散了。

    “娘。”苗翠香一跺脚,捂着脸哭道“我真丢人啊!”

    “你还知道你丢人?没了张屠户难道还要吃带毛的猪不成?!”姚金枝骂道,腰杆挺得很直。

    可之后局势依旧不见好,永宁镇的失守,彻底将失踪的苏海再度推到风头浪尖之上。

    无他,永宁镇之前是苏海来到宣化后收复的,此地易守难攻,当初会失守是宣府没有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被收复回来后,就对整个防御布局进行了整顿和更变,如果不是熟悉具体情况的,敌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攻下永宁,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出了内jian。

    而那个内jian就是已经失踪的苏海。

    永宁这场突袭致使大周伤亡惨重,大周的军队多是依仗城池、堡垒、边壕、塞垣等军事工程和敌军对垒,偶有遭遇战也都是速战速决,毕竟他们经营边关多年,在此地早已建造了无数可以抵御的防御措施。

    五里一边壕,十里一堡,五十里一营寨,他们随时都可以退守下一道防御线,对敌人进行收割,没必要造成己方太大的伤亡。

    这也是几处边关重镇守卫边关久了,都有的通病。

    他们极少愿意越过边关,去关外打击敌人,气候环境是一个问题,漫无边际的广阔场地也是一个问题,这些游牧民族就像边关外的野草,是怎么也打不干净打不完的。

    被打狠了,他们就退守草原深处,总不能一直追下去,可等他们缓过劲儿来,他们又来了。

    历代都有不少边关守将不忿这些人的作战之风,也曾深入过。

    可事实证明拉锯太长的补给线,足以让任何人头大。而不熟悉地形加上关外的恶劣天气,很可能就是全部沦陷的下场。

    谁经得起这么大的伤亡?消息若是传回朝廷,不管怎么解释,都是一个兵败的结论。文官有百言不如一默的规则,武将也有无过就是功的约定俗成。

    所以久而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