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长公主不想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2

分卷阅读232

    他用力按着贺卿的肩膀,“阿卿,过犹不及。你说你想要尊重,我给你。可是你心里,尊重过我吗?”

    贺卿身体微微一颤,脸色“唰”的一下白了。

    顾铮原本就没硬起来的心肠就彻底软了,忍不住叹气,“我不是想苛责你。在我心里,世上再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我更知道,无论什么样的风雨,你都能一个人顶过去。可是阿卿,我会心疼的。”

    他抬手擦去贺卿脸上的眼泪,“我之前说话重了,阿卿莫要怪我。实在是见你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我心里……”

    “我懂。”贺卿止住了他后面的话,她的脸色仍是苍白的,但眉头却已经舒展开来,“要多谢玉声的提醒,否则我差点就变成了我最讨厌的那种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子,替你做决定。这件事是我的错,往后不会了。”

    “说开了就好了。”顾铮也松了一口气,拉着贺卿走回去坐下,“小心地上的碎片。”

    据说爱侣之间,小小的争执过后,感情反而会变得浓烈。贺卿不知道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但她跟顾铮之间,好像的确是这样。或许也不是因为发生了争执,而是因为在争执之中,彼此说出了平时不会说的话,解开了一些心结,于是两颗心越发的贴近,感情自然就亲密了。

    顾铮也对她的打算表示了了解,“你不想要孩子,那就不要。”

    本来顾铮自己对传宗接代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只是跟贺卿在一起,难免就会想要有个流着两人血脉的孩子。但贺卿的考虑显然更加周全,顾铮相信她做出这个决定,心痛绝不会弱于自己。毕竟她要舍弃的,是自己作为母亲孕育孩子的能力。

    而且,其实一旦心平气和地想一想,顾铮便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这个时代,女性生产,便是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能不能母子平安,全靠老天爷的垂帘。即使宫中有妇人科的圣手,生产也仍旧是一大难关。而且孩子生下来,是否能养活,又是另一项考验。

    与其到时候为了这些事情而痛苦,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将之杜绝。

    不要孩子,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在他们之间,又可以兼顾贺卿之前所说的那些原因。

    但不论如何,吃药这种想法,却是必须要打消的。用工具,无非是他到时候多忍耐一刻罢了,服药却可能会伤了身子。

    听顾铮说已经叫人去寻人制作避孕所用的套子,贺卿不由目瞪口呆。

    她的记忆里,对“古代”的印象各种各样,但几乎都是来自各种言情。而言情里,女主基本上都很能生,双胞胎三胞胎乃至四胞胎说生就生,从未担心过生产难关,多子多福乃是她们立足男主后院的资本之一,自然不存在避孕这种说法,所以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工具。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古代女子,她的见识又实在太少,根本不可能听说这种东西。

    导致她竟半点这方面的概念都没有,只知道这个时代没有橡胶,根本不可能做出避孕套,因此才打算直接喝药以绝后患。

    早知道这样,她又何必折腾这么一场,还跟顾铮吵了一架?

    心情忽然有点沧桑的贺卿摆摆手,摆出了一张看淡世事的脸,“那就由玉声来安排吧。”

    但真正进入了这个领域之后,何止是贺卿,就连顾铮也有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感觉。即使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用来制作安全套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有各种动物的肠子,皮革,鱼鳔乃至特制的丝绸麻布……应有尽有,叫人大开眼界。

    国人在阴阳之道上颇有钻研,这种私人物品的发展也颇为可观,经过许多改造,使用起来也不像是想象中那样麻烦。这东西不但有收口确保不会脱落的地方,还能用特制的溶液清晰浸泡,到时候直接拿出来就可以使用,完全不会出现好不容易弄好了已经兴致全无的情况。

    于是这对秘密夫妻便开始了隔三差五便钻研这些私人用品使用方法的日子,可谓是逍遥自在,快意非常。

    ……

    时光如水,转眼便过了数月。

    从八月开始,各地便陆续开始了秋收的工作,辛劳一年,成果如何,就看这一遭了。而从各地传回来的数据来看,情况也的确很好,所以这一阵子,朝中官员们脸上都带着舒展的笑意。

    不过贺卿更在意的,还是两处。

    一是荆湖一带开荒的成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则是沿海一带种植的红薯收成,是否足够解决今年的粮食缺口。

    先收到的是红薯丰收的消息。

    虽然种植的过程中就屡屡有奏报,确保这些红薯种下之后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但有时候藤蔓长得好,不代表底下的块茎也长得好。所以丰收的消息一送来,贺卿便高兴得有些坐不住。

    朝臣们也都兴奋得很,“亩产比殿下原本预期的千斤更高些,估计有一千二三百斤!而且这只是沙地!”

    沙地上,其他东西基本上种上去基本没什么收成,不过聊胜于无。现在用来种植红薯,产量比其他作物更高,怎能不叫人高兴?这东西不挑地方,若是能够推广至北方众多苦寒之地,便能基本上解决粮食的难题。

    只此一样,船队出海就完全值得了。

    随奏报送来的还有一千斤红薯,是进献给宫里的。这东西直接吃也不错,但久了胀气伤胃,不能长时间作为主食。要让百姓们吃得好,须得经过加工。贺卿便吩咐下去,让人制成红薯粉。

    具体应该怎么做,贺卿其实也不甚清楚,但无非是先制成淀粉,再用淀粉制成柔软的粉团,漏丝成条状晒干。至于中间还有哪些细节工艺,完全可以交给专业人士去cao心。

    这种工艺难度不大,不过是费时费力。贺卿吩咐了一句,旬日之后,晒好的粉丝就被送到她面前了。

    有了新东西,贺卿自然是要按照惯例宴请百官的。

    这种在后世只能充作快餐的食物,在大楚朝却是先登上了大雅之堂。大殿之中,众人一人面前一碗汤粉,除了贺卿之外,竟也没有人觉得不合时宜,即使这东西的确不怎么适合在宴会上食用。

    高汤打底,白色半透明的粉丝飘在汤里,加上菜码和调料,显得十分丰富。虽然贺卿有些遗憾这里还没有辣椒,少了一味调味料,但事实上,这也丝毫无损于粉丝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