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长公主不想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13

分卷阅读213

    中国。以免我大楚百姓受其诱惑,转而信仰他们的神灵。”

    “哦?”贺卿道,“我倒觉得可以让传教士在国内传教。只要我们表现得尊重对方的信仰,想来也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友谊,这对两国邦交而言,并不是坏事。”

    “而且,顾先生之前既然提到教宗对那片大陆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能施加影响,就更该明白,一旦我们与教廷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也就可以间接与所有国家都建立邦交和贸易往来,岂不是事半功倍?比之一个一个国家派遣使团去拜访结交,自然省事许多。”

    “话虽如此,可是我大楚自有神灵信仰存在,岂可让外班之神混入其中?”顾铮反对,“虽然这是西方国家所信仰的神灵,想来也是正统神灵,不是那等邪神可比,但正因如此,才更叫人担忧。一旦信徒太多,则不但会对传统信仰造成冲击,甚至对朝廷也会有影响,另其生出异心。”

    到底顾虑到身份不同,顾铮这番话已经说得很客气了。历朝历代,举义旗造反的人都不少,其中大部分都会伪造出一个所谓神明来,作为他们的旗帜,打着下降救世的名头,俨然也是正义之师。

    那教廷既然掌控着那片大陆上的所有国家,而且并不似道家那般离世出尘,必然野心巨大。就是想借助传教的方式,将大楚纳入他们的统治范围之内,也不奇怪。

    须知大楚虽然有神明传说,皇帝也自称天子,但天神却是管不到皇帝头上来的,在这人间帝王最大,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一旦被教廷掌控,就连君主的废立,也要由对方来做主了。

    “我看是顾先生忧虑太过。”贺卿道,“我大楚百姓自有自身的信仰,又岂会如此轻易改信?何况就算百姓改信他们的神灵,既然入了我大楚,自然是入乡随俗。”

    “昔年佛教从天竺传来,如今一样在本土传播,教义却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也未曾见他们对朝廷产生任何影响。教廷若只是传播信仰,自然很好,是我大楚友谊之邦。若是生出其他心思,我大楚的上百万军队却也不是摆设,先生又何必过分担心?”

    “到那时,只怕已经晚了。殿下对那教廷如此推崇,视近在眼前的危险如不见,难不成是有什么心思?”顾铮厉声道。

    坐在角落里做记录的唐春生不由愣住,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下来。

    他对这些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早就跟使臣们混得十分熟悉,听他们说了不少南洋风物,甚至跟着宁尚学了两句异邦语,自然也知道那边是什么景象。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女子也可以名正言顺成为一国君主。

    在咨平殿这段时间,他也培养起了一些政治智慧,自然能明白顾铮话中所指,分明是说贺卿有意要坐上那个位置,所以想要讨好教廷,得到对方的支持。

    若是教廷在大楚境内的力量也同样强大,在他们的支持下,让贺卿登上帝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唐春生握着笔,一时竟不太敢将这些大不敬的话书写下来。

    好在他毕竟已经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早已练就了书写的习惯,即使脑子里闹哄哄的,手底下却还是很快流利地书写起来。反正贺卿明确说过,写下来的内容只代表说话人的观点,与他们这些记录员毫不相干,并不会因此获罪。

    只是他心里不免打鼓。这一场对话若是传扬出去,恐怕会在朝廷内部引起巨大的地震。那远在另一片大陆的教廷和许多国家如何还不好说,大楚内部只怕就要动荡只怕就要先起来了。

    不过这种事,非是他可以置喙,所以也只能听着两人议论。

    殿内静了一瞬,借着贺卿拍案而起,“顾铮!”

    “臣逾越了。”顾铮硬邦邦地丢下这句话,竟没有请罪,就直接拂袖而去。

    殿里的空气一下子冷凝起来,众人看着贺卿的脸色,面面相觑,都不敢上前打扰。最后还是邱姑姑过去上了一盏茶,劝道,“殿下与顾先生都是为国事忧心,若因此伤了和气,或是气坏了身子,反倒不美。先喝口茶静静心,不管什么问题,总能找着到解决的办法。”

    贺卿的脸色这才稍微缓和了一些,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却又像是义愤难平般道,“好个顾铮,他是大楚的忠臣,我倒成藏jian的小人了!”

    贺卿与顾铮在咨平殿内大吵一架的消息,到底还是传出去了。

    毕竟这皇城看起来宫禁森严,实际上不过是个漏风的筛子,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打探到消息。何况这一回的消息,还是贺卿自己有意放出去的。

    其实这种争执倒不算什么大问题,只是不但内容劲爆,出现的时间也太过敏感。

    使团回来之后,这第一次开海之事就算是圆满完成了。不说是不世之功,却也是一场千古未有的盛事。能参与这样一场盛事,对所有在朝为官的大臣而言,都是说不尽的好处。尤其是首相刘牧川,即使他自己出力很少,但在他的任期之内出了这样的大事,功劳自然也能算在他头上。

    但他是个聪明人,也知道自己在朝堂上继续呆着,是阻了某些人的路,而且近年来越发觉得精力不济,思想也跟不上年轻人的趟了,所以趁着如今形势大好,他便选择在这时激流勇退,为自己谋划一个安稳的晚年。

    说来也巧,这一日他正好将请求致仕的奏折送了上来。经过通政司,政事堂和六科廊,这消息自然到处都传遍了。

    当时贺卿和顾铮正在议事,却是没有收到那边送来的奏折。但这个时间差,外人却不会知道,他们只会想,刘牧川前脚上书请辞,随后贺卿和顾铮就吵起来了,这是否意味着,这位大长公主殿下已经对权倾朝野的顾参政有所不满呢?

    毕竟,当初开海的事是顾铮首先上书,一力主张。尤其当时水师实力不足,更是他设法促成商队一同出海,才能够震慑住海上那些桀骜不驯的海盗们,成功打通官方贸易航道。如今船队归来,论功行赏,他当属首功。

    顾铮如今不过三十出头,年纪轻轻就已经走到这个位置,往上已无可封,岂有不令人忌惮的?

    自从贺卿理政以来,跟顾铮之间一直相处得不错,默契配合,着实是做了几件大事。但那是因为当时他们都根基不稳,而且大楚内忧外患,不得不联合行事。而现在,彼此在朝堂上都根基稳固,也都展现出了耀眼的政治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