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长公主不想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2

分卷阅读52

    出发时,将会遇到的问题基本都已经在顾铮的计划之中。

    倒是贺卿塞过来的那份文章,给了他一些意外之喜, 导致最终江南的水灾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严重。

    因为他抵达江南之后, 便立刻前往河道巡查, 然后按照贺卿提供的方式测量各种数据, 建立模型,计算出种种结果,而后组织人手, 按照这个结果,给一部分河道进行加固。

    与此同时,他派遣军队, 直接强制性将那些不愿意迁移的百姓挪走了,开闸泄洪。

    双管齐下,最后竟真的扛住了这一波洪水。之后连绵数十日的的雨一停,河道水位不再上涨,也就没有真的冲垮堤坝。虽然泄洪的那片区域受灾严重,但更多的地方却是保住了,而且人畜和贵重物品提前送走,损失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消息传回朝中,可是让众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虽说天灾时时都有,但若是灾情过于严重,不但可能引起一些不好的连锁反应,也会被天下人认为是上天对朝廷的示警和不满。连上天都不满,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自然随之下降,那却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而今朝廷力挽狂澜,总算没有让灾情严重到无法控制,接下来只需及时赈灾便可,便是传扬开去,天下人也只能赞一声如今的朝廷为民做主。

    太皇太后一高兴,给顾铮的恩赏就很大方了。人还在江南没回来,各种赏赐已经流水一般送到了他家中,嘉奖的圣旨则是直接送到江南,顺便把人宣召回来。

    但顾铮接到圣旨,却没有立刻回转,而是写了一封奏折,详述江南之事。水患虽然被控制住,但却还是存在的。这一番江南地区受损严重,赈灾事宜还要由他来主持。再者根据之前的经验,等水褪去之后,就该到瘟疫横行的时候了,更需朝廷竭力控制,避免疫情蔓延。

    江南人口稠密,一旦爆发瘟疫,后果不堪设想。

    再者,顾铮在这里救灾的时候,也察觉到了江南官场下的暗流涌动。这几年朝廷收上去的税收越来越少,下面的人各种搪塞推脱,顾铮怀疑一部分税银是被中途截留。此番前来江南,自然要顺势查上一查。

    虽然未必现在就能动他们,但先掌握以下情况也是好事。既然要入主政事堂,顾铮也有自己的抱负和野心,是打算做出一番事业来的。这些拖后腿的蛀虫,迟早都会清理掉。

    不过这番话,他对谁都没有说过。这件事不是没人想做,但都折在了半路上。稍有不慎,他便可能步前辈们的后尘,不得不谨慎。

    顾铮前往江南时才四月,但等他从江南回来时,沿路的春花已经换成了红叶,秋收已过,田野上一片荒芜凋零之态。天高云阔,北雁南飞,是个极好的天气。

    贺卿是混在人群中看到顾铮的。

    顾学士如今在京中声望更上一层楼,他本来就是著名的才子和美男子,素常在京中处出行都会被围观,此番携了大功从江南归来,自然也引得不少人沿路围观。贺卿本来是要去报社,被堵在路上,跟着看了一场热闹。

    骑在马上的顾铮身上颇有风霜之色,人痩了许多,也晒黑了,看上去有些陌生。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的俊美,反倒是多了一种洗去浮躁之后的沉静,一双眸子却越发明亮,气度高华,比从前更吸引人。

    看沿路朝他身上扔的鲜花香囊数量,就知道他还是那么受欢迎。

    贺卿有种感觉,这一趟江南之行,顾铮的收获应该很大。不是指救灾的功劳和之后的封赏,而应该是别的,目前还未显露出来的东西。

    不过,这半年时间,她也没有闲着。

    经过半年的发展,和两份报纸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基本上已经正式走上了贺卿之前设想的轨道:一本由现象而及理论,一本由理论而至应用,各有偏重,又能互补。

    最近这段时间,力学的研究已经颇有成果,逐渐发展到应用,所以京城也掀起了一阵发明风潮。

    目前最受人关注的,是一位能工巧匠在几位读书人的指点下,运用力学知识,设计出了一座亭子。整个亭子就像是一把巨大的伞,仅以中间一根柱子作为支撑,引来无数好事者围观,就连宫中都有听闻。

    大抵因为基础是读书人的缘故,做出来的东西多是这种实用性不强的。

    但贺卿并不着急。

    要是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能运用到民生之中去的,反倒麻烦了。毕竟她的身份注定会受到关注,贸然弄出这些东西来,过早的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和警惕,并不是好事。

    这些能领功的事,还是留给顾大学士去做吧!她要做的,就是尽量发展理论,为他铺好基础。

    倒不是贺卿有成人之美,只是现在的大楚需要一个英雄,这个人由身处朝堂的顾铮来做,从各方面来说都比自己更合适。领了更大的功劳,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如所有人所猜测的那样,顾铮回朝之后,太皇太后便第一时间下旨,擢升顾铮为参政知事,入政事堂。

    政事堂进了新人,排在前面的几位也都往前走了一步。刘牧川顶替薛知道,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前在瑞州民乱上支持过太皇太后的汪同升同平章事。

    入了政事堂,虽然职位上还有高低,但对外都已经可以称为“相公”,出行群臣避道,见面礼绝百僚,待遇上却是部分先后的。所以人人都看得清楚,往后政事堂的事,恐怕是顾铮这个后来者说了算。

    但这件事铺垫了太久,众人都已经有了准备,如今尘埃落定,半分惊讶的心思都提不起。

    何况顾铮的确很有才能,入主政事堂之后,便立刻将之前因为难以决断而搁置的几件事处理得明明白白,显露出了非同一般的决断,也算是给朝堂带来了一点新的风气,叫那些每天混日子的官员提了提精神。

    不过,时间已经接近年关,顾铮也没有做太大的变动,只等着过完年,再将对朝堂进行一番整顿。

    谁都没有想到,顾铮这个由太皇太后一手扶持起来的宰相,在朝堂上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求皇太后张氏抱着小皇帝出席早朝。

    因为皇帝还在襁褓之中的缘故,之前的登基大典,祭天也好,祭太庙也好,都是薛知道这个相公率领群臣代劳,小皇帝只在最后由太皇太后抱着坐上了金銮殿上的龙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