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大唐理工学院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08

分卷阅读508

    此时,女子宿舍也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武曌正在做着一大堆的试卷,旁边中班的周胜男刚好过来玩,有些不解,“武曌,我们女孩子又不能考科举,白天做做这些试卷就够了,你怎么晚上这么一点休息的时间还要做。”

武曌抬起了头,认真的道,“狄先生教的大唐律,有哪一条哪一款明文规定了女子不能参加科举?”

周胜男都惊呆了,“不是,虽然没有记录进大唐律,但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啊,自古以来,有哪个女子像男子一样去科举的?”

武曌又低下了头,边做试卷边道,“反正我遵的是我们大唐的大唐律,其他什么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不管。”

周胜男张了张嘴,好刺激,“那个……试卷也给我一点。”

反正她们遵的大唐律,闹到陛下那,陛下也没理,谁让他不写进大唐律里面,就是狄先生说跟他学了大唐律,不许钻大唐律的空子做坏事,她们这应该不算做坏事吧。

时光飞逝,学生在徐长生的题海战术安排下有序的进行着,至于学生们暗度陈仓的事情,他也是半点都不知情的。

很快,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徐长生得放学生们回家准备科举考试了,考试的地点是在长安,对学生们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毕竟在学生们复习的时候,其他地方的学生还在路上长途跋涉赶往长安。

一大早,学生们一起床,就发现外面cao场上拉上了横幅,上面写着,“祝同学们科举顺利,前途似锦。”

不知为何,只是一瞬间,看着这几个字,学生们眼睛都湿润了。

对大班的同学来说,没高中科举的同学,还可以回来继续学习,但是一旦他们科举高中,他们就要入朝为官了,也就说,他们可能要离开学院了。

突然之间,心中多了些东西,似乎是伤感,但好像又有些不同,看着熟悉又漂亮的学院,心里怎么都有些舍不得。

昨天,大班的同学就得了通知,今天一早就可以回长安,准备科举考试。

其实离科举考试还有三天时间,徐长生考虑到考试前精神太紧绷不太好,所以提前了三天放假。

大班的同学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向外走去,一步三回头,同学们互相看着彼此,也就是说,他们中有些人可能就要分别了,天南地北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相聚的一天。

少年的惆怅是大人们不懂了,不少人不知道为什么眼睛就中带上了湿润,这些曾经一起上课,一起劳作,一起玩耍嬉戏的同学啊,就要分别了。

人生有很多分别,但这一次绝对是他们最刻骨铭心的。

气氛十分的压抑,默默地向外面走着,心里默默地念着,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我的学院。

但突然,地面传来哗哗哗踱步的声音。

正抱着东西的大班的同学心里一震,这是……军训时齐步走的声音,他们再熟悉不过。

猛地回头,就看到,中班和小班的同学,在院长,长孙皇后,和所有先生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祝,金榜题名,前途似锦!”

齐刷刷地喊声,从中班和小班的同学口中喊出来,一声一声的大声重复着。

刷,大班的同学眼泪刷地就流了下来,也不知道为何,就是刷的流了下来。

他们本来以为,他们只是默默地离开,没想到中班和小班的同学居然……还有院长和所有先生们都来了,都来送别他们了。

眼泪怎么也忍不住往下面掉。

不过一年的时间,他们居然对学院,对先生们,对同学们,居然倾注了他们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感情在里面。

无论是功勋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在这一刻,除了深深的不舍,除了对彼此的留恋,再无其他。

连经历丰富的先生们,眼睛都不由得有些湿润,这些学生有调皮的有听话的,但都是他们的学生啊,是他们手把手,一天天教导长大的学生啊。

徐家子也真是的,他们明明说了他们不适合这种分别的场面,偏偏要将他们拉来。

这时,徐长生抬手,将祝福的声音压了下来,大声道,“大班的同学们,你们哭什么,学院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记得随时回学院看看。”

说完,还开玩笑地道,“记得收藏好你们的学生证,学院的门卫可是十分严格的,到时候进不来可就丢人了。”

大班的学生一愣,对啊,他们是学院的学生,一辈子都是学院的学生,别人进不来学院,他们却是可以的,谁不让他们进,他们能跳起来抽死他们。

赶紧检查学生证,然后擦了擦眼泪,在同学们和先生们的祝福声中,向山下走去。

只是才起步,院长的声音又响起了,“同学们,你们走错方向了。”

学生们一愣,没错啊,他们怎么可能搞错学院大门的位置?

徐长生一笑,“今天,你们可以乘坐学院的列车下山,去吧。”

大班的学生一愣,然后就是尖叫声,“啊啊啊,神龙,我们要坐神龙。”

徐长生嘴角一抽,说了多少遍了,是校园列车,怎么就是纠正不过来,无奈的摇了摇头,今天就由着他们了吧。

原本压抑的气氛,突然就高亢了起来,还真是一群少年啊。

“笛笛!”

久违的声音在山巅响起,也预示着大班的同学,将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此时,长安城中异常的热闹,所有的酒家都住满了前来长安赶考的学子,盛况空前。

一群读书人齐聚一城,到处都在谈论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可以想象那种场面的热闹程度。

大唐的文学气氛是十分浓重的,大家都崇尚诗文,如此这般气氛,连吆喝的酒家小二都卖力了不少。

长安的生意人也开心,除了酒家住得满满的,其他人的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

人们都在讨论着,哪个酒家住了哪里来的大才子,谁谁谁肯定能高中三甲等等。

读书人也三三两两的作伴交友,有惺惺相惜者,也有将所有人当成竞争者。

反正,长安的气氛被推高到了极点。

说是极点也不对,真正让气氛达到极点的是,一群穿着白衣,背着书箱,手里抱着半人高的试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