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大红妆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12

分卷阅读812

    大姑子了?

    宁十一的心在滴血,他们宁家千顷地里的这朵花,终究还是要被人摘走了。

    不久,皇帝准了燕王的奏请,驸马都尉萧韫接下这桩差事,招揽天下商贾到燕北做生意,萧韫请了宁家参与,组建的第一支商队便由宁十一带队,宁宝宝一心一意想要再来燕北,宁十一便带着她们姐弟一起来了,这一次,宁宝宝如愿以偿见到了云七。

    两年后,宁宝宝十六岁生日后一个月,燕王周钰请了圣旨,亲自到京城迎亲,宁家十里红妆送宁宝宝出嫁。

    这也是宁宝宝第三次来到燕北,这一次,她终于见到了临潼公主周彤。

    和她一起嫁过来的,还有她从小的玩伴小青,小青天生神力,脾气火爆,吕三爷觉得,这姑娘做他的儿媳妇很合适,一定能管住他家可意儿。

    至于那位细作苗师傅,当然是在周钰眼皮子底下,给京城送去的情报,从燕王妃打跑了给王爷送美姬的官员,渐渐变成了燕王妃害喜了。

    成亲的第三年,燕王妃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这一次,没有人记错孩子们出生的顺序,先出来的是jiejie,后出来的是弟弟。

    番外:醉里挑灯看剑(一)

    冯烨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他是遗腹子,而他的父亲,则是冯家的赘婿。

    交阳冯园,在交阳,乃至方圆五百里的地界,都是出名的地方。

    不仅是因为冯园占地辽阔,景色悠美,还是因为这交阳城里的一段公案。

    三十多年前,当今圣上还是太子,风华正茂。

    那年,天下初定,太子南下,代天巡狩,沿途官员一边大修土木,一边搜罗奇珍异宝,只求能让储君记住有自己这号人物。

    交阳便是太子必经之地。

    那时的冯家早已家道中落,只留下这座冯园。当时冯园的主人是风烛残年的冯老太爷,冯老太爷的儿子媳妇早已亡故,膝下只有一个孙女。

    交阳知府看上了冯园,想要做为太子行宫,勒令冯家让出园子,并且出钱修缮,等待太子到来。

    冯家在交阳只有这一处产业了,一个老人一个弱女,离开这里无处安身,且,那时的冯家也掏不出这笔修缮银子。

    交阳知府派人围了冯园,冯老太爷一气之下便重病不起,不久便撒手西去。

    年幼的冯姑娘保不住园子,冯家传来几代的这座家业硬生生被抢夺而去,后来有商贾出了重金,交阳知府便将这园子转卖给商人。

    太子派出的暗卫得知了此事,太子大怒,转道清虚,让人接了冯姑娘保护起来,又处罚了交阳一众官吏,亲笔给冯园题了牌匾,将冯园交还给冯姑娘。

    因为太子临时改道清虚,后来在清虚出了一件大事,临潼公主周彤和梁国公萧韧,在清虚将后晋余党一网打尽,这一役传遍天下,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冯烨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他的母亲便是当年那位冯姑娘。

    因为受过太子恩惠,冯姑娘虽是一个孤女,却再也没有人胆敢觊觎冯园。

    太子走后的第二年,冯姑娘招了女婿,不久便有了身孕。可是事与愿违,那年夏天雨水大,交阳河堤坝冲塌,冯家女婿带着乡邻抢险救灾,死在了交阳河。

    当地衙门为冯家女婿请了功,他虽是赘婿,但却是为了救人而死,交阳城的百姓们对他深怀感激,对他留下的孤儿寡母也更加照顾。

    从小到大,冯烨从未因为失怙而自卑,在乡邻口中,他是“那位大善人的儿子”,他和小孩子打架,小孩子的家人却会先来看看他有没有被自家孩子伤着,他跟着阿娘去田里收租,会有大婶拿糕饼给他吃,顺便告诉他,若不是他爹带人抢险及时,这里的田地和人家,早就不知如何了。

    月光下,他靠在母亲膝头,听母亲讲那年夏天的故事。

    故事里有英明神武的太子,有如天兵天将一般的萧七少,还有红衣红马,踏月而来的临潼公主。

    “阿娘,你见过太子,也见过萧七少和临潼公主吗?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阿娘一边纳鞋底一边笑着说道:“见过,阿娘见过他们,他们都是像天上神仙一样的人。”

    阿娘说,如果没有他们,冯园也早就没有了,那他也不会在冯园里出生长大。

    冯烨八岁那年,他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锦袍玉冠,骑着高头大马,在他身边还有一个少年,娃娃脸,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他们是如此年轻,沐浴在京城的阳光下,意义风发,挥斥方遒。

    一转眼,他站在陋室之中,在他身边是几个面容模糊的人,其中一个在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接着,他从其中一个人手里接过一杯酒,一饮而尽。

    他听到耳边响起一个浑厚的声音:“杨公子,走好!”

    冯烨从梦中惊醒,身上的小衣全都被汗水湿透了。

    他大声喊着阿娘,睡在隔壁的阿娘闻声跑过来,把他抱在怀里:“阿烨不怕,有阿娘在,阿烨什么都不要怕!”

    小小的冯烨窝在阿娘温暖的怀里,心渐渐平静下来。

    他忽然抬起头来,黑夜中,他目若寒星。

    “阿娘,那首歌我会唱。”

    “什么歌?”阿娘不解,随即她想起白天时她哼的那首采莲小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稚嫩的童声唱着深沉的歌,没有悲壮,只有无限的向往。

    冯烨唱完,问道:“阿娘,你看,我会唱。”

    “这是什么歌啊,怎么都是剑啊马啊的,谁教给你的?”阿娘识字,可是也只读过列女传和女则,虽然觉得这歌好听,却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阿娘,这是辛弃疾的破阵子,是战场上的将士们唱的歌。”冯烨说到这里,他的眼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而他便站在军队的最前面。

    阿娘欣慰地笑了,她道:“我的阿烨可真聪明,明天阿娘就把那坛子咸鸭蛋给许先生送过去,谢谢他把我们阿烨教得这么好。”

    许先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