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快穿)主角光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9

分卷阅读139

    加上殷太后行事风格也十分强硬,屡用重刑,引来不少反对声。这些也都化为了推动还政于天子的势力。

    事实上,剧情里北殷走向衰落且被燕殊和秦葭吞并,与它本就内忧外患,矛盾重重离不开关系。殷太后若不能一直掌握大权,压制住底下的人,那么矛盾情绪就会一并弹压反噬。

    其实现在看来,她那位皇兄的态度就很模糊不清,任由着太后摄政,自己既不早朝不议政,也任由朝野议论纷纷,也不去管。穆颐似乎这些年与太后有些芥蒂,连懵懂无知的永思都感觉到了一些。

    萧函将母后给她的密折放在桌上,叹了口气。

    殷太后对她信任不已,国家大事,军情机密没有瞒她的,而她最近就隐隐透露出想要变法改革的意思。即便没有明说,但萧函立刻猜出了她的意思。

    想起在议政殿两人独处时的对话。

    殷太后意气风发道,“我北殷不变法,如何能强国,如何能一统天下?”

    殷太后这般进取,倒是萧函没有想到的,这才刚收回云朔,解除大兴对北殷的掣肘,就放眼天下了。原身那些国家大业的想法果然是殷太后自小灌输的。

    萧函试探道,“母后的想法,可有与皇兄提过。”

    “你皇兄性子太过仁厚柔弱,如何能担得起这些。”殷太后目露淡淡的失望道。

    萧函索性不再绕圈子,“母后与皇兄是不和么?”

    殷太后叹道,“你们兄妹三人中,华翎你最肖我,永思最为年幼,你自小被送到大兴,我对永思也不忍苛责太多,纵得她这些年来不知世事。而你皇兄太过重情,妇人之仁,不知身为君王,应胸怀天下大志。”

    她絮絮叨叨了一大段,萧函大致总结了一下母后话里的意思,就是说对穆颐压根不放心,各种不信任,认为穆华翎最能理解她的想法,至于穆永思……她只要当个乖巧的吉祥物就够了。

    殷太后微微抚额,似是只有在亲女华翎面前才能卸下防备,从窗外落下的日光还能照见她鬓间的白发,“哀家只愿有生之年,得见我北殷一统天下,不负祖宗基业。”

    萧函也仔细看过这道密折,其中提到的种种变法之策,也是言之有物,真的实施起来对北殷国力有利无害,她对变法并不反对,只是变法不是小事,方方面面北殷上下,牵连甚广,其严重性不亚于与大兴南梁交战。

    萧函轻轻敲打着桌面,若真要变法改革,那就少不了清除一些朝中的障碍。

    ……

    相府,

    北殷与大兴分左右二相六部的机制不同,百官之首就是律相,自先帝时就已为北殷丞相,门生遍布朝野,称得上一声权臣,哪怕太后摄政为安抚百官,也需敬他三分,此外他也是最支持太后还政于天子的老臣,因为此举还赢得了士林儒生乃至民间的美名。

    此时在他的书房里,律相派系的官员议论纷纷,一个个七嘴八舌,群情愤慨。

    “殷太后牝鸡司晨,弄权祸国,早已激起民愤,我等早该上书劝太后放权于天子,清理朝纲。”

    “可最近的折子又被太后驳了回来,还削了好几个直言相谏的官员。。”

    有官员叹道,“摄政太后在朝中大肆安插亲信,任用她的人担任要职,陛下竟也不闻不问,连早朝议政也不管。”

    一位新入律相门下的年青官员掷地有声道,“依我所见,当召集北殷仕子联名上书,令众朝臣群而攻之,恳请摄政太后将印玺授予天子手中,免除摄政大权,方为上上之策。”

    这个法子之前就有人提出,不过殷太后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徒,当年先帝驾崩,朝纲动荡,宗室争权,最后殷太后赢得胜利,扶持幼帝登基,还杀的宗室几乎没几个留下,无人能与天子争位,仅存的零星几人也是活得战战兢兢,烂泥扶不上墙。

    这些年有敢反对殷太后的,不是掉脑袋就是流放,所以这种正大光明直接捋虎毛的法子再一开始就被否决了。当然理由不能这么说,有圆滑的官员只叹气道,“云朔十三州的收复令摄政太后的声势大涨,只怕更加不会放权了,长此下去,我北殷危矣。”

    此话一说完,立刻便有官员向律相拱手道,“律相,您为国之重臣,可不能不管啊。”

    律相一副忠厚慈和,忧国忧民之状,轻捋虬髯,“在座各位皆是忠君报国,为了北殷不继续被太后把持朝政,危及社稷,我等也只能剑走偏锋,兵行险着了。”

    其他人被说的一个个豪情壮志,心潮澎拜,但究竟是为了报国,还是被泼天之功的荣华迷了眼就不得而知了。

    律相也是微微眯了眯眼,

    天子在政事上能力不显,且不喜过问这些事。一旦扳倒了殷太后,朝政大权也就能落到他的手里了。

    再等他将女儿送到宫里,成为皇后诞下太子,

    律相的心思仿佛已经照见了未来的权倾朝野。

    71、谍者公主

    关于这道密折,萧函琢磨了四五日。

    写此密折的人, 平生经历大大小小事无巨细都已经暗探搜集, 呈在了她的案桌前。

    不得不说,殷太后唯才是举的风格, 吸引了不少寒门才子,密折上变法举措的作者就是一山野之人, 名为姜衡, 出身微寒,却见识广博, 因有才能被举荐为一名小吏, 但早年得罪了乡中士绅, 被革去官名。他就又在山野间待了数年, 还开了家私塾, 日日不是读书就是教书。

    后来殷太后发征贤榜, 他得以面见凤颜,殷太后本有意让他直接担任朝中官职,但被姜衡推辞, 甘为殷太后麾下谋士,并且花了三年时间写下变法之策。

    而穆颐这位天子存在感低到什么地步了呢,对太后的所做的决定, 最多只是听听通报, 表示‘知道’了就算数,其他不会做任何干预。对她这位归来的皇妹倒是十分热络,

    比如这日, 穆颐兴冲冲地来找她,“华翎,我新得了一把好琴。”

    萧函还没说什么,穆颐就直接让人焚香,自己上手弹奏了起来,琴音光风霁月,涤荡俗尘,穆颐还颇为陶醉的样子。

    她嘴角微抽了抽,穆颐就是为了来给她弹奏一首吗?

    一曲毕,穆颐目含期待地看着她,“华翎觉得皇兄弹奏得如何?”

    萧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