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每个红楼副本都要打出龙傲天结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4

分卷阅读124

    ,大多数人家是没有这个财力喂猪的, 就是挖来的野菜,也多是进了人的肚子,而不是用来喂猪。因此对于百姓之家,可以算牲畜的,是鸡鸭狗,没有猪的事儿。

    能养猪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大户人家。

    可即便是如此,这猪养上一年半,也多在□□十斤上下,几乎没有能养到一百斤的。若是谁家的猪能养到一百斤以上,都是十里八乡的稀罕事儿。哪里跟王熙凤的庄子上那样,那些猪都在一百四十斤以上呢?

    那养猪的方子也在皇帝面前,头一条便是:除了母猪和种猪,其余的猪崽都要骟过,骟过的猪,长rou才快。第二条则是,养猪要定亲喂些蚯蚓等活食,吃活食能长rou……

    另外还有疾病防疫等等,一条条。光养猪的方子就写了厚厚的一册子。

    还有那些鸡鸭兔羊,

    这些册子上的经验总结,无非只有一条,舍得。王熙凤舍得投入,所以回报也多。

    皇帝翻着这些册子,忽然抬头问道:“怎么没有养牛的?”

    戴权连忙道:“回万岁,这牛是劳力。”

    皇帝关心贾赦家的庄子,戴权自然也关心,他不但知道贾家养了牛,还知道这些牛不是养在贾琏王熙凤的庄子产业里,而是在贾赦的手里。每年春耕的时候,贾琏王熙凤都会向贾赦借牛。

    皇帝恍然大悟:“你是说,若是这位小贾王氏养牛,很可能是为了吃rou?”

    “正是,万岁。”

    皇帝听说,忽然笑了起来。

    戴权见皇帝高兴,也道:“奴婢还听说,今年夏天的时候,蝗虫的确飞到京畿来了,不过,小贾夫人命人把那几十万只鸡鸭都放了出来,直接就让一场大祸消弭于无形。”

    哪怕每只鸡鸭只吃一只蝗虫,几十万只鸡鸭,只要放开了吃,两刻钟内至少能吃掉近百万只蝗虫!就是蝗虫铺天盖地又如何?只要王熙凤手里的鸡鸭够多,就不需要担心蝗灾。

    皇帝大吃一惊:“朕怎么不知道?”

    他都没有收到相关的奏折。

    “想是因为那是贾知府的田地,因此贾知府不好意思上奏请功。听说前后三拨飞蝗,都是小贾夫人应对得宜,这才让蝗虫止步于定州。”戴权道,“陛下想必还记得,宫外有很多自净之人,他们进不了宫门,也不可能去做奴婢,只能以乞讨为生。小贾夫人家的庄子上雇佣佃户,倒是不挑人,因此很多人都去了,奴婢外宅有个小子,他同乡就去了小贾夫人的庄子。奴婢因此知道。”

    皇帝听说,又是一阵叹息。

    虽然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鄙薄太监们都是刑余之人,可是皇帝却清清楚楚地记得戴权当年跟他说过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活得下去,谁愿意背个不孝的名头自伤自身把自己阉割了做太监?其实国朝有很多太监都是家里活不下去了,没了办法,这才阉割了自己。他们以为只要净身了就能进宫混口饭吃,却不知道宫里有专门的净身房,只有宫里缺人的时候才会开。他们就是自行净身了也进不了宫。

    很多人因此只能凄惨地死去,更多的人只能在街头乞讨,挣扎求生。

    会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也很简单——饥饿。

    或者说,这个时代便是如此,绝大多数的百姓几乎都在温饱线上挣扎。一场灾荒就会造成几十万的灾民,而太多的灾民集中在一处就会变成暴民。

    换了别人,也许会直指贾琏王熙凤收买人心,可在皇帝看来,除非他能彻底解决天下百姓的温饱问题,否则,只要贾琏和王熙凤没有豢养私兵,只要他们没有私藏甲胄,只要他们没有掩耳盗铃玩什么耍剑器的奴婢,他就必须优待这对夫妇。

    至少在他跟太上皇角逐胜出之前,他必须通过维护这对夫妇维护贾赦这边来塑造他爱民的形象。

    想到这里,皇帝忍不住把报告往后犯了一下。

    他想看看贾琏王熙凤夫妇缴纳了多少税。

    很难说清楚皇帝如此行为背后的心情。贾琏是国家官员,按照国法,官绅免税,贾琏不用缴纳税收,尤其是土地税。可是作为皇帝,他很清楚,损失掉几万亩土地的田赋和数万的佃户的人丁税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国库又少了一大笔进项。

    固然跟整个国家相比,这些进项不算什么,可是对于现在国库空得能跑马的皇帝来说,即便是蚊子rou也是rou。

    翻到最后一页,皇帝看清楚贾琏王熙凤的产业缴纳的税收的时候,脸色变了。

    不是因为贾琏王熙凤夫妇完全没有纳税。相反,只要是他们买下的田地,应缴的田赋一文不少地交了,至于下面佃户们的人头税,不止男人们都全额缴纳,就连女人也按照半个劳动力计算,一并缴了。

    也就是说,不止是应该缴纳的赋税,贾琏王熙凤两个帮着缴了,就可以不缴的赋税,好比说女人的人头税,贾琏王熙凤也都缴了。

    皇帝唰地一下,站了起来。

    戴权被吓了一跳。

    他小声道:“万岁?”

    皇帝没说话。

    他的脸阴沉得可怕。

    戴权不敢再撩龙须,只能低下头。

    王熙凤并不知道宫中的事儿,此时此刻,她最关心的便是红薯粉。

    两年下来,红薯的种植和储存已经有了一套规矩。没办法,朝廷还没有把红薯归入赋税缴纳系统之中,所以王熙凤只能先把红薯切片、晒干、磨粉、清洗、沉淀、分离,加工制成红薯粉之后,还要加一道工序制成红薯粉条才算完。

    因此,别人是秋收之后就进入了农闲时期,可是贾琏王熙凤的庄子上,秋收之后却差不多是一年里最忙的时节。不止地里要种些豆子、牧草进行养地,各处的庄子上还要雇佣人手晒红薯制红薯粉,这要在霜降之前完成,因为霜降之后是制作红薯粉条的日子。

    饥饿让百姓变得十分实在。能要小米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要白面白米,能要红薯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要小米。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小米比白米白面便宜,红薯又比小米便宜。也就是说,同样的钱,若是拿红薯的话,能比小米拿得多。

    这些作为打短工的百姓听说红薯甚至能放到来年春天都不会坏,还有人现身说法,当即就选择了红薯作为工钱的主要支付方式。

    还有附近家里种了几亩地的百姓,干脆也把自家的红薯送到贾琏王熙凤的庄子上换取了红薯粉条。

    没办法,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有足够的人力晒红薯做红薯粉条的。与其自家动手,还不如送到贾家的庄子上。一样是八斤红薯兑换一斤红薯粉条,可是自家做红薯粉条的话,累死累活,还只有粉条一样的话,去给贾家做工,做的是一样的活计,红薯制成红薯粉的量也就那么多,还有工钱和rou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