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豪门爹妈抱错崽[穿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

分卷阅读5

    大多数年轻人是带一个漂亮的女伴或者俊俏的男伴。

就比如陈家的陈天秋,他带了个以清纯着称的娱乐圈小花,最近拍了一部现代校园剧热度不错,网络上提名最美校花,经常看到她名列前三。

纪文修在花园里坐了没多久,这小花就如蝴蝶一般循香而来,施施然坐在纪文修身边,美目流转,语笑嫣然向纪文修搭讪:“您是纪先生吧?我常听天秋提起您。”

寻常人被这等美女搭讪,就算不至于脸红耳赤,也多少会配合一二,让谈话继续下去,纪文修却是冷冷的,一双眼睛亮如秋水,宅邸内的灯光映在瞳仁里,仿佛一汪冷冷的清泉。

小花见他居然不理不睬,简直傲慢至极,哪里受到过这等怠慢。但是她早就留心到江临诸子之首的纪氏,这次偶然听陈天秋说纪文修会来酒会,简直大喜过望,下定决心这次就算勾搭不上纪文修,也要给他留个好印象,怎么可能因为纪文修一张冷脸就退却。

她笑了笑:“您就不好奇天秋对我说过什么?”

纪文修长腿交叠在一起,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睨着她,问道:“说了什么?”

见他终于搭腔,小花喜出望外,柔声道:“他给我说了那个江临纪退淇山姬的故事!”

这江临以南一带的豪门世家,不知是谁封了个雅称,叫做江临诸子。

诚如社会分有等级,金字塔的顶端再划分阶层,就不是看家里有多少财力,而是看传承看家室看人脉。

普通人展望未来,有钱人则钟爱过去,越是家里曾经辉煌过的,就越是抱残守缺,喜欢把祖辈的事迹拿出来翻晒点检,渐渐便有了以家族历史传承定高下的风气。

纪家祖上就是诗礼传家的高门大户,人丁兴旺,生机磅礴,就算遭逢数次改朝换代,家族中也总有旁支斜脉得以保存,把财产一代一代积累了下来。所以纪家寻根问祖,乃是显贵出身,与仅仅靠三两代或者是白手起家积累家业者有天渊之别。

纪家人都不工作,财产交给专业的信托团队打理,每天只需要想想怎么花钱就行。家里人也不许经商,嫌弃商人有铜臭味。像莫飞爸爸莫振生这种事业有成名声显赫的金融家,要登纪家家门拜访都得提前三天沐浴斋戒。

至于那些白手起家的,别管挖不挖煤,戴不戴大金链子,通通都算暴发户,不入流。

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起,便爱结成团体,以抵御野兽灾祸。这些豪门也爱抱成一团,互相帮助,彼此扶持。因纪家人脉声望都更胜一筹,这些豪门便私底下奉纪家为先首。这是世家之间的潜规则,尊敬纪家,有事时纪家出面,让其他纪家一起帮忙。当然,纪家也有纪家的原则和规矩,不可能什么事都帮忙兜揽。

既然世家之间结成团体,渐渐地便根据远近亲疏与家世背景划分出了等级来。乔家与纪家是姻亲关系,财力人脉又矮了纪家一头,便为次一等。次纪、乔一等的,则是陈家与郑家,再次一等的,就是莫家、邓家、江家这种五代以内发家的门户。

除掉江临以南一带,淇山往北一带,也有诸多豪门世家,他们便以淇山姬氏为先首。姬氏自称是五百年前赧王后代,家族出身显赫,又历史悠久,不免趾高气昂,每每面对江临诸子,总是高人一等的骄矜姿态,众人家暗恨已久。

有一次淇山姬氏几个子弟来江临做客,纪家身为江临诸子之首,行接待东道之仪。当时纪家长辈们都在外头,家中只有一个十五岁的纪文修带着几个弟妹小辈,这淇山姬氏欺他年少,颐指气使,把纪家当做仆从一般。

纪文修按照礼数招待了姬氏,姬氏蹬鼻子上脸,越发嚣张,把江临诸子各家都踩了一通。

到了送别宴上,姬氏又吹嘘起家室背景时,纪文修笑着问:“既然姬家是赧王后人,那么你们都会说汉中话吗?”

姬氏愕然。

纪文修解释道:“光武称王后定都西北汉中,国人说的都是汉中话。后来平王虽然迁都淇山,但说汉中话的传统并未改变。各位叔叔婶婶都是名门之后,肯定也会说汉中话吧?”

语言是上流社会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从一个人的言谈就能看出他的出身和社会地位。甚或是一个人的口音是否典雅,都能用来判断他的出身,正如同西方媒体评价某国王储的配偶不是纯正的英伦贵族,因为她的口音不够纯正。

姬氏既然自称是赧王后代,又怎么能数祖忘典,抛却乡音,连一口纯正的汉中话都讲不出来?

姬氏众人半晌答不上话来。

纪文修又说:“对了,我十岁时,奶奶给了我一件家传之物,是祖上传下来的版牍。今天想请各位叔叔婶婶过目。”

一旁的佣人呈上一木盒,打开,里面用绸缎包裹着一物。纪文修取出来,那是一枚老旧的版牍,保存得十分完好,木板上写着的钟鼎文仍然十分清晰。

姬氏众人随意地扫了一眼,尚不知道这一枚版牍是能让姬家倾家荡产的东西。

纪文修露齿一笑:“各位叔叔婶婶都不仔细看看这上面写了什么吗?”

见姬氏众人沉吟,纪文修又说:“当年藩王割据,各自拥兵自立,赧王被打得只剩下淇县、拜县、沙丘到沣河这么一小块地方,士兵连肚子都吃不饱。于是赧王向我祖上以一千铢黄金买小米十石,小米送到了东都,黄金却迟迟交付不了,赧王于是写下这张欠条,承诺一旦有钱便立即支付,利息以十倍计。后来我祖上体谅赧王国库空虚,一直也没提过此事,当然,钱和利息,自然也是一直没有交付的。”

姬氏立即懂了,这破木片可不仅仅是古董,它还是一张——借条!一张能要人命的借条!一千铢黄金,年利息按照十倍计,这都过了数百年了,利滚利,姬家想要偿还,恐怕只能倾家荡产!

姬氏众人登时脸都白了,连忙接过版牍查看,又大张旗鼓找人验证真伪,纪文修早就请了专业学者来,一鉴定,真真是几百年前的古董没错儿了。那时已经有了纸张,但是借条这种重要的东西,还是使用简牍。

姬家慌了神,要赖账也不是不行,只不过这事一旦传出去,他们豪门世家的脸面身份往哪儿搁?!

姬氏面面相觑,这才深感小看了纪文修这十五岁的少年。他手里早就有了这张“借条”,为何不早拿出来?自然是要等到他们把江临诸子踩了一个遍,他再出来打脸,拉拢人心。

这人小小年纪,居然就有这种心计,真是可怕又可恨。

姬氏众人脸黑了又白,白了又绿,绿了又红,煞是好看。

纪文修噙着笑,看够了,才施施然收好版牍,说:“各位叔叔婶婶,这版牍是奶奶送给我的,请恕我不能把此物归还给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