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23

分卷阅读1323

    前程的关心、还是对皇后的敬畏、自身的素养,这些公主、王妃都一反高高在上的作态,努力平和地对待进宫领宴的官员内眷。

    英国公夫人作为皇后的母亲,自然更受礼遇。但她在皇后起身去休息的时候,匆忙也跟了过去。

    “娘娘还好?”亲娘就没有不在这时候担心女儿的。

    “挺好的,母亲放心。我没什么事儿。这个是个省心的,比怀大郎的时候还轻松呢。”

    “娘娘连生了三个了。”英国公夫人感慨。

    “皇爷说了,这个生完再不生了。”

    皇后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自家的三个嫂子都是这样隔了二年生一胎。她怀了这一胎,多少有些出乎了帝后夫妻的意料。可尽管她没什么不适、怀的还异常顺利,皇帝还是把二皇子也揽过去带着,只让她好好养着。

    帝后夫妻二人和乐,天子带着太子和二皇子,英国公夫人也就问上一句罢了。

    英国公夫人点头,她也不是太担心。她自己和三个儿媳妇都是这么生过来的。女儿自小就练武,比三个儿媳妇身体还要强一些。再说了,宫里又没有其他嫔妃和杂事烦扰的。

    “我当年也是连着生了你三个哥哥的。然后啊,我就想生个女儿。哪想到好多年都没有消息。”

    “母亲最后还是有了我,遂了心愿啊。”

    皇后靠在母亲的怀里,一幅散懒的模样。英国公夫人揽着女儿,轻抚她的后背。

    “是啊。现在府里有八个儿郎了,我就想有个小孙女。你三嫂说得指着你大嫂、二嫂了,她就是再生,可能还会是儿子。”

    皇后摸摸还没有显怀的肚子,“那这个,岂不是皇子的可能性大了?哎呀,这个最好是公主。”

    坤宁宫暖阁里的人,表情都一致地认为皇子的可能性大。

    立春抢先开口说:“生皇子也好啊。皇爷天天把大郎、二郎都带在身边。要是个皇子,也能跟着皇爷去前面。可要是公主,就只能跟我们一样,关在宫里不见外头了。”

    英国公夫人把立春叫过来,“你这性子啊,还是跟我回府嫁人。不然早晚会惹祸上身的。”

    立春跪在老夫人面前,扑棱着脑袋不肯跟她出宫。

    “老夫人,婢子这辈子就跟着娘娘了。出去嫁人有什么好,伺候完老的要伺候小的。像我娘一样,什么活都要做,还少不了要挨几下打、挨几句骂。婢子那么用心练武,就是不想挨打。

    可在娘娘这里,立冬分婢子的事情,婢子都做得很好的。不挨打不挨骂的,婢子不出去嫁人。”

    英国公夫人一直喜欢立春的忠心直率、干活利索,可是在宫里,这直率就不是什么好秉性了。故她问皇后:“你看呢?立春可是我屋里被你要过去的。”

    “母亲,她不愿意出去就算了。皇爷也不喜欢说话绕弯儿的人。她这样的直脾气,在我这里好过出宫被搓揉。”

    宫里不少一辈子没嫁人的女官,各个也活的挺高兴。皇后肯留立春,英国公夫人就摇摇头不再提立春出宫之事。但叫过立冬仔细吩咐要看好她,别让她惹祸了。免得立春自己吃亏,皇后娘娘和英国公府也都丢面子。

    立冬立即应下,还劝说道:“老夫人放心。立春也就是在娘娘跟前信口开河,皇爷每天过来的的时候,她谨慎着呢。”

    天启八年的上半年风平浪静的。但是到了六月,就在下旬的大朝会上,浙江送来了八百里加急。向朝廷禀报:浙江出现立朝未见的海溢!

    以嘉兴府、绍兴府受灾最重。

    嘉兴府出现飓风,大雨接连数日不停,海水扑上陆地,滨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胜计。绍兴也大风肆虐,海水直入郡城,街市中须cao舟方可出行。

    朱由校带着朝臣商议救助之法,急命浙江省的卫所将士去抢救受灾的百姓,并从临近的江苏、江西、福建调派救援粮食、药品。

    叶向高建议道:“陛下,这样的大灾,最好由朝廷派钦差统领,佐以东厂、锦衣卫、禁军将士辅助,共同去救灾。免得卫所兵良莠不齐、或者有不法之徒趁火打劫作乱。”

    “叶卿考虑周到。你看派谁去做钦差比较好?”

    韩爌立即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请命去浙江。”

    吏部侍郎苏茂相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回京之前就在浙江做督抚,臣为钦差去浙江最为适合。”

    何如宠、周延儒和杨景辰也跟着请命做钦差。都察院的御史、翰林院的学士们,也有不少人积极请命做钦差。

    刘一燝站出来说:“陛下,臣认为韩虞臣去浙江最适合。虞臣与臣当年在杭州火灾时去做钦差,有相似的理由:入阁多年,身兼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到了地方能镇住宵小、也能控制住局势,还可以及时做出最适合的决断。”

    “那就韩卿去浙江做钦差。都察院何卿选派得力的钦差副使,明日离京。户部、工部和内阁留下商议救灾的具体事宜。”

    天子拍板,刘一燝悄悄松了一口气。他与韩爌同僚多年,韩爌对他相助颇多。这样的建功立业机会,他想为韩爌抓住,同时也希望兄长对浙江的了解能够帮助到韩爌。

    其实朱由校是属意苏茂相回浙江的。苏茂相在天启二年还在做浙江的督抚、而后回京做户部侍郎、现在又是吏部侍郎,浙江的官场他处理起来是游刃有余。意味着救灾的事情成功了一半。

    但是刘一燝作为阁臣多年,提议韩爌去做此事,以韩爌的能力做好此事也不难。韩爌会从浙江的全盘考虑问题、处理救灾事宜,还会针对以后做出合适的及时的决断。这又是苏茂相目前的眼光未曾到达的格局。

    再则刘一燝之兄刘一焜,在苏茂相之前为浙江督抚,刘、韩二人关系密切,也会给韩爌帮助。刘一燝这样的提议,是不是有他私心的什么考量,他要好好看看。

    因为叶向高快到致仕的年龄了。谁接任叶向高为首辅,他也该考虑了。

    天子这三天都在前面处理浙江海溢风灾之事,连着熬了两晚,也亏得朝廷对救灾有了现成的应急措施、还有这些年累计下来的经验,才算是把所有的事情都顺利地安排下去了。

    朝廷该出的预防灾后疫病的药物,一部分从京师送到了通州的码头,一部分送去了津门,陆路、运河和海陆三管齐下,希望对灾区的百姓能够做到及时的、有效的救助。

    可不等天子和内阁喘口气歇歇呢,浙江又送来一份加急:山阴、会稽、箫山、上虞、余姚被溺死者,各以万计,大水不退。

    叶向高叹息一声,这是为浙江巡抚潘汝桢惋惜。

    这一份加急的意义何在呢?

    果然天子只看了一眼第二封加急,就交给内阁存档了。朝廷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