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69

分卷阅读1269

    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图书详描述:

    十卷,明李起元撰。李起元曾官三边总督。天启时的明朝已内外交困,北有满兵,南部云贵川也不安宁,财力枯竭,他向皇上表示,宁愿留在南京任留都的户部尚书,请另物色更合适的人选。皇帝不准辞,他于五年二月到任。所上第一篇疏即。李启元在户部尚书在这个管理全国钱粮军饷的要害职位上很为难,书中各篇奏议大多是为钱粮短缺而楸心、叫苦的。此书祥细记录了明末天启五、六两年间的全国经济生活状况,是研究这一时期政治、经济、赋税、盐课、军事、评判史,以及王朝如何走向衰败、灭亡历史的重大数据库。

    ******

    历史上

    天启元年(1621),后金崛起于辽东,明军屡败,为解燃眉之急,明廷征调奢崇明率所部兵马援救辽东,奢崇明趁机派遣其婿樊龙、部将张彤率领步骑兵二万来到重庆。1621年9月17日,趁校场演武之机,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20余人,发动叛乱,占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今属贵州省),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全蜀震动。

    奢崇明的叛乱,其党樊龙占据重庆达九个月,为其声援。重庆地势险要,三面临江,其出入必经要道惟佛图关至二郎关一路。樊龙自通远门城壕至二郎关连营十七,宿精兵数万。天启二年五月,朱燮元督秦良玉等夺二郎关,总兵官杜文焕破佛图关,乘胜进逼重庆。二十七日,燮元以计擒杀樊龙,生擒龙子友邦及其党三十余人,遂收复重庆。

    第878章 木匠皇帝133

    说来奢崇明的叛乱已经没有历史上那么大的势头了。首先他妹婿攀龙和部将刘彤, 没能没得到历史上为增援辽东而举行的阅兵巧宗带兵进去重庆、没能借机杀死重庆巡抚许可求等几十位官员和将领。

    重庆这座山城易守难攻, 攀龙没能成功占领重庆,哪怕奢崇明如历史上那般建了“大梁”国、设立了五部、也有了相当数量官员,在京师内阁成员看起来,那就是一个有声势没实际的虚飘的幌子。

    还不如当初的建奴那“大金”国给朝廷带来的震撼强烈呢。这“大梁”过就是一伙趁乱火上浇油的失心疯子。

    为什么要这么说奢崇明呢?

    天子年前突然领军西征, 似乎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西北军情紧急的迹象;且天子在西北耽搁的时间也比辽东久,可就是这样, 难道就是天子对鞑靼没了招儿、可能遭遇了土木堡一样的败绩,不是失心疯了吗?

    难道大明在二月初始三省三十余府州县多处发生了地震,就以为大明朝廷陷入困局之中无力南顾啦?

    岂不知朝廷自从设立了应对紧急情况的那笔救灾款项,那些从禁军淘汰下来的四十岁以下的军卒,就被编入应急赈灾之新队伍中了。

    即便天子不在京师、不能立即得知、处理地龙翻身这样的事情, 只要有银子, 大灾又如何?六部和内阁商议之后,救灾、赈灾等事,早就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做着呢。

    事后内阁只给天子送去了一个三百里加急的地震救灾应对措施报告, 一个月后又给准备返程的天子送去一份地方政府的救灾结果汇报。

    有了天子授权, 各部尚书做任何事情都是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

    所以左布政使朱燮元用八百里加急报上京城的四川叛乱,让兵部和内阁首先要考虑的、反而是该不该立即告诉天子此事。

    方从哲一向是偏犹豫不肯拿主意的人, 这时候见大家的目光都在看自己, 他却立即拿定了主意。

    “这事儿不必让天子知道, 天子能顺当、平安地回到京师才是上策。重庆和成都两府都无失,等天子到京了,无论是派禁军南下、还是调白杆兵回川。都可以轻松平叛的。”

    崔景荣见内阁首辅拿了主意, 按天子的行程计算,现在应该过了大同府,没几天就能到京师了。但是就这么瞒着天子不太好?可是刘一燝、韩爌、叶向高都没反对,他觉得自己没必要与内阁的阁臣争。最重要的是他一部尚书对四位阁臣争不赢。

    于是他就试探着建议道:“依我看辽东战事基本完结了,有那几万禁军、还有辽东的将士收尾也就差不多了。四川的叛乱,还是白杆兵回川比较好。

    因为秦将军她熟悉四川、白杆兵也都是川人,适应南边的水土,眼看着天气热起来,北边的禁军调去南方打仗,未必会适应四川的湿热。”

    对于崔景荣所提的建议,内阁一致同意。但是调白杆兵回四川之事,那是一定要报与五军都督府才能行的。

    当英国公和定国公得知奢崇明叛乱,吃惊地瞪大眼睛。刚刚轮回京师修养的泰宁侯,凭借其在辽东的战绩,在五军都督府有了发话权。

    他毫不掩饰地对兵部尚书、英国公和定国公说:“建奴的‘大金’刚刚被朝廷收拾的快灭族了,怎么彝族又冒出来一个‘大梁’?这是着急要灭族、赶着与建奴去做伴?”

    泰宁侯的话听起来有点儿尖刻,可想想还就是这么回事儿。俩国公世子带着两万多的禁军、还有辽东那几万军队,加上一万多的白杆兵,横着竖着地在辽东拉网式地建奴,力图不漏掉一个小部落。即便是逃往朝鲜的,也派毛文龙带了几千人追过去了。

    那不就是奔着灭族的架势在忙乎。

    泰宁侯这次轮休回京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问天子拿到主意了才好行事。就是朝鲜在大明败给建奴之后、扛不住建奴的压力而附庸“大金”国。这个附属国背叛宗主国该怎么处理的问题,泰宁侯有着自己的小心眼儿。想先与天子私下里沟通好了,免得被那些文臣用大道理拿捏了。

    英国公不管泰宁侯怎么说、内阁和崔景荣怎么想,这么大的事情方从哲敢瞒着不告诉天子,让他心里非常地不落底。但是内阁和兵部联合做了决定,他们有这个权利。虽说天子已经离开大同在返京了,他犯不着偷偷派人去告诉天子,但是自家什么也不做,似乎也对不起天子的立后诏书。

    所以他回府以后就与夫人一起去女儿的院子。他把伺候的人都赶了出去,当着妻子的面,跟女儿嘀咕这件事儿。

    张嫣想了一会儿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点点头对英国公说:“父亲,我明儿想去潭柘寺进香,你让三哥陪我去呗?”

    “行啊,明儿和你母亲一起去潭柘寺进香,我会让你三哥带足人手,路上别惹是生非,可也犯不着怕事儿。”

    “父亲放心,女儿会安排妥当的。”

    天子在离京的时候留了话,说立后的旨意在春闱后、殿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