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72

分卷阅读1172

    炸声震得城墙上的人都有了感觉,胆小的就有些害怕会震塌了城墙。硝烟散去,脚下的城墙坚实如初,建奴却失去了攻城的云梯,守城的将士欢乐地呼喊起来。

    侯世禄等人看建奴没了能攀上城墙的云梯,招呼军卒都躲起来,由着他们往城墙里射箭泄愤。

    童仲揆兴奋地一巴掌拍到毛云龙的肩膀,“好,干的好。建奴的云梯都炸断了。等守住辽阳城,我给你请功。”

    毛云龙对着童仲揆抱拳,“谢童总兵。都是末将麾下的这些老卒能干。”然后他看到走过来的张铨,添上一句道:“是张大人的主意好。”

    张铨笑着道:“是童总兵推荐你。唔,干的不错。本官这里给你先记上一功。”

    马祥麟和侯拱极从观阵的城楼下来,对着毛文龙的态度恭敬极了。他们在上面看得很清楚,那些火箭吸引了建奴的注意,被防守的建奴都格挡开了。几处引爆炸/药的都是那些炭火。

    俩人下来之后就围着毛云龙问他怎么想到用碳盆。

    毛云龙据实回答。

    “这天射火箭不知道能不能抗过西北风。再说火箭也容易被格挡。那些烧到火候的炭块只要一块落到位就够了。”

    张铨对毛云龙的评语又加上“头脑聪明。”

    由于毛文龙此战立了决定性的功劳,张铨对侯世禄和童仲揆建议,让毛云龙遴选叆阳过来的、信得着的军卒加入守城的队列。

    毛云龙得知后大喜,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第811章 木匠皇帝66

    周嘉谟果然在崔景荣这里遇到了麻烦。

    “明卿兄, 你这不是坑我吗?熊廷弼站着侍郎的位置, 在辽东对兵部的事情帮不上任何。我也不求他能帮收做事儿, 他不添乱子就谢天谢地了。可谁你把王明初调走,难道让我一个人在兵部唱独角戏?”

    周嘉谟看着崔景荣跳脚,笑而不语。等他闹腾够了,才放下手里的茶碗道:“蓟辽总督你可有合适的人选?这人得知兵部事、还得有过布政使的经验, 最好是从顺天巡抚、保定巡抚或是辽东巡抚中拔擢一位上来。”

    崔景荣立即瞪大眼睛, “你要动周永春?”

    “你看看你, 你看看你, 你也知道周永春调不得的。那你说除了王明初过去,还有谁更适合?”

    从三品的兵部侍郎外调到二品的蓟辽总督, 对王再晋或者周永春都是一个大大的提升、锻炼的机会, 手握实权统领三地的军政大事, 以后再回朝廷就是做兵部尚书都够资格了。这位置要是给周永春, 他会做得比王再晋更好。但是要王再晋去与熊廷弼配合,不可能得到周永春这般的结果。

    周嘉谟推心置腹地说:“周永春去做蓟辽总督适合。王再晋做过江西布政使 、山东巡抚 ,督过河道 , 他去做也适合。是?咱倆关上门说的话,开了门老夫就不认账的。王再晋比你年龄大, 还是比你晚了三科的进士,要不是他已在侍郎的位置上了,以天子喜欢用年轻人,尤其是兵部要英国公世子来帮你做侍郎的事务,他在侍郎的位置上以后就是再难往前进了。”

    周嘉谟说的慢, 给了崔景荣足够的消化时间。崔景荣才认识到有自己在做兵部尚书,王再晋外放才是对他最好的。

    “明卿兄,他这侍郎还不到一整年呢。”

    “天子说了是暂时去做蓟辽总督。回头应该要他回来再继续做兵部侍郎的。”

    这话周嘉谟说的轻描淡写的,但落在崔景荣的耳朵里,崔景荣明白王再晋会宁可做蓟辽总督,也不会愿意回来做侍郎。手握重权的地方大员,与上升空间被堵的侍郎相比,如果是乱世还可以说留在京师的机会多些。

    但是看天子任命的其他部的官员,崔景荣明白是周嘉谟偏了王再晋。

    让他在王再晋和周永春、还有其他的一些巡抚里选择,只看王再晋这一年与自己相处,同僚一场关系融洽,他还是愿意王再晋得到高升去做蓟辽总督。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周永春比自己小了十来岁,以后机会多多,可对王再晋来说蓟辽总督很可能就是他登上高位的唯一一次机会了。

    崔景荣深吸气,“好。我知道你也是为辽东战局考虑,反正周永春比我小的多,机会也多多,就让王明初去。但是你可要帮我挑个合适的侍郎人选,不合适的话,我是不要的。”

    这要求对周嘉谟来说很正常。他点头应允了崔景荣,让崔景荣先与王再晋透个口风,自己在吏部等王再晋过来。

    崔景荣笑着应下了周嘉谟给他的做人情的机会。

    王再晋几乎是脚步漂浮着离开了吏部。他从山东巡抚、总督河道再到兵部侍郎的时候,看着比自己还年轻的兵部尚书、还比自己早九年中进士的崔景荣,心里早就做好了老死在侍郎位置的打算。如今崔景荣肯放他去做蓟辽总督,对他绝对是做梦想不到的事情。

    他感谢吏部尚书周嘉谟在御前的提名,同时也感谢崔景荣能从大局出发,天大的际遇如添上掉馅饼一样落到了他面前。

    除了向吏部尚书宣誓自己会努力做好蓟辽总督的事务,他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两部尚书了。

    隔天周嘉谟再度去养心殿见天子,说了自己对蓟辽总督的安排计划。周永春在辽东与熊廷弼配合的很好,就不准备调动周永春了。王再晋若是能担起蓟辽的事务,自己准备另选一位兵部侍郎。

    朱由校点头应允。

    对他来说,崔景荣认可了周嘉谟的换兵部侍郎的安排,只要他能维持兵部的正常运转,王再晋回不回兵部都没什么。周永春才升了辽东的副经略,提不提他去做蓟辽总督也没问题。这事儿表面落得最大好处的是王再晋,但隐性得到好处的是自己,能往兵部插进勋贵出身的武官了。

    以文臣节略武将、以监军节略文臣,环环紧扣。不过这样的用人方法。真的不能深究。只要略微心眼活泛一点儿的,不与天子生罅隙,做事的时候束手束脚也不可能做到最好。

    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多简单的事儿,偏要层层叠叠地加上监察的眼睛。一个武官能干的事儿,要加上两个看贼的。

    处处防着怕武官造反、怕文官揽权,然后养出来一代又一代的弄权太监。

    唉……

    不能想老朱家的蠢逻辑,一想就心烦头疼要骂人。朱由校丢开兵部的事情,带着人往东六宫去。到了去探望两个小娃娃的日子了。

    果然朱由检带着三位皇女在延祺宫门口等着他呢。

    “皇兄。”朱由检与他亲近了很多了,远远就迎上来行礼。

    朱由校伸手扶起他,“冷不冷?”

    “还好,我穿的多的,得了信才从延祺宫出来。七弟没睡觉,也在等着皇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