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68

分卷阅读1168

    所有字都宛如印刷一般,各个均匀。通篇整洁干净,不见一笔犹豫或者涂改的痕迹。

    “好字、好卷面。”

    朱由校先赞了一句,不愧是能够殿试夺魁的状元,单看其卷面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再看内容,他笑了起来。这赵秉忠也是一个妙人,居然在殿试的文章里,把大明的太/祖推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说太/祖在政权草创初期就订立了制度。天下大局奠定之后,又进一步立纲纪、陈法度,为后人留下了恢宏的治国章程。”

    “马屁精。”

    哪朝哪代的开创者,在国朝初立的时候不要做这些事情?但又不能否认赵秉忠的切入点选的合适。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阅卷的上位者看了会高兴地推荐给天子,朱家的哪任天子看了贡士这么“捧”自家祖宗也都舒服啊。

    实心行时政。

    好主张。有见地。

    朱由校抬头看看老神在在的周嘉漠,顿时觉得这忠心王事的勤勉老臣,七十多岁的严肃认真下,还藏有一丝促狭的狡诈

    “你赵秉忠不是很推崇太/祖那一套很严格的奖惩吗?给你个机会到刑部做侍郎啦。刑部尚书七十一、左侍郎六十八,你还不到五十岁,以后有你大展身手的机会呢。”

    朱由校自觉把周嘉谟没说出来的话,脑补的很到位。所以他脸上始终带着笑意去看赵秉忠的卷子。细细地读了两遍后,终于领会了赵秉忠这篇文章的实质。

    ——那就是“不管法家所提倡的法制,也不管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只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就应该拿过来为我所用。”

    整个社会都在规矩范围内行事,这个社会就是安稳、安定的和乐升平了。

    这赵秉忠就是打着儒家门下的旗号、实际是法家的坚定弟子啊。这样的人去刑部很好。去兵部也很适合。礼部也可以。

    朱由校决定要好好考察赵秉忠,要是个不拘泥僵化的,说到还能有变通地做到的,以后将是很好的内阁苗子。

    “周卿,赵秉忠的文章很好。先立法,让各级官吏有法可依、有法遵循地做事。定出规矩了,再让天下百姓知法守法、依法自觉行事。

    好!周卿的提议甚好,刑部右侍郎就是他了。”

    周嘉谟的老脸立即绽放出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菊花。

    朱由校看周嘉谟笑得如同偷到嫩鸡的狐狸,忍不住和他开起玩笑。

    “其实朕看他对兵部的建议也切中厉害。交由他去练兵,不知他能不能做到他写的这么好。”

    周嘉谟赶紧站起来说道:“陛下,兵部人才济济,两位侍郎不论是王再晋还是熊廷弼,也都是适合的。如今辽东在用兵,兵部一动不如一静。”

    陛下啊,老臣求求你了,可不要折腾兵部侍郎人选了。好容易现在兵部的人与熊廷弼都磨合好了。

    ——这是周嘉谟不能说出口的心里话。

    “周卿先坐下。朕是想说蓟辽总督的人选。”

    周嘉谟才坐回去的身子,立即绷紧了。蓟辽总督位高权重,其下辖有顺天巡抚、保定巡抚、还有辽东巡抚。要节制顺天、保定、辽东,还有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的军务,另外还要兼理粮饷。以辽东目前虽然基本是朝廷直接管理,但是若有一位知兵事能担得起蓟辽总督职责的人,好过抱病理事的文球。

    “朕想起蓟辽总督,也是因为礼部才与朕提起给前蓟辽总督汪可受赐谥号之事。蓟辽总督这么重要的位置,几年都无得力之人就职……”

    周嘉谟有点难堪,天子这么说有怪责他失职的意味了。他赶紧站起来说道:“陛下,这是老臣没有做好。”

    “周卿,你坐下慢慢说话。之前不是你做吏部尚书。这半年又有太多的事情了。旧事不提了,你看谁去做蓟辽总督比较好?”

    周嘉谟沉思了一会儿说:“老臣认为辽东副经略兼辽东巡抚的周永春适合。”

    朱由校想想自己对周永春的了解,立即点头赞道:“这人选不错。可如今沈阳被围,周永春也无法飞出来就职啊。”

    “那只有另派知兵并有布政使经历的人先去暂代或者协助文球。”周嘉谟想了又想,“陛下,朝中适合的人选,老臣看中兵部侍郎王再晋。”

    说完这话,周嘉谟陷入愁苦中。熊廷弼这个兵部侍郎在辽东,王再晋要是派去替代蓟辽总督,崔景荣要杀到自己府上讨说法了。

    “行,那就让王再晋去。”朱由校知道王再晋的履历。“周卿也不必另选一位兵部侍郎了,暂时就让英国公世子到兵部给崔景荣做帮手。”

    “陛下,英国公掌着禁军大权呢。”

    “朕知。让英国公世子到兵部历练,对他以后接掌禁军只有好处。”

    周嘉谟不好再反对,心里纳闷天子怎么就看好了英国公世子了。是因为他带着勋贵子弟查抄福王府等事做的好吗?

    搁下这没出来了兵部侍郎的人选,周嘉谟说起他今天举荐的最后一位:何宗彦。这是另一位在家被光宗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

    如今也到了京师、待命有段时间了。

    朱由校听完周嘉谟的介绍,对光宗这有坑的脑袋也很无语了。仔细翻看了何宗彦的资料道:“去都察院。他与张问达几乎算是十年的年龄之差了,先去做右副都御史如何?”

    这职位比周嘉谟原来想的还要好。

    “老臣遵旨。”

    他回答的太爽快了,逗乐了朱由校。

    天子大大的笑脸,让周嘉谟有些讪讪的。做臣子的也不容易,自己不也是看陛下不是喜怒无常之人,才干了这么轻率的事儿吗?

    “老臣就是觉得陛下的提议好。”

    “周卿是怕朕反卦。”朱由校揶揄周嘉谟。

    周嘉谟见天子戳穿了自己的想法,咧嘴笑笑,不以为然。君臣经常见面研讨用人,相处也比其他人随便很多。他笑着接过那一叠专门写给天子看的各官员资料,行礼后告辞出宫。

    老大臣的脚步比来时轻快了很。重要的朝官都填补的差不多了。临时去替补兵部侍郎的英国公世子,倒要与崔景荣好好解释。

    ——这只是一个临时替代。等周永春能从辽东脱离、王再晋就能回归本位。

    崔景荣再与自己瞪眼睛,他也得认了陛下的安排。

    可是谁去接周永春的位置呢?想到那熊廷弼的狗脾气,周嘉谟恨不能把周永春就牢牢地捆在熊廷弼助手的位置。

    不然自己另选一个合适的兵部侍郎出来?

    周嘉谟边走边想,等回到吏部的时候,他已经拿定了主意。另选一位兵部侍郎虽然挺难,但比起选一个能接替周永春与熊廷弼合作的人来说,还是容易太多了。

    再说了自己马上就有两位助手了,让他们明天就到吏部当值,可以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