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47

分卷阅读1147

    的郎中、主事等职位,老臣也会留心挑选一些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

    周嘉谟见天子无动于衷,只好继续为乔允升做举荐。

    “老臣力主乔吉甫做刑部侍郎,实在是此人是最适合做刑部侍郎的。他是沉默寡言的秉性,属于深思熟虑后开口便含章宪的性格。行事刚直不阿,初到地方做县令就能厘清钱粮征催jian民舞弊等纠葛。调去政务纷纭的太谷县,也是能够除暴安良,深得民众爱戴。时任户部尚书的褚鈇褚民威曾为其撰写德政碑。后来调任为江西道御史,先后奉命‘巡按宣、大,兼理学政,巡按山西、带管盐法,题差三辅、管理京畿,为顺天府丞、府尹,执法益严。曾为先帝争取出阁读书也是奋不顾身,不惜开罪神宗和郑氏母子的。”

    朱由校明白周嘉谟的潜台词,当年为先帝争取利益的官员,应该是他择优任用的首选。这乔允升在光宗继位后,也是在方从哲的第一批起复名单里。因为他抵达京师比较早,得以顺利被起用,任太常寺卿之职。

    最后还是周嘉谟下面的那些话打动了他。

    “黄绍夫志在铸炮,乔吉甫是能够担当得起刑部尚书责任之人。有他在,不虞刑部之事会出悖乱。还有老臣从翰林院里挑了韩继思到刑部做主事,他是万历癸丑年(1613)进士,如今刚及不惑之年,十年后会是刑部得用的人才。”

    周嘉谟见天子有松动,赶紧再加一把劲。

    “黄绍夫明年铸炮成功后,还要回去主持刑部。虽黄绍夫是神宗授命的‘□□固本大臣’,万历八年的进士,要是换个资历够做尚书的侍郎,以后刑部怕是不会安宁。但是用乔允升为侍郎代掌刑部事,以后不会有任何麻烦。”

    朱由校见周嘉谟已经考虑到这样的地步,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乔允升这个刑部侍郎。有韩继思这位四十岁的郎中在,他也要求另一位侍郎的年龄一定不能超过六十岁了。

    周嘉谟满口答应,松了一口气。天子的挑剔太多了,有的人资历合适、能力也合适,就是因为隐田的事情被剔除在侍郎的候选提名外。

    唉,周嘉谟有点儿犯愁,补齐六部的郎中还真不容易。

    黄克缵那边却为铸炮的进展而欢欣鼓舞。他去年署理京营戎政的时候,就自己出资,委托其兄黄克立、侄孙黄调焕招募闽南能造吕宋大铜炮的巧手工匠来京,与泰宁侯陈延祚父子合作,就造了一位三千金重的铜炮。而后又陆续造了二十八门铜炮。

    这些火炮是黄克缵的骄傲。

    如今再度与泰宁侯父子合作,因有了徐光启加入,还有内侍监的那些巧手宦官,主要是天子常常会有些奇思妙想,但每每实践后对解决炮管发热、提高火炮测距的便利性、瞄准、尤其是徐光启出手计算出来的调整仰角和射击目标的简便使用方法,使得炮手不再需要大量的试射,就基本能够掌握要领。当然了,对炮手的要求就是要识字懂算学位上佳。

    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后,最后发射出去的炮弹,无论是落点的准确、还是爆炸后的威力,都与去年有了天地间的差异。

    最令他震惊的就是新式炮弹,天子与徐光启还有宦官,完全是先用纸上推演出来,再交给匠人按着步骤去做。新式炮弹让炮兵不用再担心出现热炮管炸膛,炮弹滑到位置会被顶住,也不用担心出现“哑炮”等现象。

    在天子的建议下,内监还做出数种炮弹

    新式火炮完全不用铜,也不是去年他利用闽南匠人革新铁铜融合方法。而是采用京师附近的焦炭,熔炼出来的一种新铁。完美地解决了炮身过重、炮管容易发热炸膛,发射频率过慢的问题。

    这是一种黄克缵没见过、也从来没想过的火炮。

    短短的两个月,新研制出来的不足百斤的样炮,初次试射的射程就与千斤的铜炮相差无几。两百余斤的新式样炮射程,已经能媲美近万斤的老式铜炮了。

    黄克缵与徐光启曾反复算过新式火炮的成本,主要还是在前面的焦炭、新式炮管所需要的特种铁、以及不同部位的繁琐工艺、需要的熟练工匠等抛费。

    但所有这些加起来之后,百斤内的火炮成本不超过千两的白银。而且做的越多,火炮的成本还会降低。这让黄克缵热血沸腾,迫切地希望能再度为兵部尚书,带着这些新式火炮去辽东一展神威。

    黄克缵在新式火炮出来样炮后,私下里与朱由校提出要去兵部。

    “黄卿,朕知道你想去兵部是为什么。”

    黄克缵老脸一红,“陛下,老臣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喜好。老臣就是想为去年萨尔浒之战阵亡的将士报仇。”

    朱由校笑笑,“朕明白你,可是你即便去兵部,也不可能由你带兵去辽东的。”

    黄克缵看着眼前的天子笑得怪异,一种没来由的战栗让他毛骨悚然。他不敢确信地问道:“陛下,你是想……”

    朱由校点头,证实黄克缵所想。

    黄克缵立即大声道:“不可以。陛下,这坚决不行。”

    “天子守国门,是应有之义。再说了,我们君臣联手早日造出千门新式火炮,抵得上今日五千门铜炮。有这样的威猛的火炮,率领十万大军出山海关一举收复辽东失地,黄卿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黄克缵点点头。

    “老臣是这样想的。但是陛下以身犯险,置江山社稷与何地?”

    朱由校见黄克缵真急了,笑着安慰他说:“有这新式火炮,不畏惧雨雪天气,有何危险?太/祖、成祖昔年也曾率领将士在三军阵前搏杀呢。”

    “陛下怎么同□□、成祖呢?昔年王振……”

    “黄卿,你是说朕没资格追随□□、成祖?”

    黄克缵咬住了舌头,把没有与打断自己说话的天子争起来。转而用苦口婆心的态度劝朱由校大小御驾亲征的主意。

    “陛下,太/祖征战的时候,已经有数位皇子。成祖的时候也有三位成年儿子。但是陛下你……”

    “朕自己还没成年呢,自然不可能有儿子。但是五郎现在已经读书了,大明不虞无后继之人。”

    大冬天的,把黄克缵急得脑门上都是汗。

    “黄卿,辽东的危局不是一日之寒。若朕能够一举荡平了建奴,也算是朱家给阵亡将士的一个交代。朕也可以彪炳千秋,你说是不是?”

    黄克缵开始恨起自己为什么就那么积极地要造火炮了。

    “唉,老臣不该去撺掇陛下早那些火炮的。”

    若是没有这强大的新式火炮勾动了天子建功立业的心思,少年郡王也不会有这些与太/祖、成祖相较的心思。

    黄克缵悔得要撞墙了。

    朱由校赶紧转移这老大臣的思路。

    “黄卿,朕也不是现在就领军出关。工匠房就是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