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44

分卷阅读1144

    下旨斥责庶母这事儿, 要真是犯了严重的错误、或者是残害皇嗣了也行,只是奶娘偷吃了几口冻梨, 却也是意外。

    “老夫要弹劾□□府,没将人调/教好就送进宫里了。天子是少年郎, 一夜不睡多伤身子。”

    刘时敏看着气咻咻的头发花白的首辅,心里想着这老头也是气糊涂了,忘记那□□府也是归内廷管。内廷没有管事的皇后、太后, 最后就得落到司礼监去训斥他们。

    算了,老人家对皇爷的关心不是作假,有个能给他撒气的地方也好。

    方从哲回到阁臣的值房, 就把内廷昨夜的事情讲给叶向高、刘一燝和韩爌,最后恨恨说道:“前朝每天多少事儿,内廷还不安歇。”

    叶向高说道:“陛下的年龄也不小了。该张罗起婚事了。”

    刘一燝给叶向高解释,“陛下要守孝三年。”

    韩爌加了一句,“咱们要是劝陛下大婚,天子肯定会说神宗和光宗还没银子落葬呢。这事提不得的。”

    叶向高担心道:“昔日神宗就因为是宫女子所出,幼时甚不为穆宗所喜。光宗也因为生母是宫女子而被漠视了几十年。陛下如今不采选合意女子,难道还要朝臣看着天家后嗣重蹈祖辈覆辙?”

    韩爌嘀咕道:“进卿兄,你若是不信就上折子催陛下采选宫女子。肯定会被天子以内廷无银子挡回来。中涵兄就是弹劾□□府,最后也会被缺少人手搪塞了。”

    想到内廷一直在连续不断地裁人,宫女子和宦官的人数已经接近千人的预值,四位阁臣脸上表情各异,但心里都明白新君是真的要削减内廷开支的。

    叶向高还真没想到天子说要守孝三年的。这少年天子勾起他更大的热情了。他轻咳一声,把几人的主意力拉到自己这里。

    “转过年陛下就十七岁了,也该把婚事筹备起来了。老夫听说今年的秋税就是按照新法收取的,过几天各部凑到一起做全年预算,总会挤出来落葬的银子。明年给二帝落葬后就张罗天子的婚事,最快也是要到后年年底才能成亲,那时候也就出了孝期了。”

    叶向高说的很在理,立即就获得三人的认可。方从哲丢下弹劾□□府的主意,大声说道:“陛下大婚后内廷有人管事,就再不会出现要天子照顾幼弟之事。”他想想又不甘心。

    “光宗的妃嫔还没有正式上太妃的封号呢。老夫以为不应当给冯氏以太妃的尊号。”

    叶向高拍拍他的肩膀劝道:“我们知你是心疼陛下一夜未睡的辛苦,可是冯氏的封号是关系到皇七子的颜面。这事儿以后她会更加小心的。那也是她亲子。我们就不节外生枝了。不然为难的还是天子。”

    方从哲被叶向高说服,哼哼了几句就不再提内廷之事。他们这几日忙着呢。各部的预算都出来了,他们要先过目一下,把那些过分不合理、虚张声势、巧立名目要费用的项目先砍掉一批,然后再把差不多的立项拿去讨论。

    首先就是兵部的。

    第一个是熊廷弼的那一千二百万的项目。虽然被天子否决了,但是内阁要给兵部和熊廷弼一个书面拒绝的理由。不能简单以银子不足打发熊廷弼,不然他还得以为那计划是合理的、是正确的呢。

    第二个是九边的军饷,欠额将近四百万。

    要不要足额补发?

    四个人都在发愁。叶向高想起方从哲转述天子的“不及时支付买命钱”,叹口气说道:“这个军饷先记为全额补发。待后面的各项都审过,回头再看。”

    几人对叶向高的说法心领神会,不知不觉间,叶向高就成为隐形的首辅,主持内阁事务了。当然了这也取决与方从哲的性格、还有他的主动退让。

    再次就是兵部的军械计划,单看火炮立项就要二百万两,更别说其它火统、刀枪、军服、战马等等了。

    韩爌嗤之以鼻,“我认为还得像上回辽东增兵那样,咱们请锦衣卫去工匠房核实一遍兵部这些军械的成本。然后再算该拨款多少。”

    户部尚书李汝华也正在与汪应蛟、还有天子派过来的才升为太仆寺卿毕自严,一起商议兵部的明年预算。

    毕自严是隆庆三年(1559)生人,今年五十一岁,符合朱由校对周嘉谟所提的、要给户部准备一个年富力强的侍郎年龄要求。他十九岁中举,二十三岁进士及第。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这份完美的履历报告,显示了毕自严有刑部、工部、兵部、吏部、户部的历练。

    尤其是其最后在榆林西路的按察使,职责是主管考核吏治,一省范围的刑法之事;而布政使的岗位涵盖的内容就更加丰富。

    一要管理府、州等各级官员,按期发放俸禄,考核政绩,上报吏部。

    二要承宣政令把朝廷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各府、厅、州、县。并督促其贯彻实施。

    三要负责征收全省各地的赋税,负责本省的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的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最后一项是负责三年一次的秋闱。也就是举人考试。

    这些他都完成了很优秀,才有了周嘉谟提名他为户部侍郎之举。李汝华鉴于毕自严在榆林西路的情况,立即点头同意。后到户部的汪应蛟知道了周嘉谟提议的右侍郎人选,明白这是以后的接替户部尚书的预备役,也立即表示同意。

    毕竟他和李汝华都是七十岁的人了。

    朱由校看了周嘉谟提交上来的毕自严履历和历年考核成绩,立即亲手写了一个大大的“准”字。

    “周卿,有你做吏部尚书,把百官交与你选拔太正确了。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事半功倍。该先记你一大功。”

    周嘉谟当时还被少年天子赞的有些不好意思。

    “老臣选他做户部侍郎,也是因为毕景曾是个全才。他就是不去户部,去六部哪里也都是适合的。”

    朱由校当时还开玩笑说:“周卿,这样的全才,朕要一打。”

    说得周嘉漠差点翻白眼,这样的人才要一打?想得美!

    不过他到底还是估计天子的颜面,认真应道:“老臣今年是在做地方官员大计,倒是发现了一些个很不错官员。等后年京察的时候,希望能给陛下凑足一打。”

    朱由校也就是随口与周嘉谟开玩笑,见周嘉谟认真了,赶紧弥补。

    “周卿,你慢慢来,现在六部大部分官员已经到位,不急不急。”

    所以毕自严昨天被请去吏部谈话,今天就奉命到户部以太仆寺卿的身份参与户部的工作。他的户部侍郎认证的相关程序等,吏部正在办理中。

    地方官员调进京师惯例是要降级使用。从实权的从二品布政使到做从三品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