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40

分卷阅读1140

    堂在天子跟前,不仅是首辅,你还有个方师的名头在,既然他那日接受了韩爌的解释,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不维护你就是出尔反尔。天子是明白人,他不会冒着被朝臣诟病的风险,更要顾及史册的。

    还有在三人成虎之后,还有个人走茶凉呢。指望我?要是我守不住阁臣的位置,或者说我得不到首辅的位置,真的有人揪着‘红丸案’不撒手,是不是你在内阁最好?”

    叶向高的话说到了方从哲的心底,再一个就是新君对他的信任、尊敬,也让他也舍不得离开朝堂。但他迫切想叶向高入阁,分担自己身上的压力。

    “进卿,我听你的。但是你呢?”

    叶向高摊手,“中涵兄,我到如今还有什么选择吗?要是没来京师也就罢了,像现在这样来了京师,却觐见的机会都没有就返乡,丢不起人啊。”

    方从哲达到目的,笑着安慰叶向高。

    “新君是讲道理的人。听说以前交与‘东李’照顾的时候,‘东李’是不允许他与宦官或者宫女子说话的。就是照顾他的奶嬷嬷,也不被允许与他多说话。这样长大的孩子,难免会有一些孤拐、不愿与人交往,但是新君身上却不见什么明显的痕迹。你不用担心新君的性格,尽管放宽心思好了,哪怕觐见的时候陛下说话不多,也是少年人不愿自己的声音难听。”

    叶向高起身向方从哲深深施礼。

    “若无中涵兄为我筹谋,我是没脸再见世人了。请中涵兄放心,若弟能入阁必与你并肩携手。”

    方从哲赶紧还礼,一时间俩人惺惺相惜、结成同盟

    方从哲从叶向高这里讨了准话,就赶紧去养心殿向朱由校禀报,言辞间尽是推崇叶向高能力在自己之上、比自己做首辅更好。

    朱由校笑笑,“方师为王事尽忠的赤诚之心,朕明了了。明日带他过来。”

    方从哲大喜,连连对天子拱手,兴高采烈地出了养心殿。

    朱由校在方从哲走后,派人传吏部尚书周嘉谟。

    “周卿,朕欲改廷推。”

    周嘉谟点点头,想了想试探着说道:“陛下因为廷推重臣、阁臣之事,掌握在六科手里吗?老臣早觉得这是极其不合理的设计。以六科人才的能力,决定尚书、侍郎、阁臣的推举,一个给事中不签字就不能通过廷推。这岂不是比陛下的皇权更大了?”

    朱由校点点头。

    周嘉谟摇摇头继续说道,“虽然六科被陛下划去都察院,但是早点改了好。侍郎以上,吏部推荐臣子与陛下选择,六部七卿共同参与议定,才是正理的。”

    朱由校点头,“如此废黜六科这权利之事交与周卿了。”

    周嘉谟喜出望外应了下来。然后自去筹谋,怎么剥夺已经成为御史的六科旧日权利。

    想了半日,他径直去都察院找张问达。协商无果后,忍不住就高声往张问达心口戳刀子了。

    “德允,你是看不明白天子的意思还是与老夫装糊涂?那六科的官员为何被划到都察院的旗号下,不就是新君觉得他们碍事吗?阁臣是辅助天子处理政事的、能力要在各部尚书之上的人,却要七品的给事中签字是不是可入阁,这不是荒唐吗?你是不是要借着六科在你麾下,要自己独揽朝纲啊!”

    “明卿兄,你莫急莫急。我从来都没有独揽朝纲的想法。”张问达见周嘉谟恼了,说话往死里挤兑自己,赶紧表态做让步。

    “我也是觉得六科的权利过大,但是天子把六科划归都察院的时候,说了保留六科的原来权利。”

    周嘉谟斜睨张问达,“御史都给你派出去交换核查隐田,六科原来做的事情都换了人去做,还怎么保留他们原来的权利不变?难道朝廷的大事儿,还要等他们几个月都回来了,才能有论断?哼!若是如此,万事以后都送到你们都察院,他们不再,你替他们做主,也毋须什么阁臣、尚书、侍郎了。”

    “明卿兄,你这是小人之心了。”

    张问达也不高兴了。

    “那六科也不是我要归到都察院的,怎么能怪到我头上来。”

    “你若是不想揽六科权利,就在六部七卿和陛下面前表态,明儿废黜了就是。”

    周嘉谟步步紧逼,张问达就勉为其难地点头应允。

    其实在张问达的心里,六科就是横亘在都察院前面的一座高山。他巴不得有人出面,帮他铲平了这山呢。同样是言官,都察院只有稽察、弹劾的权利,但六科不仅有御史的权利,还有封驳、侍从、补阙、拾遗、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连册封宗室、诸蕃或告谕外国,都有充当正、副使的权利。

    所以六科不仅与都察院的功能重叠,其权利还远在御史之上、吏部之上、天子之上。方从哲在廷推的时候就没有得到六科的认可,但神宗强力而为,结果是方从哲处理朝政的时候举步维艰,受到颇多自六科的人为阻塞。

    只有把六科取缔了,才有都察院的出头之日。

    得了张问达的同意,其他几部尚书和阁臣,周嘉谟都没有去问了。废黜了六科的权利,将给事中放回各部,归各部尚书管理,对大家都有好处。虽然是吏部得到的好处最大,可官员升迁本就是吏部的权利,最多天子能干涉一二罢了。

    翌日的小朝会,朱由校与内阁、六部七卿商议,全体通过了周嘉谟的建议。原六科之人,都作为御史被张问达派了出去,没人在场提出反对意见。

    皆大欢喜。

    至于那些御史回来之后会怎么上书反对此事,朱由校早打定了主意,留中不发也就是了。

    不然让他容忍吏部之上多个决定官员任用的部门?还是实质上多养了一个都察院?继续纵容这个有封驳圣旨权利的部门依旧大权独揽?

    废黜六科以后,陪同叶向高来觐见天子的方从哲就很轻松了。叶向高主动积极地表示自己想做的就是辅助天子处理朝政。

    于是朱由校与叶向高的初见会谈很融洽,结果就是叶向高当日以中极殿大学士的名义再度入阁。

    消息传出,无数人开始抨击叶向高和方从哲这俩互相拉拔进内阁的行为。但内心深处是不是羡慕嫉妒恨,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六科给事中分掌六部,掌印长官都给事中是正七品,下有左右给事中为从七品,另还有给事中(从七品)若干,各科人数不同。

    六科的权力表现在“封驳”——即是辅助皇帝处理奏章,这与阁臣的工作内容重叠。

    “科抄"以及"科参"——即是稽察六部事务。

    "注销"——是指圣旨与奏章每日归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内阁备案,执行机关在指定时限内奉旨处理政务,由六科核查后五日一注销。

    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