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10

分卷阅读1110

    读书的热情呢?”

    “以后将在一定人口数量的村庄,设置由朝廷出银子的村学,取得秀才资格就可以去教书,也就可以从县衙领到银子。无论是秀才还是举人,不付出则无所得。致仕的官员也可以去村学教书。”

    方从哲点点头坐了回去。

    朱由校接着说道:“北宋冗官冗吏冗军冗费,导致朝廷积贫积弱。最后被落后的蒙古人夺去了江山。这大明虽是朱家天下,也是所有汉人共有的。不想被建奴重蹈蒙古人强加到汉人头上的噩梦,我们就要避免北宋的错误。”

    提起蒙古人给汉人的旧梦,再想想建奴步步紧逼,导致辽东的形式越来越紧张,所有人都感觉到新君语气里的沉重,还有被带出来的强烈压迫感。

    “朕听说都察院缺失御史人数比较多,由于六科与督查御史职能重叠,所以朕建议将六科并到都察院,职能不变,科道合二为一,归左都御史管理。”

    这可是对吏制的极大变动。

    但职能不变,又打消了在场众人的反对意愿。

    “最后一项就冗吏了。朕不求恢复到□□时期的冗员为正员的三倍,但是在年前冗员必须减少为正员的五倍内。否则该地主管考核为下等。”

    对于裁剪冗员,在座的人没有意见,很快这一条就通过了。

    然后就进行到吏部引起的退赔赋税和徭役的丁银上。

    户部李尚书站起来说:“老臣以为让所有人把隐田的赋税一次性补齐,实施起来的难度有些大,是不是可以结合隐田隐户的数量化为三到五年偿还。这样在薪俸改革后,一些清贫的官员也能够偿还得了。”

    李汝华的意见获得一致的通过。

    至于隐户的处置,六部七卿和两位国公一致坚持将投靠的隐户变为官奴。朱由校明白他们的心思,无非就是把错处推到别人身上——要不是这些人贪小,蛊惑了有免税资格的勋贵、士人,哪来的如今人人需要缴纳赋税的局面。既然愿意做家下人、做奴婢,就世世代代做奴婢好了。

    官奴与私奴还不同,私奴还有赎身的可能,但是官奴是不允许赎身的。

    朱由校想反对,但是包括六科都给事中在内,都不支持他。朱由校只好搁下此事。

    “还有一事,是朕要强调的,有免赋税资格的人,超过免税田亩数的隐田,是要收为公田的。现在户部登基的田亩是三点八万公顷,除去军屯的两百万公顷,尚有四点五万公顷以上的田亩。这些吏部和户部、都察院合作,在明年春耕前将此事查清。”

    刑部黄尚书问道:“仍然让官员先自查吗?”

    不能将贪了朝廷赋税的官员拿下,纵然是为了大局的稳定,他仍然觉得很不甘心。

    吏部周尚书就建议道:“老臣以为还是先自查,主动退回这部分隐田的赋税等,考核只降一等。若是隐瞒不报不退,老臣建议削除官籍。秀才和举人削除学籍。”

    礼部尚书孙如游极力赞同。

    “这些人读了多年圣贤书,已经得了朝廷的免赋税,还贪婪得要另外隐田,是不可忍孰不可忍?!”

    第772章 木匠皇帝27

    是不可忍孰不可忍?

    依方从哲所知道的江南士子的秉性, 尤其是东林党人好议论朝政、喜针砭时弊、无事都要揪着以前几十年的事情, 反过来调过去地抨击内阁。不论忍不忍的,他们都很可能会借此生事。

    神宗、光宗相继薨逝, 朝纲、朝政忌大改大变, 还是应以稳妥为上策。

    “陛下, 突然废黜天下所有士人的免赋税优待, 这个自古到今就有的规矩,老臣担心江南士子的唇舌, 万一影响到陛下的名声呢,”

    方从哲犹豫了再犹豫, 还是采取站在为新君考虑的角度说了这话。

    一旦“三什税一”成为定例,岂不是致仕的官员也没有免税的待遇了?自家儿子是个提不起来的、也管教不好的, 本来得了恩荫也被消了官籍。

    方从哲肯连着两年为姚宗文上荐书, 未免没有为儿子多留存一点儿的打算。

    “再则老臣担心他们撺弄藩王谋反啊。”

    方从哲忧心忡忡的样子,让英国公不得不及时表态。

    “方首辅, 藩王现在可不是洪武年间的时候了。”

    崔景荣则说:“陛下,臣建议将藩王府的护卫编入五军都督府, 去年辽东损失了几万军卒, 尚未来得及补充缺额。要是亲王郡王府要护卫,可以从净军中调拨。”

    孙如游内心是不想新君名声受损, 他开口建议。

    “不如在邸报上先放风声说各地要清丈耕田、凡查到隐田隐户者,俱除爵、除官籍和功名。留点时间予士子算是先礼后兵,最后处置他们也是依律例。”

    黄克缵说道:“陛下,依老臣陋见, 律法早有禁做隐田隐户纸勾当的。查出隐田隐户,那就是该立即处理的事情。老臣建议将停止耕地过户、与各州府郡县的核查丈量耕地政令一起下发。凡是有功名、官籍、封爵者,查到隐田就该削了功名、官籍、封爵,才是这一次清丈的目的。”

    去年没银子支付辽东粮饷的窘迫,犹如昨日之事还历历在众人的心头萦绕着。大家见新君肯从内廷和宗室先进行大幅削减,生怕新君反悔,一时间也顾不得个人的利益可能有所损失。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支持新君立即采取行动。

    就是六科都给事中们也持不及时上交隐田、补足赋税就除爵除功名的态度。

    太仓的空虚、长平仓的空转,逼得所有重臣都改变了昔日的一些坚持和矜持。

    等到朱由校提议将南京六部撤并到京师,在遭遇了微弱的反对以后,还是全员通过了撤并。中都的留守官员也裁并到京师,重新分给各部。

    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没了免税没了隐田,所有人明面上的收入都来自官员的薪俸、自家已有田地和少量的商铺。但不论是官员还是冗员,人越少分享薪俸总数的就越少。

    这样大的变革,涉及的事情太多,户部的工作量将会非常大。朱由校令都察院与户部联手,一起完成清丈耕田、隐田的稽查。

    尤其是隐田的稽查、隐田累计流失的赋税追讨,更是重中之重,谁都知道能支撑朝廷到明年秋税的就靠这个了。

    起更了,朱由校看着上了七十的老臣提议道:“今天就到这里。明天辰时再继续商议。”

    众臣兴奋之后也疲惫不堪,唯有黄克缵兴奋地问:“陛下,如果太仓宽裕,可否再造一些火炮?”

    “可。”

    这是朱由校求之不得的事情。

    踏着月色回到英国公府的张惟贤,想到自家的功勋田以后要缴纳赋税、想到自家隐田的大概数量,叹口气去内院与妻子商量。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