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97

分卷阅读1097

    么庆幸自己插不进手了。

    “meimei,是英国公让你回来问的?”

    朱氏赏自己哥哥一个白眼。

    “国公说我们妯娌几个,谁的娘家在张家口做生意,就等着抄家灭族。还让我们心里有数,谁来打听都推说不知道。我跟世子夫人学呢,她和婆婆请示要回娘家,婆婆没有不愠之色,我们妯娌几个就都回了呗。”

    抚宁侯老夫人一指头戳在女儿的额头上,“你多长点儿心眼儿。唉,算了,世子夫人怎么做,你就跟在她后面好好学就是的了。”

    “娘,哪有这么说亲女儿的。好像我很笨似的。”朱氏揉着额头,“哥,这事儿你知道了可不能对别人说,我婆婆说了从谁娘家漏出去的就休了谁。”

    抚宁侯老夫人赶紧抓住儿子的手,“对,你可不能往外说,以后大郎他们兄弟几个还要等国公府照顾呢。”

    朱国弼赶紧点头,“娘,你放心,我不会往外说的。和你儿媳妇都不说。”

    老夫人点点头,“你明白就好,不然一家家的传下去,你meimei在英国公府可就待不住的。她可不像你媳妇生了三个嫡子。就是你媳妇娘家在张家口做了生意,也不碍她一个出嫁女什么事儿。”

    朱国弼点头如捣蒜般。他知道媳妇不怎么得亲娘待见,但是看在三个嫡孙的份上,日子也还能维持住面子。所以他先说了不告诉岳家,免得母亲唠叨起来就没完了。

    他也自己亲娘是为meimei着想,因为meimei成亲好几年了,膝下只有一个女儿。这要是从自己嘴里漏出去了,英国公府绝对会休了meimei回来。

    再则看世袭的成国公府都被抄家了,万一自己的岳家真参与了往北边的买卖,先知道了消息也救不了他们家。朱纯臣那个胆小鬼,不用上刑就会把他知道的人都攀咬出来的。

    “行啦,这事再别提了。等用了晚膳,老大你就赶紧送你meimei回去。你妹夫不在京里,也不好留她在家住下的。”

    朱国弼赶紧起身让外面的人去端晚膳进来。

    “meimei,也不知道你今儿回来,所以厨房预备了什么就在娘这里对付用。等下回你和妹夫一起回来,哥一定弄一大桌你爱吃的。”

    朱氏嗔怪抚宁侯,“哥,你这样就是和我见外了。从小到大你照顾我多少呢。”

    抚宁侯老夫人搂着女儿的肩膀,看着儿子道:“看你们兄妹俩始终这么好,我就放心了。”

    老夫人这一辈子就这一双儿女,但是占足了抚宁侯府的嫡长位置,如今一儿一女都过得好,也不枉费她二十多年家里家外的谋划。

    母子三人在一起用了晚饭。

    抚宁侯带着母亲匆匆准备的给英国公夫人的礼品,送meimei回去英国公府。回来后就在母亲的房里盘桓到二更天,然后直接回去前院的书房安歇。不回自己的院子,也能免了母亲明天再追问是不是告诉了妻子的麻烦。

    唉,无论在府里还是在都督府,哪里都需要下心劲才能过的去啊。

    这一晚上,英国公就在书房里和女儿张嫣一起用晚饭。把白天的事情详细地分析给女儿听。他太知道男人的心思了。所谓的好皮相、好性格、好家世加起来,都不如一个能揣摩到男人的心里想什么、想听什么的解语花更可心。

    “父亲,天子这么做是要先断了建奴的补给、然后再与建奴死战吗?”

    张惟贤点点头。

    “从长远看是这样的。但与建奴死战还远的很。如今是不把建奴的补给断了,辽东就会守不住。可突然断绝的这么狠,也还得小心建奴会狗急跳墙。这个冬天啊,辽东的压力大着呢。”

    “父亲,有成国公府的财货支撑,那两万将士能及时派出去了,够不够啊?”

    张惟贤摇头。

    “肯定是不够的,还得陆续增兵的。”

    张嫣撇嘴,“父亲,上次您说了京营的将士不能再抽了,可是要征卫所里那些整日种地的农夫去打仗,怎么可能打得过日日在马背上的建奴。”

    “咱们是守城,新兵过去了也只是给老兵做辅助。”

    张嫣摇头,“那还不如把新兵放在禁军中cao练一年半载的,先从禁军中挑能打的去辽东,过去了也顶人用,不是单纯充数的。”

    “这个想法为父也有过,用新兵替换悍卒拱卫京师,得要天子的同意。”

    “要是外面都丢了,留了四十万的精兵强将守卫京师,最后也是没用的。京师要靠南边运粮食进来。”

    第763章 木匠皇帝18

    文臣武将的这一晚没过好, 朱由校也没得好过。戌时正与朱由检一起给光宗守灵上香后, 他就被光宗的三个同父异母弟弟、他的皇叔们给缠住了。

    说道光宗的后事,不得不佩服礼部、翰林院还有残存的内阁成员的灵活性。他们把万历四十八年做了一个分割,前七个月属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 后五个月属于光宗朱常洛的泰昌元年。这样就便于新君明年改元了。

    不仅神宗、光宗的谥号定了,就是神宗的原配皇后王喜姐、光宗生母的太后谥号, 还有光宗原配的谥号、朱由校生母的谥号也一并定了。

    还附上明年改元的建议年号。

    要说孙如游为什么这么大胆, 还是户部尚书李汝华与他说那隐田的事情, 让他揣摩出新君是要做实事、不愿意在这些“虚名”上花精力的人。所以他不管内阁首辅阁臣方从哲和大学士刘一燝怎么反对,坚持先把初步方案报给天子。

    “若是天子不同意这些谥号和年号,打回来咱们再议就是了。”

    方案在朱由校准备用晚膳的时候送进了内书房,朱由校立即通过。对这样快速的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朱由校是不吝啬自己的赞赏词汇。

    “孙卿,朕就知道这些事情交与你做,一定是又快又好的。”

    新君毫不掩饰的称赞,让孙如游很意外,也让他感觉到有点儿不好意思。既往哪个皇帝、皇后、太后的谥号不是得争来吵去几个月, 让所有人把对死者的敬重都表达了、还要把有权参与讨论的翰林学士们的才学都显示出来了, 才能定下来啊。像自己现在这般匆匆几个时辰就拟定好了,怎么看都有点敷衍塞责的味道。

    “当不起陛下的夸奖, 这也是方首辅、韩学士, 还有翰林院的几位学士一起拟定的,他们也都是饱学之士,非臣一人之力。”

    孙如游反不敢揽功了, 他得把所有人都拉上,免得御史弹劾他对帝后的身后事不敬、草率。

    “孙卿不必过谦,有你主持才能这么快出结果。工部为父皇准备的棺椁,按工期明日也就可得了。还需要孙卿与钦天监计算入棺的时辰以及移去寿皇殿的吉时。”

    “陛下放心,这些事情老臣会做好的。”

    光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