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40

分卷阅读1040

    “不然先留他在寿春?他的才干也是能够统领全局的。”

    孙策是很想用荀彧的。

    “我还没有与子布、子纲说这件事儿。”

    吴国太把益州的沙盘上三路大军的进展插上鲜明的标志,然后叹息道:“从川中往回送信,到了寿春需要用的时间太久了。要是荀彧在益州有什么变化,我们这里来不及反应的。”

    孙策表情复杂,“把荀文若像现在这么大材小用,可真是不甘心哪。阿娘,他的长子这次参加考试了,文试的成绩还挺高的,总成绩也在百名之内,是要派去从军两年的。”

    “伯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是你在益州能够派出足够的信重的太守,让荀彧做刺史又如何?”

    孙策两眼迸发出异彩,“阿娘的提议好。我就赌一把。我能打下来一次益州,就能打下来第二次。”

    翌日,孙策先与张昭、张纮说启用荀彧的事情,征求二人的意见。俩人都持保留的态度。孙策下定决心道:“我去与荀文若谈谈,看他怎么说。”

    荀彧从曹cao的掘坟、人rou脯等恶劣阴影里脱出来之后,精神负荷减轻了,身体恢复的也很好,尤其在江东这里,不仅子侄们找到志同道合的同窗共读,就是女儿去官学读书后也如鱼得水,日日活的很欢欣。

    但他没想到孙策想用他做一州的刺史。

    他觉得自己听错了,愣愣地看着孙策好一会儿没说话。

    “文若是不肯去益州吗?”

    荀彧摇头,“吴侯你怎么会相信我呢?彧先投袁本初、再投曹孟德,如今你敢信我?”

    孙策点头,“我为何不敢呢?!你在袁本初那里,也未作损害袁本初利益之事。在曹孟德的兖州,更是担起了一州所有的大小事务。就是后来灰心,也不过是先生因与掘坟盗墓、以人rou为食的人,不得不继续为伍、良心不安而已。”

    荀彧给孙策说的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曹cao对他信重,可曹cao不择手段的做法,也真的令他心寒。

    到了东吴以后,他才发现原来乱世中的百姓居然可以活的像人,乱世中的女郎也可以读书、可以活的更自在。

    荀彧哭了一会儿,站起来与孙策行礼,“吴侯信文若为君子,文若必全力以赴治理好益州。绝不辜负吴侯的信任。”

    第724章 武烈皇后70

    荀彧的表态让孙策的心像喝了蜜水一样, 他兴奋之下把给吴景、徐琨等人准备的刺史工作须注意的重点事项搬了出来。

    嗬, 好厚重的一本, 看起来有几百页那么厚那么沉。

    荀彧看孙策捧书的态度太郑重, 不由地跟着也庄重起来。他充满敬意地接过书,只见深紫红色的刻丝封面封底, 反着微微的丝光, 触手润泽的凸凹暗纹,上面绣着几个大篆:刺史政务纪要。

    可把荀彧激动的啊,自己博览群书怎么就没看过有这一本呢。

    孙策难掩激动地说:“文若, 这本书是原本, 是我阿娘给我写的,我舅舅去徐州上任的时候手抄了一本, 我表兄去交州上任也手抄了一本。依你的能力,与顾元叹、孙长绪不相伯仲, 当不用抄写的。不过我想着你去益州远, 往来通信不便, 你在这里看看这书,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内容。”

    荀彧前面捧着书还挺激动,听孙策解释以后热度就降下去了不少。出于礼貌,他还是捧着书坐下来细看, 就当是还礼吴侯对自己的器重、和对吴国太的尊重。

    翻看第一页,荀彧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厚了,里面都是丝绣的字,黑色丝线绣的拇指肚大小的字, 丝线勾勒出的圆润饱满不仅没掩盖绣字的整体沉着端方,扑面而来的一股肃穆冷峻萧杀,让他下意识地倒吸一口冷气。

    这是自己没见过的字体。

    “好字啊。”

    荀彧开口称赞,不管内容如何,单就这绣出来的字都值得好好观摩了。

    孙策也不急,欣赏完荀彧对绣字的赞叹表情,抓起手边的兵书认真地研读起来。

    荀彧慢慢把整本书看完,又返回去再看了一边,这回看的更慢了。这次看完以后,他长跪着两手捧书,垂目陷入深思。

    孙策间或抬眼看看认真读刺史政务纪要的荀彧,露出会心的得意笑容。自己初初看到的时候也会震撼了一把,过后才意识到若是每一州的刺史,能把上面所列的事项都做到了,哪怕只做到八成,该州的军政将事务一般讲无可担忧之处了。

    荀彧从沉思中抬头,看孙策仍沉浸在他的兵书里,轻咳一声唤起孙策的注意。

    “吴侯,这书好想誊写一本。”

    孙策点头,“好。”

    “我可以见见国太吗?”荀彧提出要求。

    “行啊。我阿娘一般在单日的上午都会在前面听事儿。明儿上午可好?”

    孙策知道母亲每天这个时间都在教导阿绍、与阿绍玩耍,进行所谓的寓教于乐。若是没有要紧事或是什么急事,贸贸然去打扰祖孙俩,会惹得母亲不高兴的。而荀彧的事情,看起来就是问母亲那书里的一些问题罢了,应该不急的。

    荀彧见孙策应允,谢过以后就低头开始抄书。看着厚厚的一大本,用竹纸誊写一边就没那么厚了。

    等荀彧抄写完毕,孙策立即把原本收了回来,珍重地收到一个檀木匣子里锁好。看着不解他行为的荀彧,笑着说:“我阿娘说等我得了天下,就要用这个来要求各州刺史,这书以后要传给子孙后代的。”

    荀彧晃了晃,脸色因遽然失去血色而变得有点儿骇人。

    “吴侯想取汉室而代之?”

    孙策觑着荀彧的脸色不对,小心地回答:“是啊。文若,你有什么不舒服?”

    荀彧痛心疾首道:“吴侯,你是汉臣啊。天子信任与你,賜封你为吴国侯加使假节。”

    孙策看荀彧激动,抬手示意荀彧,“文若莫急慢慢说。”

    荀彧看孙策神色平静,放缓了语气劝道:“吴侯,现在汉室倾颓,需要的是匡扶汉室的忠臣。像你这般人物若是肯扶将崩的汉室,定会在千秋史册上留下辉煌。”

    “文若,你可想过汉室为何倾颓吗?”

    “还不就是内宦、外戚,jian臣当道,才使汉室至民不聊生的今日。”

    “那内宦、外戚是谁纵容的?又是多少年了?”

    荀彧张张嘴,但他看孙策等他回答呢,才不甘不愿地说:“先帝昏聩纵容内侍。”

    孙策不赞同地摇头,“文若避重就轻了。若是单单灵帝一人昏聩,文若责我的话有道理。可是从顺帝时期就是宦官把持朝政,宦官与外戚勾结,鱼rou百姓。而外戚把持朝政更要追溯到和帝的百余年前了。能使天下的百姓民不聊生百余年的汉室,你认为还值得匡扶吗?还是文若以为天下的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