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20

分卷阅读1020

    自己母亲的蛮不讲理搅得头脑混乱,他试图与母亲讲道理。

    “阿娘,桥将军为父亲战死,现在逼着桥家姑娘为侧室,会不会损害父亲的名声?还有父亲在孙破虏为他战死后就否认婚约,这事儿现在翻出来,会不会让人非议父亲的品性?”

    冯夫人呶呶嘴,低声说道:“就是有人说些闲话,过一阵子也就散了。可做正室还是做侧室,对你阿姊是一辈子的事情,且还关系到以后你外甥呢。”

    “阿娘,父亲嫌弃吴侯寒微的时候,你可知道?”

    冯夫人点头,“我劝过他了,说孙策是可栽培的人才,可他不听。”

    “所以在父亲否认婚约以后,应该是两家再无瓜葛了?”

    “你这孩子为谁说话呢!”冯夫人气结。“你阿姊嫁给吴侯对你也是好事儿。”

    “吴侯应了要娶阿姊吗?”

    冯夫人更尴尬了,“刘勋刘将军说了,若是孙权要纳你阿姊的消息传开了、孙策听说他二弟要纳你阿姊为妾,自然得他迎娶了你阿姊,才好把事情遮掩过去。不然逼尸骨未寒的袁公嫡长女为次子妾侍,或是做他的妾侍,他兄弟俩还背负不起欺凌袁公身后孤儿寡母的名声。”

    话都说出来了,冯夫人也就坦然了。

    “到时候桥家姑娘不想让位,自有吴侯去与她说,与你jiejie没关系的。”

    “婶娘,你认为以吴侯百十个部曲到今天打下汉室的三分一天下,会认可这样的算计?”

    袁胤忍不住了,插嘴问冯夫人。

    “阿胤,就像你所言,吴侯不到三十岁就打下汉室的三分一天下,他以后可会止步于此?等他以后登基的时候,再想为你meimei谋皇后的位置就难了。吴国太对妾侍、侧室都很敌视的,你阿姊若不在这时,孙策尚未完全得了你从叔部属的时候争取,以后就没机会了。”

    冯夫人越说越觉得刘勋的提醒是为自己儿女考虑。

    “只要你meimei将来能做皇后,你叔叔暂时受点非议算什么呢。等他外孙子为太子的时候,没谁会再提桥家女让位之事。”

    看来与冯夫人是没法讲清道理了。

    “阿耀,你怎么想?”

    “ 吴侯不会纳阿姐的。”

    “不是纳,他得迎娶你阿姐。”冯夫人在一边插话。

    “阿娘,吴侯要是现在逼桥家姑娘为侧室就有富贵忘本的嫌疑,你认为他肯?”

    “有你父亲这么多部属、还有这十几万的大军呢,难道不值得吗?想当初光武帝的时候……”

    这个典故在场的人都明白,“阿娘,那郭圣通最后还不是被废了?儿子也被罢黜了太子位的。阴丽华不仅做了皇后,她生的儿子也得了天下。”

    冯夫人不以为然,“那是光武帝活的久了,阴丽华和她的儿子也活久了。”

    袁胤和袁耀对视一眼,莫名地就觉得脊背发寒。

    袁胤匆匆把袁耀拉出来,很严肃地对他说:“别再让你阿娘见人了,不然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那该怎么办?”袁耀也没想到自己阿娘是这样的人。

    “报病。对外就说她伤心你阿翁的辞世,病的不能见人了。还有,我才从吴侯那里过来,吴侯让你我一起给你阿姊选个合意的儿郎,他会帮着准备嫁妆的。”

    作者有话要说:  袁术的嫡长女在袁术死后从□□、被掳到庐江郡后做了刘勋的妾,然后孙策打下庐江郡灭了刘勋之后,她才成为孙权的妾侍

    以上是野史。

    在三国志里她是孙权的夫人之一,但是从来不嫉不妒,还劝孙权往其他夫人那里去

    颇有贤德皇后的影子

    第711章 武烈皇后57

    要是吴国太得知了冯夫人有这样的打算,怕是第一时间要从曲阿赶过来生撕了冯夫人。她辛辛苦苦养护的人参果, 刚打了花苞还没结果呢, 就有人惦记着要怎么下嘴吃了。

    孙策在外统军打地盘, 吴国太就与张昭等文臣一起坐镇后方,日日紧张地调配粮草军械等。如今淮南猝然被塞到孙策的名下, 经过两年灾荒的淮南,可得挑些能干的官吏过去。所以在把孙邵和顾雍调出去做豫州和荆州刺史、还要给他俩配齐差不多的班底,然后突然增加的淮南各郡县也要参杂一部分自己的太守、县令过去, 与原来的各郡的太守交叉, 这又加了很大工作量。关键是要调配到新地方的太守和佐官都得是能干的, 继任者还得能接得上, 不至于按下葫芦浮起瓢。

    “调诸葛玄去荆州给顾雍做功曹, 诸葛玄在荆州佐理刘表十年, 荆州五姓豪强与他都有联系,他过去帮助顾雍也好打开荆州的局面。”

    吴国太的提议获得一致通过。

    “那就让诸葛瑾接任新都郡太守之职, 他这几年在新都郡做佐官,对新都郡的情况也熟悉”

    张昭的提议也很符合实际情况,大家也都认可了。

    “会稽郡谁去比较好?那里是个富庶的、重要的地方。”

    “孙辅如何呢?”秦松提议。

    孙辅孙国仪, 是孙贲的弟弟。因父母早亡跟随孙贲长大。在孙策起兵后就跟随孙策在江东征伐,不仅是治军带兵的将军, 也是处理民政的一把好手。

    “好,那就孙辅了。”

    吴国太和张昭都赞同。

    跟着孙策一起起兵的文武,现在也到了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

    吴国太提议到:“把你们这些人家超过十六岁的孩子们召集到一起考试,然后根据各人的考试成绩、能力和性格等, 斟酌着派去合适的地方。子布,在你身边待久的书记官,差不多能做范令、县尉的,这次也都放下去让他们试试,看看有没有独当一面的可造之才。你这里要是缺少书记,就把官学的女郎们叫过来帮手做事。”

    张昭四十多岁了,孙子已经有了,可以不客气地自称一声老朽。听说让各家在官学的女郎们来帮忙,十几岁的小丫头也都是他的子侄辈或是孙女辈的,故而他没什么异议。

    张昭不反对他身边的书记官换成女郎,秦松和陈端事不关己更不会出口反对了。

    张昭等人一边忙一边紧张地关注着寿春那边的事情,一直到两地间日日往来的信使,带来孙策顺利接手寿春的消息,各人紧张了很久的心神才放松下来,开始筹备往寿春搬迁的事宜。

    吴国太却为大乔发愁,因为大乔现在的身体根本不能坐车迁徙。大乔不能动她就不能走,她不走曲阿的所有人好像就得留在这里陪着她。

    “子布啊,这搬迁的事情暂时不急。大乔的怀象很不好,经不起舟车劳顿的。”

    吴国太对着张昭和秦松等谋士,托出不好搬迁的原因。

    张昭立即明白了,“伯符还不知道?”

    吴国太点头,“虞仲翔辛苦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