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15

分卷阅读915

    了状元,得益于她在算科成绩出色,在综合卷里得了高分,给她最后夺得状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本次的会试,扈三娘让六部直接提出自己需要补充的人手计划,先在太学已经学习很久的官员、还有前宋留下来的所有没有实职的官员里,进行了几次考试,择取到部分符合要求的合格者,先期分派去六部上岗。

    然后在接着到来的会试里,她把九天的会试改成了三天,隔一天一考,不需在考舍留宿,全部是明堂考试,也取消了搜身。几百人一个大考场,各部的尚书和侍郎、郎中被分派去各个考场监察,查到违纪者剥夺举人功名、春闱考试期间在考场前枷号。当然了,以后再也不会其参加科举考试的。

    更大的变化是扈三娘行使了帝王的□□权利,砍去了诗词歌赋这些历年春闱都要考的科目,并将会试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天的考试报考部门不同,考试内容也不同。报考户部、工部的偏重算学的测试,报考刑部的偏重刑律和案例的测试,报考礼部的偏重历朝历代的礼法测试,报考兵部的偏重兵法和各地气候、地形的测试。

    全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考试。

    隔了一天的第二次考试,用的是宰相和六部尚书出的综合题目,每部门出五十题。这张大综合卷,六部的事务都有涉及,全是填空和选择题。而且这一份综合卷是有标准答案的。很多人就是跌倒在这一份综合卷纸前。

    最后一天的考试就是一道大策论、二道小策论题。

    大策论就很坑,考的是女户对宗法、经济、社会治安等的影响。这个大家都还能理解。而后来的那二道小策论则分别是女性官员在产褥期的工作安排建议,另一个则是如何判定工作场合的异性调戏及应予何样处罚才能杜绝该行为。

    这样的考试题目就怨不得男性应试的举人折戟沉沙了。与他们有同感的是考武进士的人,他们不仅要先答偏重兵法的考题,也要做那一份大综合卷,然后再去五军都督府参加术科考试。

    这样选拔人才的考试,李纲为此在小朝会提出疑问。

    “陛下,这样的进士,以后就难以在六部轮转了啊。”

    “朕目前需要的是解决六部急需做事的人手问题。至于六部官员流转,那是为宰执、尚书而做的预备人才贮备,前宋还留有近万名的进士呢。”

    提及前宋留下的进士,能来参加小朝会的人,都无话可说了。

    那些候缺的进士,十三经熟读熟背,做诗词歌赋差不多是信手拈来,可是六部需要的是做实事的人。这些人和各部考核不合格的官员一起到太学学习,唉!提起他们李纲就犯愁,这些人怎么就不开窍呢。

    难道还不明白女帝注重的是能干实事的、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吗?

    在职官员占据了一部分六部需要的人手名额,新科进士实际只录取了六十余人,包括二十三名武进士。这些武进士全部是梁山出身,扈三娘的近卫占了大多数。虽有人对此有质疑,但是在看到所有应试举子贴在贡院外的大综合、还有兵法考试的卷面,比对标准答案,质疑的声音没有掀起任何波浪。

    这次考试还限定了参加考试的年龄,无论男女以五十岁为限。最终的考试结果出来,年龄最大的青州妇人李清照以四十七岁的高龄,用吊尾的成绩,成为坤泰年间第一次男女科混考的一名女进士。

    进士夸街后,扈三娘在集英殿宴请新科进士,见到历史上顶顶大名的李清照,知道她再没有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瑰丽诗篇的机会了。

    也好,如此赵明诚也不必郁郁而终。如此她也能与赵明诚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不至于晚年流离、再适张汝舟继而讼求离之,被很多人用晚年失节来羞辱。

    扈三娘将李清照如她所愿拨去礼部,从七品的书记做起。这份工作的内容就是考证历朝礼法对民俗的影响。恰合了李清照热爱金石、古籍研究的嗜好。至于同期通过礼部考核的赵明诚,则与妻子成为了同事。

    进士分派到各部以后,朝廷和百姓的目光有专注到西夏的战场上。

    花荣率领大军,势如破竹占领了兴庆府,可西夏皇室却提前逃跑了。气得花荣整理大军,在后紧紧追赶。而蒋敬跟着花荣的征战脚步,向收归回来的兴庆府等地迁徙百姓的事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扈三娘建议先在大元征求自愿者,看看有多少百姓愿意迁徙。然后再领各地宗族势大者,分支迁入。

    蒋敬把兴庆府作为收复来宣传,他从大唐的裂土演变成今日的天下各国,讲出天下之势分久必合的大道理。让人把他这番话印在邸报、还有汴梁的各种小报上。立即成为街头巷尾的新话题,真的也获得了不少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可。配合朝廷的优惠移民政策,汴梁及其周围迅速主动分流过去了近十万的百姓。

    咳咳,蒋敬也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女帝给的移民优惠政策太好、太吸引人。再一个就是百姓认可了禁军的武力,将会很快占领西夏的全境。可不管怎么说,他蒋敬是漂亮滴完成了迁徙百姓的第一步工作。 .

    第641章 641、扈三娘77

    到皇太女抓周的时候, 蒋敬基本结束了兴庆府迁徙百姓之事。他携夫人和家里的大大小小的十来个孩子,一起去大庆殿观看太女的抓周礼。

    梁山的将领们, 只要军阶在千户以上,都得到了携家带口到皇宫观看太女抓周的邀请。其他获得邀请的就是三品以上的那十几位朝臣夫妻, 还有额外受女帝青睐的新科女进士。

    这也算是太女百日以后的第一次亮相。受邀的人都兴奋不已,兴高采烈地到皇宫来过中秋节。

    女帝抱着太女出现。母女俩都是身着大红的衣裙,同款同色鲜艳夺目。样貌与女帝相仿的太女, 玉颜如雪, 两眉间点了一颗胭脂豆,骨碌碌灵动的双眼, 左右扫视着大庆殿的来客。突然看到如此多人、如此多热切目光的小娘子, 她有些紧张地搂住母亲的脖子。

    扈三娘拍拍她的屁股安慰她,跟在扈三娘的身侧的林冲也察觉到女儿的紧张,他立即拉住女儿的小手摇摇。太女从父母这里明显地得到了足够的安慰,神情放松下来。等到众人弯下身子行礼的时候,她裂开小嘴笑了, 松开紧搂母亲脖子的胳膊, 紧缀在女帝之后开口说话, 显而易见的是一幅习惯学着女帝说话的模样。

    “免礼。”

    女童的声音稚嫩、娇软, 其熟练的抬手说话的样子,把女帝模仿了五成余。可见这两个字是很经常地使用、才如此娴熟的。

    扈三娘失笑, 孩子到了学大人说话的时候,每每都捡着她和林冲对话的二个字来学。林冲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