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97

分卷阅读897

    被捉到金国的汉民,他们在金国日久,如今都是金国的辅军,实际就是军奴。这些辅兵在上司的驱赶下,乱糟糟地背着这些日子搜罗来的金银珠宝,涌出北城门。

    武松得到的指令是等本城门无军卒再出来、就立即兜着尾部杀过去,有林冲和花荣的马军在前面挡着,全歼是扈三娘对河间府一战的要求。

    对着这些仓惶逃命的、不成阵列的步军,武松实在是提不起精神去追击。可扈三娘下了命令,他只好听令行事。自己捡了穿戴齐整、武器光鲜、看起来像是军官一般的人物动手。前有马军拦路,后有步军追击,出得城来的这几万人,很快被屠戮干净。

    首战告捷,顺利全歼了东路军,收复了河间府,扈三娘命令大军打扫战场、焚烧敌军尸首,整修了一日后,留了韩滔带几员副将和一万步军守城。她对韩滔讲清与金国的形式,千叮咛万嘱咐,不管金军再派多少人挑战,一定要拒城不出。守住河间府就是胜利。元军明年会派军北上征伐。

    安顿好河间府,扈三娘带着大军从河间府往燕山府去。她要先收回燕山府,再拿下大同府,截断金国西线入侵军队的粮道,截断他们返回金国的可能,与增援太原的、孙立率领的那五万步军合围,全歼金国西线的这一支有生力量。

    再说孙立按着扈三娘的部署,带着黄信、欧鹏等将领,率领五万步军三万辅军,一路向太原而去。他牢记扈三娘的提醒,小心金军的围点打援,只要能牵制住完颜宗翰不能全力进攻太原就可以。

    因此在临近太原后,他在距离太原城约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面对金军的挑衅,孙立用高挂免战牌拒绝出战。但是金军攻打太原城的时候,他就率领步军出营寨,摆出一幅要在后面偷袭的架势。

    等金军要来与他作战了,他又摆出刺猬一般的步战,令完颜宗翰无处下口。

    太原的宣抚司都统制王禀统领太远的驻军,他与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这人也是一个心思巧妙的人,他看到援军孙立的架势后,知道孙立此样作为必是有后手。他更是坚守城池也不出城应战。无论谁来劝说他与增援的朝廷军队两下夹击金军,他都是摇头拒绝。

    扈三娘敢派孙立领军去增援太原,就是因为守将王禀的随机应变,使得西线的宗翰终不能顺利攻破太原城。

    扈三娘带着大军收了燕山府,留了呼延灼带了二万人马守城,仍是同叮嘱韩滔一样,坚守燕山府就可以。都安顿好了,才领军往大同府而去。有火炮助阵,如同收复燕山府一般地顺利地收复了大同府。

    还在太原城外完颜宗翰得知此消息的时候,他这一支西线的金军已经是断粮三日了。

    扈三娘挥师南下,与孙立会和,成功地剿杀了完颜宗翰的十五万大军。之后,扈三娘留了林冲做大军的元帅,花荣和武松为副帅,公孙胜为军师,二十万大军交给他们要一气收复燕云十六州。

    扈三娘自己带着五千马军回到汴梁的时候,已经是新的一年,改元后的第一个上元节。 .

    第634章 634、扈三娘70

    扈三娘回到汴梁, 才发现因为燕山府、大同府等处被收回,金国入侵的两路人马被全歼, 京中百姓对自己表示出发自内心的极大欢迎,这是前宋建朝以来就没有的事情。

    汴梁的百姓表示他们的心意也很简单直接, 往皇宫送他们认为小娘子该用的、该有的东西,半天的功夫,就在宫前堆成了庞大的一堆礼物。这些都是放在皇宫值守近卫面前的小广场, 大大小小的盒子里装有钗梳、绸缎衣料、各样的香料、吃食美酒, 居然还有送小儿郎进宫来服侍的。

    十几个儿郎,年龄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 各个都是相貌姣好, 插花涂粉地立在禁军军卒的跟前。这些小儿郎的眼里都是热忱的渴望,急切地盼着、等着皇宫里有内宫来接他们进去。

    事情报到刚回宫的扈三娘这里,送物的,收也就收了。送小儿郎的,扈三娘打发童贯去处理, 能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最好了。不想自己回去的、拒不说出来处的, 退不回去就送去军营, 从打杂做起, 等够年龄了,不能做战兵就做辅军好了。

    童贯到宫门口把安排的方法一讲, 不等军营来人领他们呢,这些小儿郎就一哄而散,逃一般地立刻离开了禁宫。

    童贯在心里撇嘴, 这样的货色还想进内宫博到管家的宠幸?也不看看管家是不是和前朝一样呢。都是做着白日梦,想着奔着能与前朝那般,一人得宠,全家飞黄腾达。呵呵……

    童贯笑完了这些小儿郎的浅薄,不禁就为住在自己外宅的燕青发愁起来。女帝完全没有收人的倾向啊。

    可怎么办好呢?愁人!

    扈三娘这样的干脆利落处理送上门的小儿郎一事儿,不等日落就传遍了汴梁,成为上元节的一个新话题,多多少少地暂时遏制住了想送儿郎进宫攀富贵的势头。

    扈三娘打发童贯去处理宫门前的事情,自己舒服地泡在浴桶里,总算可以舒服地泡泡了。花木兰从军的事真是扯淡!

    不提别的,单是行军小憩的时候,几万名军汉放水,自己在就是给别人添了麻烦。要是没有空间可躲避,这可不是能穿纸尿裤上手术台的时候。

    扈三娘泡的惬意,柴夫人走到屏风处,忍着笑意低声向她汇报童贯的处理结果。

    “官家,那些小儿郎听说要从军都吓跑了。”

    扈三娘忍不住向柴夫人抱怨,“赵佶广纳后宫,真真败坏了百姓对天子的认知。”

    柴夫人明白扈三娘的想法,笑着接着说:“从唐时流传的那话不重生男重生女,以后可要改过来了呢。生男尤得进内宫呵。”

    扈三娘失笑,“就是我的女儿,也是从武将里选夫婿。唐时的上马能领军杀敌,下马能提笔处理政事,才是我心目中的好儿郎。”

    柴夫人瞬间领会到扈三娘的意思,“官家好打算。如此也不怕那些武将担心了,也不怕文官盛气凌人了。”

    柴进这些日子还是很受了礼部官员的一些个闲气。无非柴进不是科举出身,现在却压在他们头顶上。柴进又不是能使得出玲珑手腕的人,他那样的豪爽性子,到军中还嫌不够,在文官里就有些粗鄙了。

    可碍于柴夫人在扈三娘跟前的位置,也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招惹他,只是暗搓搓地给他一点儿小别扭,闹得柴进心里明白、嘴里却无法发火地憋屈。

    扈三娘领军出去这两来月,每天都有信使来回奔跑传递奏折。把一些非得扈三娘处理的公事呈送上来,在把批示的奏折接回来交给李纲等人。丈夫的委屈落在柴夫人的眼里、心里,她只轻巧地安慰丈夫,等管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