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41

分卷阅读541

    小朝会和内阁上讨论。”

    太子点头,隔天就给圣人递上了一个厚厚的折子。

    这折子里不仅要建立新的中人准入条例,还有前一日对买卖人口的详细连坐,凡是欺骗良家女子的父母亲,说是要卖孩子去做丫鬟,最后卖去妓院的,全家打板子流放等等不一而足。

    圣人看着太子的折子嘴角抽抽,尤其是最后,太子还建议吏部把州府县城官员的考核里,加入了所属辖区走失人数的数量、被逼做妓/女的人口数量等等。

    当着内阁所有人,圣人问太子:“明允,你这折子施行的难度太大了。你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父皇,儿臣就想缴纳了赋税的百姓,他们供养了文武百官之后,能得到朝廷的庇护,父皇政令所到之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儿臣这折子上的要求虽多了一点儿、现在做起来是麻烦了一点儿、难了一点儿,可做一项就能给百姓的儿女多一点保证。父皇,您既往常教导儿臣,不以大小唯以善恶视事,不以难易唯以是否应该视事。”

    圣人点头,太子给出办法了,现在看群臣的了。

    他缓缓地对内阁诸位阁老说:“要是在座的诸位,若谁家有儿女走失了,你们是想继续以前的做法呢,还是选择太子现在这新方法?”

    圣人这样问,这是还用选的事儿吗?!

    “把太子的折子誊写了,发给各部及下面的州府。若官员有不同意见可以上折子补充。若有反对的,上明折在大朝会宣读。”

    阁臣们心里的千言万语,只想汇成一句话给圣人——算你狠!

    只要不是脑子进水的臣子,谁会冒着在大朝会上宣读折子的风险上奏章,说自己对朝廷打击拐卖人口、逼良为娼的决策有反对意见啊。

    还要不要名声、要不要做人啦。

    闹嚷嚷的妓院事件不到十天的时间,被拐卖到妓院的女子、被拐卖到南风馆的男孩子,都恢复了人身自由,这些人可以选择回家,不愿意回家的,可以在京城落籍。找不到谋生之路的人,可以选择去皇庄学习手艺,如打铁、织布、种田等等。

    而京城这样的变化,最不适应的就属从江南过来参加春闱的举子了。往年这时候,可是京城妓院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不过现在想在京城寻花问柳,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了。

    京城所有的色情场所,全因逼良为娼的罪名关门了。

    第389章 废太子93

    全国各地的举子,在元月下旬陆续地进京了。今年的春闱, 数术和格物等内容占了约十成一的比例。去年秋闱得中的举人还好, 心里对数术和格物要考是有了充分的准备。而往届的举子, 尤其是只管闭门读书、冲刺春闱, 不曾留意科考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那些,则在这次的春闱会试跌了大跟头的。出了考场,捶胸顿足痛哭流涕的举子不少, 还有个别的几个人, 居然癫狂了。

    春闱期间,太子像没这回事儿一样,加紧在皇庄、文武官员的培训间跑动。圣人曾经想过的, 太子散了东宫属臣,会不会是想着在春闱拉拢新进官场的士人, 毕竟东宫属臣都是自己指派过去的。也有心眼灵活的士子, 打听到了太子散了属臣的,转弯抹角地投书去太子妃的娘家。石家不敢擅自接投书,都婉拒了回去。石老夫人为此事特意进宫问女儿, 太子妃也不敢在这事上替太子拿主意。

    等太子踏着月色回宫以后, 太子妃把事情向太子说了, 等他定了章程好做事。

    太子想想说:“告诉石家, 不管是谁, 一封投书也别接。你看从太皇太后以后, 圣人对外戚从来是捧得高高的, 有才华且得用、能用的人, 绝对不会闲置。可要是做了点儿不应该的,那惩罚也是重的。孤连属臣都散掉了,怎么会要这些不知道品性如何、不知水平高低的举子呢。”

    太子妃点头,然后又为太子没有自己的心腹人发愁。

    她想了又想,低声问太子,“明允,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这孤零零的一个儿,以后可怎么能成事呢?”

    “卿卿,不是孤不想有自己的班底、心腹,而是孤不能有。孤专心做事,不与朝臣有私下的应和,圣人才能够放心,才能够信孤是真的盼望他长命百岁、是真的不觊觎他那位置的。”

    石氏了然,他们夫妻目前能做的、该做的,就是得到圣人的信任、更多的信任。

    太子这面躲着春闱的士子,可是圣人却想着太子该加入进士的选拔。太子看着圣人的提议,心里想的是,这人性的深处吧,就是有点说不出的贱格啊。自己越不想沾手的事情,圣人越往他手里塞。像原身的前世,就是网罗了新科士子、得到了新科士子的拥护,使得圣人被三人成虎的风,吹的疑心加重了。

    “父皇,您真的要儿子出这次殿试的题目?”

    圣人点头,“你先出一个,用不用再说。”

    “好。”

    太子一边自己研墨一边半闭着眼睛想着,等墨研磨好了,他提笔写了一个坑了所有春闱贡士的殿试题目——

    “论士绅免税在土地兼并中所起的作用及对自耕农的益处。”

    圣人看着太子这大气厚重的楷书就先赞一声好,不愧是自己的儿子,这小二十年的辛苦临帖练字,终于能写出这样可以传世的好字了。

    可就是这题目?圣人牙疼,不论是士绅免税、还是土地兼并,对自耕农有好处吗?

    圣人这样想着,就问了出来。

    “成贤,自耕农有什么好处?”

    “不再被捆绑在土地上了,可以去织坊等做工。”

    “慢着,这算什么好处?”

    “当然是好处了,得了人身自由了,城里居住的百姓,从事了各行各业,多数是没有土地的,也活得好好的啊。”

    “可是城里的百姓,基本都有谋生的一技之长啊。”

    “没有就学呗,士农工商,能学会种地,也能学会其它的。”

    还不对,太子这饶圈子回答问题,勾的圣人心痒痒了。

    “成贤,和父皇说实话,出这样的殿试题目,想做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父皇,儿臣前次离城十几里,才找到第九家有自己土地的农民。太祖立朝的时机,就是前朝的耕地经过百年兼并后,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遇到旱灾洪涝,失去土地的农人越来越多,最后满天下都是流民的呼啸,乱了纲常秩序。而今不过百余年,京畿周围就这样了,儿臣怕不用百年就会重演前朝土地兼并的旧事。旱灾洪涝的发生,非人力能阻止。父皇,儿臣愿追随您,给后世子孙创下一个太平盛世的根基,遏制土地兼并。使那些拥有千亩地的士绅,不敢再想拥有一千一百亩。”

    圣人想说太子过虑、想说太子杞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