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33

分卷阅读533

    地、种的是自己的田,儿臣过去帮着耕田就是了。”

    儿子又有新想法了,听着比去皇庄做榜样还好啊。

    “皇庄那边都安排好了,你这变动了,侍卫又得要重新安排的。还有道路,那些农田的道路,可与宫里不一样的。”

    “父皇,现在天下承平,有这许多人跟着。再说宫里有您和小乳猪,儿子出去也安全呢。既是出去示范农桑,在农家田里的效果,或许比在皇庄好。”

    “也好吧。”

    圣人被太子说动了,“你想去哪里农耕?”

    “儿臣等父皇指引方向呢。

    ”

    太子的回话,说得圣人心里熨帖极了。他看着这样的儿子,心里也起了玩笑的念头。

    “一会儿叫梁九进来,他要是迈左脚跨门槛,就去南北方向,否则就东西方向。”

    “父皇,这南北,东西的,一人可去不得俩方向,儿臣变不出来两个成贤来呢。”

    圣人哈哈大笑,打发小内侍去喊梁九,让他赶快摆早膳,太子一会儿要出宫呢。

    梁九带人进来的时候,恰巧就是左脚先迈进来的,摆好了以后,圣人吩咐梁九,“去把昨儿朕预备给太子的斗笠拿来。”

    梁九微愣,这东西不是交给太子的随从,带着就好吗?但圣人发话了,梁九立即应声去做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圣人父子已经吃的差不多。梁九按习惯,依旧是左脚先跨了门槛。

    圣人搁了筷子,笑着对太子说:“往南去吧。”

    “好。”太子随圣人搁了筷子,站起身,对圣人施礼。

    “梁九,你陪着太子过去,要一路小心。今儿不去皇庄了,你带着太子往南走,出城以后,看到的第九家田地、要是种的是他们自己的田,你们今儿就在那里春耕。”

    咦,这倒是新鲜啊!

    第383章 废太子87

    太子带着人,出城就一直往南去。没多一会儿, 跑在前面的梁九, 掉头回来了。

    太子抬手, 止住他下马。

    “说吧, 怎么样了?”

    梁九有些为难,但还是利索地回答,“从这往前五里地, 都是一家的。殿下说的第九家, 还得往前走。”

    “那你就赶紧带人往前跑。”

    梁九带人跑出去快有十里地了,数着田间的分割,又不停问着在田间试耕的农人, 最后把马往官道边上的岔道一拐,停下来, 去问正在犁地的父子三人。

    “老丈, 这田可是你们自己家的?”

    那老丈也就四十出头,看着满脸的沧桑,他一边扶着犁, 一边回答, “啊?是啊。”

    梁九赶紧说:“好, 就这里了。”打发人回去报信。

    那父子三人, 看着这近百人的队伍, 骑马驾车过来, 非常害怕, 畏畏缩缩地恨不能蜷成了一团。

    梁九忙安慰他说:“太子殿下今天替圣人劝农耕, 后面的那些官员,也是要和太子一样耕田的,你福气好,今儿就选中你家的地了。”

    太子换了粗布的衣服,随行的护卫从后面的车驾上,搬下来十几道桦犁,沿着梁九问明的地界,一字排开。三人一组,俩人在前面如纤夫一般拉犁,后面一个扶犁的,累了互换。跟着太子来的、这些培训文官,看着太子都挽着粗绳,在前面充当老牛拉犁了,不得不捏着鼻子干起来了。

    原来犁田的父子三人,已经被这些人的举止吓得呆傻了。梁九打发侍卫们都散开去周围,小心地去做好护卫,自己与那老丈攀谈起来。

    没一会儿,把老丈家里问了个掉底。

    等太子转了一个来回,看看其它各组犁的歪歪扭扭、深深浅浅的,皱皱眉头。就这样水平,如何下去做知县?在农业社会,不说是田里的好手,起码得能够做到一般水平吧。

    太子叫梁九过来,把那些犁地的差异指给梁九看。梁九心里叫苦,我的太子爷哎,这些翰林院的文官,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哪里能够做得来这样的农活?!

    等所有的人,都走一个来回了,太子把人聚集到一起,请那老丈给大家讲一遍,犁地的技巧、要求。这些内容,在文官培训的时候,是已经讲过的。这些能在翰林院,做翰林学士的人,哪一个单提出来,不说是过目不忘,听过一遍,也能记住大概了。尤其是太子这储君,还就站在一边看着呢,个个都打点起精神头,听得非常地认真仔细。

    然后太子命令这些人再做一遍。这一遍看起来,地里就犁的很像样子了。

    太子站在地头,问那老丈田赋、徭役,还有收成,这些梁九已经问过一次了。那老丈再回答起来,就顺溜了许多。

    当太子问起家里的人口,问有没有听说妇产院的时候,老丈激动起来。

    “太子殿下,小老儿的三孙子,就是去妇产院生的啊。幸好早早就去了,不然在家里生,就是母子俩条命了。”

    “妇产院收你们银子没有?”

    “没有。”老丈摇头。“没收银子。还给了小老儿的孙子,二套小衣服,两块尿戒子,一个小包被儿。都是细布做的。后来小老儿家里,知道了妇产院的规矩,打发我那俩儿子送去了十斤小米,还送了几担柴和青菜。家里就只有这些。多一个孙子,是好事儿,唉,可就要交多一个人头税。这几年的年头好,不然就难熬了。”

    这话说出来,那老丈赶紧捂嘴。

    太子笑笑,温和地宽慰他。

    “你说实话无妨的。你们村里这一年来,刚出生的孩子,站住的多吗?”

    那老丈搓着手,拘谨地笑:“都站住了,亏得圣人办了这妇产院呢。听我家的老婆子说,各村里的稳婆都叫去妇产院学呢。然后谁家的媳妇子有了孩子,稳婆都要按官家的规矩上门查看。我家的大儿媳妇,就是稳婆看了以后说不好生,让我们进京城的妇产院去生的。”

    “生的女孩子,可都留着养了吗?”

    老丈犹疑一下子,还是硬着头皮说:“这几年的年景好,大家就都养了,可是十年里总会有二年不好的时候。要是赶到那时候出生的女娃子,只能说来的不是时候了。多半不会留的。”

    “是送人呢,还是送去慈幼局,或是溺毙了?”

    “年景不好,没有要女娃的。就是慈幼局那里,送去了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太子加小心地问:“为何说送去了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听说慈幼局长大的女娃,大了都要卖去窑子里的。”那老丈顺口就说了出来,这话一吐噜出来,他自己立即就吓得白着脸,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请太子殿下饶命。

    “梁九,扶他起来。”

    梁九伸手把那老丈扯起来,“你说实话,太子也不会怪罪你的。”

    那老丈觑着太子的脸色,看